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开发中的顶层设计与实践推进策略

2021-09-13 08:53蔡菡陆艳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顶层设计

蔡菡 陆艳

【摘要】本文从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围绕顶层设计、实践建构、全园推广这3个园本课程开发的必经阶段,结合S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实例,探讨各阶段的侧重点及推进策略,包括:基于园情架构清晰的顶层设计,依托“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核心团队的课程研发,在全园常态化运作中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完善。

【关键词】园本课程开发;顶层设计;实践建构;更新完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7/8-0025-05

园本课程是指幼儿园自己开发和建构的课程。 有研究者根据覆盖面或占比将园本课程分为两种类型〔1〕:一类是大的、整体的园本课程,是基于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整体的课程架构;另一类是小的、部分的园本课程,是幼儿园基于自己某方面的需求、优势和资源开发的部分的园本课程。当前,更多幼儿园所开发的园本课程属于第二类,无锡市实验幼儿园(下称S园)开发的园本课程就属于这一类。

目前,园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着顶层设计不清晰、教师盲目设计与实施具体活动、课程推进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相脱离、实验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难以在全园推广、初具雏形的园本课程无法不断更新和完善等问题,结果导致课程开发“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S园园本课程的开发探讨以上问题的实践解决路径。

一、顶层设计:基于园情,从需求出发架构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园本课程,在开发前,幼儿园都会进行包括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资源的大致梳理规划、课程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实施途径选择等在内的“顶层设计”。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犹如可行性较高的“图纸”,决定着后续课程开发的实效。概括而言,園本课程开发中的顶层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为什么做”——分析现状和需求

“园本”即“以园为本”,原有课程中的问题(或优势)、幼儿家长的需求、园内外现有的资源优势都可以成为幼儿园开发某类课程的动因。因此,现状(背景)分析是顶层设计的第一步,S园STEM课程的开发也是如此。STEM课程是指在STEM教育理念指导下,跨学科式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学习,培养能够解决真实问题、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创新性人才。幼儿园STEM课程更为强调基于幼儿生活,以融合的形式发展幼儿探索真实世界的综合能力。〔2〕在S园学年度课程梳理回顾例会上,骨干教师们反映,原有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更多地偏向语言、社会、艺术领域,侧重科学领域的主题活动较为欠缺,需要更多地开发科学类、动手操作类的活动。基于这一需求,S园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选择了目前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STEM教育。实践中,也有不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是从梳理之前做过的、效果比较好的特色活动入手展开的。

(二)“依据什么做”——基于什么样的新理念、新认识来开发课程

借鉴适宜的理论开展课程建设,有助于幼儿园从理性层面分析和思考实践问题、厘清思路。但简单地套用或粘贴理论,会因误解、误读而导致误用理论。结合园所需求选择指导理念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理念并形成新认识、新思想的过程。

STEM教育涉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4个学科的整合与联系,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S园力图通过借鉴STEM教育理念开发STEM课程。但在学习STEM教育理念的过程中,S园一开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STEM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幼儿园的STEM教育应体现启蒙性、生活性,其主要目标是为幼儿之后形成良好的STEM素养奠定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S园将其STEM课程的理念初步归结为“情境中的探究,生活中的STEM”,即教师在熟悉STEM相关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发现开展STEM教育的机会,通过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幼儿开展STEM活动,获得相关经验和能力。

(三)“想要达到什么结果”——制定开发目标并确定重点推进的内容

在厘清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和基本方向之后,幼儿园需要着重思考园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侧重点。例如,期待所开发出的课程能够培养幼儿某些方面的能力或经验,或者拟以某类资源为切入点,重点开发某些方面的内容,抑或期待通过课程开发,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活动创生能力。切实的目标定位和“抓手”,能有力地推动后续的课程开发。

目标定位过程不是“理想创作”过程,而是园长与教师一起聚焦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共同绘制愿景规划的过程。S园邀请骨干教师全程参与STEM课程的顶层设计。基于之前的理念定位,教师们觉得:STEM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指向幼儿STEM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应彰显幼儿的学习特点;活动应取材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加以推进;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STEM活动类型应是多样化的;也可以借助STEM理念来重新整合提升原来课程中与STEM相关的活动。经过几轮讨论,S园确定重点推进“活动内容开发”“多种活动类型实施方式探索”“STEM资源开发及活动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内容。

