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薇
摘要: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就如同当今艺术领域的两面镜子,映射出18世纪以来绘画艺术的争议和矛盾,隐含着人们对绘画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一方面是工业革命后的大机器生产,一方面是人们对艺术本质的回归,构成了整个20世纪绘画艺术发展的全景图。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个有相同点又有本质差异的艺术理论出发,深入探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不同观点对绘画色彩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下产生的具体表现进行研究,以期对绘画色彩的技法和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绘画色彩;表现
现代主义,起源于世界的现代化发展。进入现代化时期,人类劳动力逐步被机器取代,大机器、大工厂的标准化加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更包括艺术等领域。可以说其对艺术领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甚至是颠覆性的。传统的艺术性在科技面前被精密化实现,这种影响也产生了诸多的理论冲突,包括达·芬奇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两个画出来的鸡蛋是一样的,但是如今通过电脑绘画就可以实现。这种影响随之带来了理论上的争执,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强调对传统的回归,强调艺术的偶发性,强调那种妙手偶得的独一无二,而不是工业化的批量生产,甚至针锋相对地提出完全摒弃标准化、现代艺术不应该被称为艺术等极端思想。为此,本文尝试从绘画色彩这样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剖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两种不同观点的差异,从这种差异的分析中和具体的表现中探索如何把握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不同的观点,如何汲取理论的营养。通过这种表现研究来揭示绘画色彩的本质,不论是其服务的本质还是其内在的本质,包括其应用的技巧和艺术的内涵等,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绘画色彩作出理论延伸。
一、现代主义视角下绘画色彩的影响与表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主义理论下的绘画艺术已经对色彩进行了全方位的科学解析,对不同层面的色彩有着更为细致的分类和解读,让各类色彩有了更大的融合性和开放性,能够将色彩的布局与颜色的色差进行非常有效的控制,并通过电脑技术、3D打印技术完美呈现,带给人的感受十分深刻。这种影响也是充满力量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因为有了技术的支持,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让原来很多艺术的内涵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更让原来很多艺术的内容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主义对艺术带来的深刻影响,甚至这种影响直接成就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与传统艺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绘画色彩这个主题说,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绘画色彩影响和表现充满了精密性,与现代化发展有着密切关联。色彩对于绘画来说十分重要,从中国的水墨山水来说,依靠水墨其颜色的表现性不可能做到完美控制,而绘画大师能够进行独特的表现,从而增添了作品的底蕴。现代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为绘画增添更多的色彩内容,让现实世界表达得更为真实,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的主要贡献之一。具体表现在绘画色彩从单一变为多元和融合,出现了更多的色彩表达技法。色彩的多样性丰富了艺术,也让现代艺术变得更为复杂,形成了很多流派,这种复杂的艺术冲击了傳统艺术的形态,甚至影响了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现代艺术的良莠不齐和标准化的艺术品冲击了原本的市场,也让艺术界产生了诸多的诟病,特别是降低了艺术本身的标准。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呈现出了对传统艺术精华的抛弃,这也让后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现代艺术形式和传统艺术不能彻底地割裂开来,而应该是一种继承式的发展,这点后现代主义从不否定,而表现在现代绘画的色彩中就是多而不精,传统色彩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比如:色彩的稳定性有了,艺术性没有了;色彩的独立性有了,特殊性没有了;色彩的实用性有了,内涵性没有了。后现代主义倡导回归传统艺术,倡导现代艺术应该与传统艺术衔接,合理地运用现代的色彩和传统的技法,而不要过度地依赖工业化和电子信息化。特别是随着工业软件的出现,照片、投影的应用可以让一幅作品快速成型,这不是在影响艺术,而是从根本上违背艺术。
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绘画色彩的影响与表现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是西方传统文化元素与后现代工业因素的充分结合,更强调自然状态下的生动表达,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想是对主流艺术思想的厌倦和审美疲劳,是对小众艺术的格外关注,更加主张艺术多元化,从传统的艺术范畴转向新的艺术理论,从拒绝对工业社会的反映到与工业社会元素相结合,从表达情感思想转向展现客观世界。后现代主义不要求绝对纯粹的色彩,主张的是色彩更应该是来自灵感的爆发,是艺术的独特运用,而不能是计算机画笔下的色彩填充。
(一)多彩即正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的是对客观印象的主观感悟,解构、重组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精神,主要表现为对光色效应的理解与创作,进而展现出物象生动、活泼、清新的自然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不断开放,人们对色彩表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绘画艺术家在创作中也更加敢于尝试,希望通过色彩的碰撞来表达自身的情感与体悟。比如欧洲当代艺术家马昆斯·王格尔,其作品的主要题材为风景、花卉以及建筑等,主要通过色彩的搭配表达出自由随意的生机与强烈的感染力,让观者通过感受华丽的色彩组合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色彩的变化感受具象与抽象的艺术效果,进而通过立体的色彩组合感知作者在创作时的情绪与情感。
