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重复”语 深究“取经”意

2021-09-13 02:29庄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重复西游记

庄敏

摘 要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抓住每一部作品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度探究,从而实现真我阅读。笔者以章回体小说中“重复”的特点,巧妙切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探索提高学生整本书阅读思维能力的实践方法。

关键词 重复;《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整部作品中多次出现相同的笔法。如八戒化缘、唐僧上当、三打白骨精等等情节,在叙事技法上多有重复之处。但是每一处重复却能推陈出新,且情节错落有致。有的在书中显性的词语、句段中体现;有的在相似的故事情节中表现;还有的在前后对话语和诗词运用中多有呈现。基于此,笔者借助章回体小说中常常出現的“重复”现象,引导学生从“隐性”和“显性”两个方面着手,寻找“重复语”,并学会替换“重复语”,进而探索《西游记》整本作品的深层意蕴。

一、聚焦显性“重复”,梳理“取经”图

首先,在叙事中聚焦“重复”,梳理“取经”图。古代章回体小说多运用重复的叙事方式来建构结构框架。在《西游记》中,作者多用“重复中反复”的叙事方式,衍生出新的故事。在同一个章节中,作者叙述故事都有一定的叙事重复。正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同一个故事中有两三难,不同的故事情节中前后遇难经过、解难的方法也多有重复。教师不妨在《西游记》导读课中,让学生结合目录,寻找相似的叙事情节,从而构建整体的“取经”图。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孙悟空这个人物,梳理出作品中多次重复提到它的名字,并抓住相关情节,梳理出孙悟空名字的变化。具体如下:石猴——猴王(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行者——斗战胜佛。再比如,在第35回和第77回中,作者重复写到猪八戒被妖怪抓走的情节。教师可以围绕这一重复的叙事点,让学生理清猪八戒被“蒸着吃”的过程。

其次,在场景中聚焦“重复”,体悟人物的丰富性。《西游记》中有许多打斗的场面,尤其以孙悟空为主。这些场面,在斗法的描写中多使用重复,甚至反复的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其中的场景,进行深入细读,从而感受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比如,大闹天空时,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三借芭蕉扇时,孙悟空与牛魔王的斗法;大战蜘蛛精时,孙悟空和蜘蛛精干儿子的斗法。三个打斗场景多有相似和重复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场景描写中找出异同,从而体悟神魔小说的真实性和奇幻色彩。具体如下:1.三个打斗场景,孙悟空和各种妖怪打斗时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2.这些动物精怪都保留了自己动物习性。如蜘蛛精最为重要的武器是喷出的蛛丝,她们还有七个干儿子保留着各自的习性。3.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每一个故事中孙悟空都在紧要关头变出小孙悟空。

二、寻找隐性“重复”,体悟“取经”言

首先,在词语中找“重复”,体悟“取经”言。《西游记》除了叙事上表现出重复,在语言上也多用重复。比如,相似的语段中重复的程度副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出相关的语言,进行仔细品味,从而体悟《西游记》语言的韵味。比如,《西游记》多用数字构成故事情节,有的数字甚至还重在“重复”上。如,“三”字有“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教师可以借助数字的重复,让学生体悟数词背后的内涵,从而体悟作品的深层含义。笔者要求学生梳理出相关的数词,并且找出重复之处,并要求学生结合作品的主旨,写出他们各自的寓意。具体如下:1.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灵山再远也是一个念头之间,预示着善恶也是在一念之间。2.孙悟空会72变,猪八戒36变,两者合起来是108变,这跟佛教中人敲108下钟可以解除烦恼意义相通。3.唐僧师徒历经81难,九九八十一,九九归一,唐僧师徒历经磨难,终将化为圆满的智慧。4.孙悟空的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人一日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预示着孙悟空离不开金箍棒,就像人离不开呼吸一样。可见,看似“重复”的数字中蕴含着深刻的主旨。再如,作者在描写孙悟空使用金箍棒时,用了三四十个动词,其中有的动词多次出现,反复使用。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动词进行前后比对阅读,从而体悟作品用词的魅力。比如,有的学生发现作者在描写孙悟空将金箍棒变作绣花针时,常常用“捏”和“捻”二字。教师可以找出这些词语,并总结出规律。有的学生得出:“捏”这个动作往往是孙悟空在紧张的战斗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凸显出他的神通广大。而“捻”字往往是孙悟空放松的时候,危险已经解除,体现出孙悟空的沉着冷静。

其次,在句段中找“重复”,探究“取经”意。作品前后会多次出现重复的对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重复之处,聚焦一个场景,细读文本。比如,在研读《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三个方面,对“三次打白骨精”进行细读。同时,学生需要从相似的情节中找出不同之处,并且进行梳理,形成表格,具体内容如下。

一打: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二打: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三打: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后,走上前迎着妖精,笑着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了我……”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妖精。

在这三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求同存异,找出“妖精”的三变、唐僧的两次“责骂”,孙悟空的“三打”动作。学生在这些重复的叙述中,很容易形成以下见解:白骨精的三次变化分别使用了“美人计”“苦肉计”“离间计”,可以看出白骨精是笑里藏着恶、美后藏着毒、善中藏着奸。唐僧两次“责骂”的背后是善良人的糊涂,悟空从“急打——怒打——智打”,这是唐僧与悟空良知与良知的冲突,突显的是悟空最终体认良知、立地成佛的主题。

三、注重替换“重复”,深究“取经”意

名著阅读的精神营养往往被一层厚厚的壳包裹着,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破壳而入。对于《西游记》这部名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重复”的手法,探究作品的叙事价值。学生深度研读《西游记》需要学会替换重复处,思考叙事重复的写作价值。比如下面的语段。

1.行者伸手去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儿,迎着风一幌……一个个尽皆打死。剥了他的衣服,夺了他的盘缠,笑吟吟走将来道:“师父请行,那贼已经被老孙剿了。”

2.行者听见道:“是也禁不得……我师父又怪我行凶……”只见方丈外有一个石狮子,却就举起棍来,乒乓一下,打得粉乱烂碎。

3.里去将那些赃物……这唐僧转步回身,将财物送还员外。这一去,却似飞蛾投火,反受其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上重复的情节进行替换或者删减,然后通过口头叙述的方式比较其差异。由此,学生会发现删除这些重复的文字,口头叙事时缺少了情节的生动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借助《西游记》本是从宋元取经故事演化而来的史料,让学生明晓作者吴承恩在作品中多用“重复”语的意图。学生明晓:我们品味《西游记》还需要从“听”的角度出发,作品多用“重复”语,用俚俗的语言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在逗趣调笑中展示出从“魔——神——人”的过程,突显了人性复苏的力量。

总之,《西游记》作为一部长达一百二十回的章回体小说。整本作品中的叙事多有重复,有的较为明显,有的较为隐蔽。教师需要细品“重复”语,深究“取经”意。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海门包场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重复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重复衍生间的变与不变
重复与对比:《活着》的叙事策略
创伤书写之“重复”
如何走进高三孩子的复习阶段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