杨加萍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重要的两个方面。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让阅读和写作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忽略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本质联系,没有做到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笔者结合对新课标及教材的解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课堂教学得心得,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策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一、立足课堂
1.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寻找读写结合点,经典处仿写,留白处补写,结尾处续写,精彩处改写,共鸣处写感想等。这样可以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写作训练的空间,让阅读为写作架桥铺路,促进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读到第二小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特殊的句式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不必说鱼儿在池塘里嬉戏,鸟儿在树林中歌唱;也不必说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辛勤地采花酿蜜;单是那河边婀娜的垂柳,就让我流连忘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2.结合文本,训练形式多样化
训练形式单调,训练内容枯燥,会大大限制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写作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调动一切因素,以多样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教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可以要求学生借鉴课文某个段落的写法,就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
3.运用文本,多背诵,多积累,厚积而薄发
入選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其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都值得细细品味。像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莫怀戚的《散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都是很好的文本,在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背诵。多背诵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语言运用规律,形成灵敏的语感。朱光潜谈到读书时说,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读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多背诵,多积累,写作时就能灵活运用,厚积而薄发。
二、关注课外
阅读课的“读”主要是在课内,但课内时间是有限的,课外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为学生定好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有效阅读,积累语言,分析技巧,教师巧妙引导,来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都是对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我们教师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做到立足课堂,关注课外,以读促写,有效练笔,学生在写作时,一定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