(二)单色的品格
后现代主义更加主张灵感的爆发,强调通过绘画色彩的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创作初衷,而不注重绘画作品与实物之间的相像程度。与客观世界的合作,驱使艺术家对绘画中色彩、色调以及光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掌握色彩的规律,在创作中能够对色彩的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即便只选择一个色彩作为主色,缀以几点配色,也能够表达出理想的意境。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是一名跨界艺术家,涉及的领域从绘画到摄影再到设计,他是英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也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这位艺术家凭借其著名的游泳池系列作品走入中国大众的视野,其中尤以《大水花》最为突出。作者通过简洁的笔法勾勒出静谧又欢快的场景,色彩明快轻松,光感十足,通过鲜亮沉默的色彩,将声音融入绘画之中,让观者感受到窒息式的平静,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三、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与理论内涵
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不会因为一个时间节点而完全转变。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绘画艺术各具风格,而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对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不同理解,主要表现在前者更注重的是精密,而后者更强调的是灵动。我们可以将现代主义的色彩构成作为标靶,以现代主义理解色彩,但是在具体艺术创作中依然保持对色彩的自然运用,允许有色差、允许有失误,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纯粹化与融合性
现代主义绘画艺术追求的是艺术的纯粹性,探究艺术之为艺术而不是非艺术,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与现代主义的“对立”,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即我们看到的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艺术,艺术不是绝对的。后现代主义中,伴随的是雅俗共赏的融合以及不同色彩理论的混杂,与现代主义相比,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距离感,减弱了批判性。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现代主义对绘画色彩的专业化作为底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平民化、个性化的创作,这样既可以传承精湛的绘画底蕴,又可以体现创新性,不断更新色彩理论的运用方式,推动绘画艺术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二)建构性与重构性
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建构性,即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绘画经验总结出色彩规律,在行业内形成一种典范和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更加崇尚拆解、重构,在创作的过程中主张打破整体性观念,以解构为理论依据,以零散化、多元化、边缘化的色彩和未知的、不确定性的创作思维替代整体性,让绘画艺术成为大众文化、公共艺术。与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主义通过解构、重组,将色彩作为创作中变化的轴心,来消解现实与影像、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现代主义的色彩结构作为选材库,在创作过程中辅之以个性化、灵动的色彩运用,打破固定思维,将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放大并通过绘画艺术传递、表达出来。
四、结语
现代主义是以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基础的,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从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出发的,更强调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出对纯理性的反叛,表达了人们对于个性化、有温度的作品需求的心声。现代主义注重理论的高层次和精准的专业性,而后现代主义则更能够贴近大众的生活,更能够接受缺憾性和容错性,更能够接受大胆、多元的色彩运用。现代主义将色彩用以表达情感或者纯粹表达所描绘的事物,而后现代主义则是将色彩作为一种艺术手段,赋予色彩以生命,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变化结合所描绘对象的特征,将其展现给观者,所用的色彩或许与描绘对象毫无关联,但观者能够通过其中的细节将二者关联起来,进而走进艺术家建立起的独特的艺术磁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矛盾正是内在所需、内在所求,互相交织,真正促进了艺术绘画的发展。从绘画色彩的角度说,我们既看到了对传统绘画色彩追求的保留,也看到了对现代绘画色彩的发展,这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这种矛盾恰恰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绘画艺术发展融合的动力,也直接促进了现代绘画艺术色彩学与传统艺术色彩文化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李瀟逸.贡布里希现代主义艺术批判[J].美术大观,2021(1):72-75.
[2]许乐.后现代绘画“超美学”意象的美学逻辑[J].文艺争鸣,2020(12):181-186.
[3]尚辉.新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命题与特征[J].美术,2020(5):15-22.
[4]张雪,林俊彤.浅谈现代主义绘画与后现代主义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2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