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春
摘 要:随着国内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内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一些改变,小学教育中现如今出现并已经得到充足发展的研究型课堂正是新教学形式的一大尝试,与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同,研究型课堂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会积极运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学具就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课堂教学工具,文章就学具在小学数学研究型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型课堂;学具;有效运用
一、 引言
现如今的小学课堂教育以及教师的工作方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数理能力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学模式单一,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这一教学模式无法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如果能在课堂中有效地运用“学具”这一教学工具,那么必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 研究型课堂的含义
所谓研究型课堂,指的是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说理的一种课堂模式。研究型课堂更强调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和讨论,而教师在课堂上则会弱化自己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这种教学方式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并且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研究型课堂的设计还需注意因材施教,即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仔细的分析,然后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发展。之所以在现如今的学校教育中提出研究型课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逻辑能力有针对性地得到培养,并且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
三、 构建研究型课堂的方法
(一)设置研究型问题
构建研究型课堂首先需要注意设置研究型问题,即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体系去引导学生建构对新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用自己固有的逻辑思维去解决新问题,并且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先用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例子进行类比教学,让同学们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在这样一种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必然会用先前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并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发散思维以及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进行思考,同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一个较为清晰的说明。显而易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研究型的问题不仅可以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且在课堂的交流过程中可以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创设研究型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浅阅历不深,因此对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数理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具体形象的研究型情境,从而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然后邀请同学回答问题,比如哪个图形在哪个图形的左边,哪个图形在哪个图形的右边此类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考。
(三)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在进行研究型课堂的课程设计时,首先应该仔细查阅相关的论文资料,并且吸收国内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且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法相结合,制定出符合自身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案。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对所需课件进行精心设计,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图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探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仅仅通过板书的方式来为学生讲解立体几何知识,则学生在理解方面或许会感到有些许困难,同时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由此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
(四)进行小组合作
教师在构建研究型课堂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让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因此与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教师还应该提高对学生动手操作环节的重视,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手操作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新鲜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认识》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合作剪出圆的形状,使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
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运用学具的策略探究
(一)营造良好的使用环境
要想使得学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运用,首先学校应该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使用环境,加大对学具购置资金的投入,在学具的配置上要让数量和质量都得到充足的保证。其次,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自己制作学具,因为大多数学具的使用往往具有局限性,即只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场景,并不能运用于广泛的教学空间,所以教师如果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来制作相应的学具,那必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学具的制作中来,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七巧板》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拿出七巧板让同学们观察,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一些问题:七巧板有几块?是由几种颜色构成的?或者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七巧板,让学生将其拼成自己喜欢的图形,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也能提高对数学课堂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