(四)“如何做”——在前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推进方式

园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过程,幼儿园需要在确定开发重点的基础上,设计明确的阶段性推进措施和相应的支持机制。

S园采用启动即“卷入”的方式,在STEM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阶段,就鼓励骨干教师或全园教师“逐步卷入”,不同程度地参与课程开发,以免教师在对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缺乏整体了解的情况下,“任务式”地盲目开发活动。

活动开发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STEM课程的开发也是如此。S园通过确定实验班、建立线上分享QQ群、定期组织实验班活动审议、现场相互观摩等方式,组织教师即时交流STEM教育理念,确立和澄清课程理念和价值导向,审议具体活动的核心经验和实施方法,分享园内外成功案例,从而避免教师“孤军奋战”“闭门造车”。

在实践中,不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并不完善,有的缺少上述四个方面中的某个方面,有的虽四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分析不到位。在顶层设计阶段,幼儿园需要反复考量的问题包括:原有课程中有哪些问题;我们借鉴的某种理念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对理念的园本化解读能否有效地引领后续的课程开发;课程推进的切入点和机制是否切合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且具有可操作性;课程开发方案是否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抑或不够聚焦、指导性不强。

二、实践建构:在“发现—解决”问题中推动研发

园本课程的开发应遵循“行动研究、实践变革”的逻辑,作为蓝图的顶层设计需要在实践中逐步落实和不断修正。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作为研发核心成员的实验班教师在理念接受、内容开发、活动设计、组织指导、行动反思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幼儿园需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摸索,从而推进课程的开发。

(一)教师的相关素养储备

大多数幼儿园开发的是小的、部分的园本课程。这些幼儿园期望集中力量,对现有课程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利用原有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一些幼儿园从地方文化、乡土资源入手,开发诸如基于“种养资源”或“地方戏剧文化”的园本课程;一些幼儿园选择从某一领域入手,开发诸如“全语言·全阅读”课程、“原生态艺术”课程、“挑战性运动”课程等;还有一些幼儿园从“家长参与”“社区共育”等途径入手开发园本课程。显然,不论选择哪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都需要教师储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

S园在STEM课程开发的启动阶段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素养不足怎么办? S园选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种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园外专家资源帮助教师提升STEM素养,弥补相关专业知识的不足。其次,通过亲身体验、材料操作培训、头脑风暴等方式,组织教师研讨各类STEM游戏,让教师在试玩、体验STEM新材料的過程中探讨各种高结构材料和低结构材料的使用方式等。再次,定期开展园内STEM活动的实验讨论会及现场展示研讨会,帮助教师熟悉科学、数学乃至技术、工程的教育目标,提升活动开发和实施能力,增强STEM教育意识。

(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编制

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参与最多但又最为苦恼的事情。以往,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往往更多地从如何“完美实施”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力图通过“活动难度分解”“扫除学习困难”“指向正确答案”等方式,做到在班级里顺畅地实施幼儿园安排的课程内容。然而,课程开发需要教师从实施者变成设计者。因此,教师关注的重点应变为如何基于顶层设计,去“发现值得探究的好问题(内容)”及“如何引导幼儿获得新经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有适宜的内容。S园鼓励STEM核心组的教师在“生活中的STEM”理念指导下,围绕STEM教育需要幼儿学习的相关经验,从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小班幼儿喜欢玩各种玩具车,因这一兴趣点,STEM活动“汽车加工厂”便应运而生。孩子们用纸盒做车身,用各种材料有创意地表现不同类型的汽车,尝试打洞装轮子,不断尝试做更复杂的车。在STEM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的问题、探究过程和发现,通过各种策略鼓励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想”,在“发现问题→尝试思考→解决问题→检查核对→迭代更新→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经验。

