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娟 吴沿贤
【摘要】当幼儿对周围环境及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教师应该精心呵护他们童真的天性,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在音乐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贴近生活的环境和材料。在这样的游戏区域中,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材料运用到游戏中,也能更好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如废旧地垫、破旧的“房子”等,对成人而言可能会被当作垃圾处理,但在幼儿眼中,这些废旧物品会有不一样的作用。本文将以案例的形式阐述一些废旧材料在户外音乐区中是如何被幼儿“玩转”的。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户外音乐区;生活化材料
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中,“教”与“学”的结合非常重要,而“做”是实施教育的核心。幼儿对知识的认识和获得与成人不同,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方式也与成人不同,他们是通过做和参与来积累经验、获得知识的[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活动,利用各感官的充分协作,来培养幼儿的操作和观察等相关能力。当幼儿身边出现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时,他们会与这些材料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户外活动开始了,幼儿非常兴奋地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户外游戏区,新开设的音乐区也吸引了许多幼儿。因为音乐区就开设在小班后门的院子附近,所以小班幼儿非常多,他们多是被音乐区“服装间”里漂亮的服装、有趣的道具吸引而来。一群幼儿互相帮衬着穿漂亮的演出服、带漂亮的头饰,好不热闹!
这时,平时不爱说话的彤彤穿上一件用无纺布做的蓝白色公主裙,手拿一根用PVC管制作的魔法棒,脸上透露着兴奋又羞怯的表情。她走到笔者的面前,说:“老师……”她的声音非常小,但眼神透露着期待。“哇,彤彤,你好像公主啊!太漂亮了,你这是要表演吗?”彤彤羞涩地笑了,然后点点头。在笔者的鼓励下,她慢慢走向了小舞台。而小舞台此时已经挤满了幼儿,有的幼儿在小舞台上跳舞,有的幼儿在小舞台上唱歌,还有的幼儿把音乐区里的矮长置物架当作小凳子,坐在上面充当观众,一边看表演一边拿着“乐器”敲打,而这些“乐器”是奶粉罐、铁皮桶、平底锅、勺子等各种能发出声音的材料。笔者看了看彤彤说:“彤彤,已经有这么多小朋友在表演了,不如我们也先坐下来看他们表演,等会再上去,大家轮流表演好吗?”彤彤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自己去小舞台旁拿了一个装着沙子的瓶子拍了起来。
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对新创设的音乐区很感兴趣,像漂亮的服装、奶粉罐、瓶子、铁皮桶、锅、勺子等生活中常见的、可操作的材料正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可见,教师一味地对幼儿进行口头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只有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活动材料更是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重要媒介,也是幼儿学习、表现和创作的重要桥梁。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以下案例来谈一谈,应如何在幼儿园的户外音乐区中有效利用生活化材料。
一、生活化材料的利用——地垫变拼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音乐教育素材,如锅碗瓢盆这类常见的生活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幼儿的手中自会玩出新意[2]。但将地垫放入音乐区的话,幼儿可以利用起来吗?他们会怎么玩?其实笔者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利用地垫,只是想在仓库中找一些废旧地垫放在“服装间”作为“地板”,让幼儿可以坐在“地板”上换衣服。这整个“地板”是由六小块地垫拼成的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图案,原本只是为了美观,没想到幼儿却因此发现了乐趣。
