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桔桔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国提出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理念,对各阶段教学均提出更高要求。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属于语言类学科,语文学习使人充实、给人智慧,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神话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承载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源。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神话文本占有一定比重,其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文章围绕神话文本内容、特点等,结合小学生学习、性格特点,分析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育教学;教学策略;全面发展
神话故事不仅内容丰富多彩,且语言独到优美,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在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中,神话文本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教师需更为重视神话文本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到神话文本的精彩[1]。但纵观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现状,教师多采取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知识理解较为抽象,学生无法直观学习和理解神话故事,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神话文本究竟该如何落实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充满着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喜爱神话故事,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抓住这一优势,放大学生对于神话故事的好奇心,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神话文本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发育成熟,其所积累的学习经验较少,仍处于初步探索语言的阶段,加上学生在神话文本学习中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难以集中注意力,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神话文本时,学生无法集中精神,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神话文本教学应当尊重文本的神话文体特点,呈现出神话故事的独特审美价值,让学生沉浸于神话故事中。情境创设可达到以上目的,通过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神话文本学习中,促使学生学习和理解神话故事,体会到神话文本学习的乐趣。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内容上看,该神话故事具有中国古代文化的渊源,特别是故事中所提到的“身化万物”“开天辟地”和“顶天立地”等词语,均隐含着劳动创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我在课前让学生以查阅资料、翻阅书本等方式,搜集有关《盘古开天地》的相关资料,对这一神话故事建立起初步了解。同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视频,让学生认真体会,促使学生沉浸于神话故事背景中,创设出故事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让学生阅读故事,让学生感悟神话故事的意境,促使学生体会到“身化万物”的神奇,并体会到盘古倒下后所发生的各种变化。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可让学生漫游在神话故事中,以“神话之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促使学生自然贴近神话故事,自然与神话故事亲近,让学生体会到远古神话的奇迹,进而提高神话文本的教学效果。
二、引导想象,丰富语言
神话故事是想象力的产物,即便每一个神话均充满着幻想和夸张,但它与现实仍然具有一定联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视角,以往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所采用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构建民主、和谐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陈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自由交流和表述想法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在教学中,教师需为学生搭建起幻想与现实的想象桥梁,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进而领略到神话故事的风采。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对于问题的好奇心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勇敢发言,敢于质疑,在此过程中,教师再给予一定引导,激发学生想象力,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神话故事所表达的内涵。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三年级下册《夸父追日》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前就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最早记载这一神话的《山海经》,查阅有关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我再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夸父追赶太阳,预示着其在追赶什么?”在一系列问题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并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之后学生统一得出结论:夸父追赶太阳,实际上是追求内心的梦想。同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你们认为夸父追日,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呢?”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夸父追日》的视频,让学生将自身想象与视频进行比较,帮助学生验证想象,丰富学生知识面。最后,我再组织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通过小结知识点,让学生明白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精神,以促使学生走进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并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品析词句,积累语言
相对于小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和文言文等知识内容,神话故事的语言更为生动和形象,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进行品味、阅读,可体会到语言的意蕴和情境,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增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对于语言来说,其具备较强的发散性,教师在神话文本的教学中,应当抓住语言发散性特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等发散自身思维,通过丰富想象,提升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同时,通过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表达学习的方式和内容[2]。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女娲补天》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描寫女娲找五彩石的句子,让学生通过阅读、诵读等,画出代表女娲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并通过问题引导,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从这些词语当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模仿活动,让学生朗读课文内容。这时学生并未表达出女娲找五彩石的心情,我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品析词句:“你们觉得女娲找五彩石时,应当是何种心情?”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体会到词句所表达的意境,进而声情并茂地表达出女娲的焦急和疲惫。之后我再将教学重点聚焦于“找啊找啊”这一词语,让学生感受这一句中体现出的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够抓住动词,体会到女娲为补天寻找五彩石的坚持和艰辛,感受到神话故事的曲折和神奇。在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积累语言,增长知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领略到神话故事的表达方式。
四、补充故事,歌颂精神
在小学語文统编本教材中,即便已收录了多篇神话故事作为知识内容,但仍然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神话知识的学习需求,这时教师就可适当补充课外资料,通过介绍故事背景、故事延伸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了解人物想法。同时,教师需为学生搭建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平台,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读写合一”。此外,在神话故事中,常常存在诸多“空白”,也就是文章留白,目的是激发阅读者的想象,让阅读者以自身想法进行“填写”。因此,教师在神话文本教学中,不可仅重视口语表达、含义解构等,还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由于表达的需要,神话故事的最后一句常出现内容省略的情况,部分神话故事中还可能出现令人遐想的表达,这是值得学生推敲的重点,教师可指导学生补充神话故事内容,进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
以小学语文统编本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实践为例,我在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神话故事内容,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明确中心思想。学生通过课文可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位英雄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宙斯为什么不阻止赫拉克勒斯解救普罗米修斯?”“你认为普罗米修斯所遭受的折磨,真的结束了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补充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后续故事,如“普罗米修斯终身戴着镶有高加索山石的铁环”等,让学生阅读后续故事,并自由表达想法。最后,我再组织学生总结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无数英雄为了人类的发展,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直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并引导学生阅读和补充故事,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这一神话故事所表达的精神产生更深感悟,进而丰富他们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神话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无论是对神灵主宰的敬畏,还是对英雄救世的颂扬,均体现出主人公的精神追求和生存智慧。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智慧与语言感觉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语言感悟,唤醒学生的语言悟性和灵性。在小学语文神话文本教学中,教师需着力挖掘神话文本的魅力,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激发想象等,让学生在体会神话故事内涵的同时,张扬神话文本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洞察语言之妙,品析词句,进而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促使神话文本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昱.小学语文神话类课文的“四读”课堂教学模式—以《女娲补天》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4-265.
[2]卢瑾瑾.师生合作,在神话中共品璀璨辉煌的古代文化—以《盘古开天地》为例解析语文课堂神话教学[J].华夏教师,2016(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