随着研发的深入,原创性活动案例不断积累,幼儿园就需要将原有零散的活动内容有序组合,初步形成内容体系。在这过程中,幼儿园需要进一步反思现有内容的不足,确定新的“生长点”。S园在STEM课程开发中也遇到了课程组织的序列性问题。在开发初期,主要由中、大班的实验班承担任务,随着中、大班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小班要不要开展相关活动的问题就摆在了教师们的面前。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幼儿在能力、学习方式、兴趣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适合中、大班幼儿的STEM活动方式并不适合小班幼儿。可是,如果小班完全不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又如何为中、大班的系列活动做辅垫呢?如果要开展,又该如何定位? S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为指导,重新定位小班幼儿的STEM活动,将重点放在兴趣培养、动手操作、材料探索、工具使用、经验储备、好奇好问、观察思考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上。活动形式也主要采用区角游戏。有了小班活动的补充,S园从“经验的前后衔接”角度出发,在凸显不同年龄段的主要培养目标和侧重点的基础上,梳理小、中、大班各年龄段STEM系列活动,形成了有序的STEM活动内容体系以及相应的活动库。

(三)课程实施途径拓展与资源支持

除了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这三种常见的课程实施途径之外,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会根据园本课程的特点,选择使用社会实践、亲子活动、区域活动等途径,以期用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达到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

STEM教育理念强调“问题解决、任务驱动、高阶思维、反复探究”等要素。然而,幼儿的STEM学习不能完全以作品为导向,其探究过程更不能用成品的“制作水平”“科技含量”来考量。因此,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宜的课程实施策略,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研究者将STEM教育分为科学探究取向和作品开发取向两种。〔3〕其中,科学探究取向的活动(探索式的活动)往往由教师发起,通过创设区角或组织集体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获得STEM相关经验。此类活动较为宽泛,不仅包括原有的科学活动、数学活动、制作活动等集体活动,还涉及数学区、科学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区角中的各类活动。而作品开发取向的活动(任务式的活动)则往往由幼儿发起,多以项目小组活动的方式展开,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有反复深入探究的过程,最终指向成品。为了支持幼儿开展此类活动,教师会弹性化地创设相应的STEM活动区角,与幼儿一起确定当下的主题内容、收集材料,为幼儿提供技术支持,以推进活动的充分展开。显然,这两类活动应互为补充、互相支持。 基于这一认识,S园选择了多样化的实施途径,即“不同类型的STEM活动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在作品开发取向的STEM项目活动中,S园会伴随着核心项目的开展,在STEM活动专用区角中提供相关的科学、数学活动材料,鼓励幼儿在区角游戏中积累相关经验。此外,为了弥补班级中开展STEM活动时教师指导、材料、空间等方面的不足,S园还设立了STEM专用活动室,让幼儿通过混班自选、连续探究等方式较为深入地开展活动。一些项目活动还延伸至家庭,通过亲子活动、“爸爸老师”来园活动等方式进行。一些基于户外、社区资源的STEM活动也会随幼儿探究的深入,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灵活展开。

不同的课程实施途径对资源的要求也不同。针对不同类型的STEM活动,S园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创设支持幼儿开展STEM活动的各类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充分使用班级现有固定区域(科学区、数学区、建构区等),灵活创设STEM活动专用区角,创设公共的STEM专用活动室,提供适宜开展户外STEM活动的场地和材料等。以STEM活动专用区角的环境创设为例,与科学区、数学区等传统区角不同,呼应各个项目的STEM项目区设置是弹性的,其材料和空间随活动推进而调整。通常,STEM项目区适宜设在靠窗位置,这样可以有更多自然光支持幼儿活动。同时,由于项目小组活动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因此STEM项目区常常要有足够大的、有利于幼儿合作的空间。有时,为了展示作品,项目区可以连接走廊和大厅;有时,为了让幼儿便捷地使用各种工具和废旧材料,项目区会临时连接“班级百宝箱”或美工区、科学区等传统区域。此外,项目区中的材料会随项目内容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三、全园推广:在常态化运作中促进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

