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梅
摘 要:在小学数学几何认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构建,在具体的经历中获得知识和体验。具体途径有以猜促学,在辨析中激活需求;融错化智,在操作中深化认知;加强体悟,在探究中优化教法。让学生在经历中,进行真探索,获得真知识。
关键词:几何认知;探索;小学数学
一、以猜促学,在辨析中激活需求
在教学中,老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关键的隐藏条件,如对角线与直径相等,正方形被直径切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和就是正方形的面积,这样再求两图形差就比较轻松容易了。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掌握画图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動手能力。同时,这一模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求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转化为求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面积之和”的这一转化思想。
二、融错化智,在操作中深化认知
为什么圆的半径是圆外正方形边长的一半?这个问题的解决教材里未显示有关内容。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让学生观察,然后得出结论。学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部分基础较差学生更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在这里设计了画出方中圆,他们用前面的方法猜出的“是对角线的一半”显然是错误的。
三、加强体悟,在探究中优化教法
(一)改“观”为画,经历演绎过程
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中方几何计算时,把以往观察得到的隐藏条件,改为“画图操作——验证——发现”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顺势而“作”,引发思维冲突
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要轻易否定,应竭力寻找其中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厘正学生的失误也不能单靠重复练习,需要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其必要的前提便是内在的“观念冲突”。故教师可在教学中策划一个认知表象与本质的矛盾或冲突,有效冲破之前低层次的均衡,以不同的认识角度和表达方式聚集信息,展开大脑思维碰撞,缩短认识时间,逐渐深入事物的本质。
(三)拓展深化,感悟演绎论证
小学数学学习偏向于感性认识,主要是通过看、猜、摆、拼、举例论证等方法,推理虽有,但论证过程欠缺;而初中数学学习较为重视理性过程,既需要推理,证明更注重。因此,在小学高年级几何教学中,应重视推理和渗透证明,及时探索教材中的潜在要素,并在新课程的引入和练习中进行拓展扩充,辅助学生顺利地从“合理猜想”过渡到“演绎论证”,这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负起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郑毓信. 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01):49-49.
[2]黄伟星,王琦. 从“合理猜想”到“演绎论证”——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点之二[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0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