每次户外活动结束后,笔者都会把这块大“地板”拆开放回收纳箱。每当活动开始时,一些幼儿就会抢着去拼,一般都是小班幼儿先拼好放在那儿,然后大班的幼儿才会过来玩。但突然有一天大班的辰辰跑来告诉笔者说:“老师,你们班拼图拼错了,我可以帮忙拼回来吗?”笔者一开始没反应过来,问道:“什么拼图?”浩浩指了指地上的“地板”:“就是它呀!”笔者笑着对他说:“那就请你帮忙拼一下吧!”辰辰兴奋地做了一个“噢耶”的动作后就立马跑向“服装间”,拿起“地板”拆开重拼了起来,小班幼兒很认真地坐那看他拼,时不时用手摆弄两下。没几分钟,辰辰就拼好了,又跑来问笔者:“你们这个拼图实在太简单了,有没有难一点的?”笔者笑着说:“我们这可不是卖拼图的呦!这可是音乐区!”他看了一眼周围的环境说:“哎,没意思!”无奈地离开了。辰辰离开后,笔者灵机一动,对呀!既然幼儿对拼图很感兴趣,我们可以在音乐区添加一些和音乐相关的拼图呀!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还可以让幼儿了解更多音乐知识。于是,当天下午笔者临时找了一些旧地垫做了几幅难度不一的乐器拼图,然后按难易程度分框摆放在一边。果然,上午和辰辰玩过拼图的几名幼儿看见拼图后,都连忙聚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想玩拼图。”“老师我想玩。”笔者正在想,小班幼儿没怎么玩过拼图,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拼的时候,辰辰带着几位大班的幼儿跑了过来:“嗨,老师,我又来啦!”笔者看到他很激动,忙跟他说:“正好,我准备了拼图!看!”辰辰一行几位幼儿听了后,连忙走了过去,不一会,之前被分割成小块的拼图就被他们拼成了完整的两大块。幼儿们兴奋地鼓掌,辰辰迫不及待也问笔者:“老师,老师,还有吗?还有吗?”“哎呀,你们怎么这么厉害呀!可是,我这地垫太少了,下次制作点儿更难的让你们拼”和辰辰一起来的小云说:“老师,我家有不用的地垫,下次带来给你,帮我做拼图。”笔者高兴地说:“好啊,谢谢你!”果然,第二天,辰辰一行几名幼儿又来了,还一人拿着几块地垫。笔者见状不禁笑了起来,原来他们不是开玩笑,真的带来了地垫。小云笑着说:“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老师你给我们做更难的拼图吧!”笔者欣然答应,可是转念一想,何不引导幼儿一起绘制拼图,于是笔者对他们说:“不如你们自己来画图,自己做拼图,怎么样?”他们一听更兴奋了,拍手跳了起来:“好呀,好呀!”就这样,我们的音乐区开辟出一块“音乐拼图”区,幼儿在这里不仅可以拼拼图,还可以自己做拼图。这样不仅幼儿可操作的材料变多了,还让音乐区的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了!
二、生活化材料的利用——旧“房子”变练歌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创造与想象,其实大部分都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如今商场、电影院周围都出现了很多小型练歌房,一些幼儿家长偶尔会带孩子一起去练歌房里唱歌,幼儿有了这样的体验,在音乐区自然会得以体现。
音乐区的旁边是生活体验区,有一次生活体验区的教师想把PVC管做的房子换成木条房,而被换下来的PVC管房子正好就暂时摆在了音乐区一个小舞台的附近。因为房子只是用PVC管搭成了大框架,所以幼儿在里面做什么都能看见。一次户外活动中,笔者就看见两名大班的幼儿在里面拿话筒唱得热火朝天。笔者走过去对她们说:“小朋友,你们为什么不在小舞台唱,跑到这里唱啊?”她们笑着说:“这里也是唱歌的地方啊!这里叫作KTV!老师你也可以来唱,快点进来,唱歌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笔者问:“啊?这还有时间规定呀!”其中一个叫月月的小女孩仰着头说:“对呀,这是我们先找到的唱歌房,我们可以唱5首歌,还没有唱完呢!”笔者感到很惊喜:“啊?那唱歌房里是不是还要戴耳机,看电脑啊?你们需要耳机和电脑吗?”两名幼儿笑了笑,指着旁边的小灌木丛说:“这就是电脑啊!”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笔者也跟着笑了起来,并对她们说:“我们班有真电脑和耳机呢!你们需不需要啊?”她俩对望了一眼,高兴地拍着手说:“要!要!”说着,她们便跟随笔者把放在班级娃娃家的耳机和电脑搬了过去,月月拍着手开心地说:“这也太好玩了!哈哈。”
随后,我们便把这个“练歌房”拖到了一个角落,在之前耳机、电脑的基础上,又提供了录音机,可以播放幼儿平时会唱的歌曲,音乐区的“练歌房”也就这样诞生了!
从这两个小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在成年人眼中“不起眼”、常见的生活化材料对幼儿来说,都是可以供他们操作、探究的“宝贝”。当然,材料投放得再好,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观察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了解幼儿当下的兴趣和需求,根据他们的需求来不断变更材料,这样才会一直吸引幼儿参与其中。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笔者也认识到:无论投放什么材料,都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多听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的玩法,只有这样幼儿才会积极地参与、表现、创造。在此基础上,教师更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对他们的表现方式给予适当的指导,使音乐区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黄静.幼儿园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 .学前教育研究,2017(03):67-69.
高瑾.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7(3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