伴随着课程开发中各类问题的解决,园本课程大多已初具雏形,所开发的各年龄段的系列活动也已在实验班实施,这时就该进入前期成果全园推广实施及后续深化研究的阶段。在推广过程中确保课程实施的“忠实度”,同时借助推广促使更多教师加入到课程开发中,从而促进园本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一)落实操作要点,帮助全园教师在理解的基础上“忠实实施”

不少幼儿园在全园推广实施园本课程时,往往只有参与过开发的骨干教师能够“原汁原味”地实施,常常出现其他教师曲解误读及随意化使用的情况,最终导致课程实施质量低下。因此,在推广前期,幼儿园要帮助全园教师充分理解和领悟课程理念,了解整体课程框架,明晰每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和组织要点;同时要提炼出课程实施要点(即对应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且能保障课程“理念落地”“忠实实施”的具体操作要点),使之成为教师的操作指南。

不同园本课程的实施要点有不同的归纳方式,有的以实施原则的方式来列出,有的则以实施理念的方式来表述。S园的STEM课程的实施要点以“STEM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的方式来呈现,具体包括以下五条。一是创设真实情境、探究真实问题。教师创设真实情境,鼓励幼儿探究真实的问题,让幼儿“有目的地去做”,自然而然地积累相关经验。二是弹性“卷入”、自主探究。在STEM活动专用区角中,教师通过弹性地开展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能够逐渐“卷入”活动。过程中,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有目的地探究,鼓勵幼儿动手实验。三是规划设计、动手操作。遵循STEM教育的要义,教师引导幼儿在“做”之前进行一定的设计和规划,规划内容包括使用的材料、合作的伙伴以及对最终成品的设想,从而帮助幼儿积累有序规划、逻辑表达、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关键经验。四是协作交流、分享经验。交流是STEM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幼儿交流看法、模仿学习策略、比较结果、协商解决问题。教师要做的就是调节讨论的节奏,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把问题抛给幼儿,及时传递值得分享的经验,把不同想法提供给幼儿,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五是鼓励试错、迭代更新。幼儿的STEM活动展开过程是一个不断“试误”、发现和积累经验的过程。在猜想假设、尝试制作、试用体验、讨论失败、反思评估、调整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幼儿进行着科学论证和深入探究。因此,教师可以创设专门的展示区供幼儿相互比较、尝试模仿、实验体验,同时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反思讨论、反复尝试、多次制作。

类似这样的实施要点,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活动情境中深入理解园本课程的理念,避免推广过程中的“目标流失”“实施走样”和“效果不佳”。

(二)厘清开发流程,支持全体教师基于共识不断创新

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园本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这里的“更新和完善”包含两层意思,即内容层面的拓展创新和理念层面的丰富提升。前者是指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班级情况调整改编以及创设新的活动,以丰富原有活动库。后者是指在多轮实施、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进一步提炼、反思、总结,修改原有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实施操作要点等。

为了让教师的创新有据可寻,幼儿园需要及时总结前期开发中的开发立场、开发原理,让教师在开发共识的基础上高效地创生活动。在S园的STEM课程开发过程中,班级STEM项目活动是最为核心的活动形式,因此S园总结了STEM项目活动的开发流程供教师参考。整个开发流程包括:(1)围绕STEM素养,基于真实情境,发现值得探究的“好问题”;(2)与幼儿共同讨论,确定项目内容;(3)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创设项目主题区角;(4)根据项目推进需要,灵活采用集体、小组、亲子等多种方式开展活动;(5)展示和交流阶段性作品,共同讨论改进方法,尝试更新和完善。

在园本课程的推广过程中,随着课程库的不断丰富,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经验增加,幼儿园需要定期梳理具体活动,拓展并丰富原有的课程理念,修正原有课程目标,完善实施原则,进而用新的“理性共识”指导后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春燕,秦元东.幼儿园课程概论(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68-273.

〔2〕方晨瑶.幼儿园STEM课程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8,771/772(7/8):27-30.

〔3〕夏莉颖,钟柏昌. 试论STEM教育的两种取向与四种方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9):8-11.

猜你喜欢
顶层设计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项目建设期内控制度体系顶层设计
立志高远的人才战略缘何落地难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
广东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为官不为”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科学实践观: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顶层设计
论开拓创新赢得未来的市场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