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业
【摘要】历史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也推崇人文精神。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通过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可挖掘历史书中的人文内涵,形成人文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精神;培养途径
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具有高度人文主义的学科,人文精神体现在历史教科书中,反映了个人和国家的精神感情,充分塑造了人的个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新课程改革明确了教学任务,强调人文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历史内容,而且要充分利用人文学科的优势,把人文学科与教学的整体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深度挖掘教材人文内涵,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高中生由于思想、性格、道德、人格等方面都在走向完善,学习高中历史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和个人世界观的提高大有裨益。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人文内涵,如果不能被合理开发利用就会被埋没。教师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探索高中历史中涵盖的人文精神,我们可以通过培养人文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的动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良好品格,并通过一些古代的名人事迹所展示出来的优秀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文精神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培养人文精神也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成为国家栋梁的必由之路。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世界的人文精神,古代史、近现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能使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事物有一个标准的看法,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现如今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知识所包围,在不断的成长和发展中日趋成熟、更加稳定,对生活中的琐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想法。因此,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在他们心中形成,这就使得他们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情况有自己的看法。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各个历史阶段,它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高中教材具有多种人文因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深入挖掘教材,从教材内容入手,探究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历史文化内容进行教育潜入。拿抗日战争来说,爱国主义代表了各民族的团结,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作抗日战争史学习材料。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向学生传达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荣辱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加深。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和近现代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思想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根据教科书中所列的人物来感受他们的感情和行动。正如虎门销烟的英雄林则徐,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为了国家的繁荣献出了生命。高中历史课本上有太多的地方值得进行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传递人物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一般教科书中很少有历史人物的详细记载,因此学生可以去图书馆阅读相关传记,感受他们不断自我完善和奋斗的故事,鼓励自己要积极奋斗。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人文情境
历史书中所包含的知识是有限的,无法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会感到厌烦,教育效果没有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些热点事件,让学生思考这类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评价这个事件。教师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各种热点事件让学生明白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现在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将成为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不容忽视。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搜索有关人文精神的纪录片让学生们观看。通过观看相关历史视频,学生直观感知故事的来龙去脉,更容易吸收和处理相关知识,促进了人文教育的普及。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依据历史书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历史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不合格的。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是一种教具,能以生动、动态的形象在教材中表现静态、枯燥的历史知识,营造适宜的历史氛围,加深學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应用的好处,向学生讲解中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战争知识,并播放这一段历史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改善他们的情感体验和对祖国的感情。要让学生明白“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和沉重意义。教师还应注意使用有趣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课堂上的枯燥状态,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开心。在教学“抗日战争”时老师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艰苦。
三、展开小组合作,完善评价体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学是整个社会的主体,教师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积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认识集体兴趣与独立学习的关系。例如,在教学“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时,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学习。教师可以自由地将学生分组,然后根据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法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提高人文素质。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两组,一个持正面观点,另一个持负面观点。通过小组成员的讲解,让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人文精神。
要从例子中总结出历史,只有学生对基础有很好的了解,他们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会出现做题不懂,依靠猜测的情况发生。如果学生们能学会推理和疏导知识脉络,那么他们会比别人更容易了解比较复杂的知识。怎样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梳理呢?对于老师来说,他们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已经很熟悉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教师一般不会去延伸细化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发展自己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应该抛出一些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结论,达到教学目的。
在历史课上,教师的评价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丰富评价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采取多种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主动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弘扬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历史教育知识的质量。在完善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导图,丰富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历史知识,把知识联系起来,加深学生的知识和理解。比如,教师在讲授“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以斯大林模式为中心,从背景、符号、认知、利弊等角度进行不同的分析,使学生在看到思维导图的同时,构建相应的课程内容,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还应优化历史教学方法,避免“灌输式”教学,要加强对小学生文学兴趣的辅导,促进小学生的情感,激发小学生的审美兴趣。例如,当老师讲解“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属性”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中國文学作品,让学生分析它们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历史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精神对学生学习和未来生活的重要性,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材资源,提高历史教育的实效性。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及途径[J].知识窗,2016(8):16.
[2]张安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分析[J].中外交流,2018(15):299.
[3]孙德霞.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J].求知导刊,2019(52):29-30.
[4]任宇杰.浅析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7(7):63-64.
[5]孙秀英.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途径探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7(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