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表演式课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2021-09-13 02:28苏培贤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苏培贤

摘  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扮演着不同的人物角色和情境角色。讲台上的教师俨然变成了掌握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或为声情并茂的演说家;或为激情澎湃的助威者;抑或为皓首苍颜的老奶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扮演好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前提下,通过声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立体式表演, 夸大教学内容的情景性,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兴趣,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以此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表演式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表演式教学的概念及必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教师的职能放在首位,学生学习好是因为老师教得好。淡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师生双向交流对于教学成果的推动。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双主角,虽然在近年来的新课改推动下,将课堂逐步还给学生,但是教育依旧需要思维的沟通和灵感的迸发,需要相互尊重和有质感的对话,才能达到不断修正、不断进益的目的。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学生活中的诸多行为都具有表演性,当进入表演者、表演文本(角色及其行为)、观看者的关系时,作为这些行为发生的场所,学校的性质和功能就必须重新认识。将学校命名为“学校剧场”或“教育表演场”。搭建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并将其强化,这就需要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剧场,师生都成为演员与观众来进行表演式教学。结合戏剧表演学,表演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自身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感应力和表现力,通过对声音、语言、形体以及面部表情的特殊加工,运用夸张的方法下进行角色塑造和表演。表演式教学中,教师不但通过变化多样的声音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还积极带动学生进行学习先参与后模仿,达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乐中做,乐中学”的效果。

有趣的表演式教学对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点的大部分小学生作用很大。兴趣的前提在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本人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教多年,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习习惯都有一定的了解。乡村孩子见识有一定的局限,加上家长认知也受到限制,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允许,留守儿童特别多,长期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监管,这些老年人溺爱的成分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学生也不自觉,有些放纵自己。学生起步晚、零基础、语言环境简单等诸多问题都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个巨大的路障。因此,可用课堂表演的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模仿,在表演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形成教授者与接受者都相互吸引而产生快感的交流过程,由此诞生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表演式教学对老师及学生的影响

(一)推动教师职业素质提升,丰富教师形象

目前在乡村小学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很大部分都在同时进行不同学科的教学,在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教学观念以及文化意识上同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具备一定的差距。乡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的教师形象更多的是课本知识的传播者,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输出,甚至可以说语文教师自身也是欠缺跨文化意识和内涵。除此之外,多重教学任务导致教师教学重心出现偏差,主要教学科目常常是呕心沥血,次要教学科目就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即可,也没有主观能动地去积极锻炼自己,提升副科专业能力。新媒体时代,知识海量呈现学生对知识溯源有千万选择。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便捷性和专业性让学生的“线上”学习充满趣味,学习劲头也高。“线下”正统教学与之相比,教师形象千篇一律;教学形式乏善可陈;教学能力相差甚远。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在夹缝中突出重围,就不得不想方设法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教学能力培训等形式自发地提升自我。表演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放下课本,将教学内容了然于心,进行“脱稿”教学。然后教师需要像一位演员一样,通过声音(主要是指语气和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感进行传递、感染与同化,以达到师生共情的效果。

(二)丰富教学形式,增加课堂双向互动性

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通常站在三尺讲台上,一成不变地按本宣科或者通篇按照PPT的思路进行教学演讲,这种习惯性的“定点”教学导致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拘泥,形式简易、死板。长此以往,毫无生气的教学工作将会迫使教师与学生距离感增加,课堂趣味性匮乏。形成类似于教师自顾自地讲,学生自顾自地玩的生硬局面。结合小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思维涣散、不稳定的特点,以及乡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对于现行工作的开展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表演式教学让教师变成演员,学生成为观众。教学文本(剧本)让教师进入千奇百怪的人物角色中,结合文本内容(台词),运用夸张的手法,通过丰富多样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向观众们表现人物特色,传达故事内容。将嵌在课本上的文字和二维图片在情感丰富的声线、面部表情和形体中塑造成三维立体的舞台剧,学生的每堂课都变成了视听盛宴。在讲台上进行表演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转变为随意注意。简单地说,通过表演形式,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引起学习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自顾自地演出,增加演员与观众的互动非常重要,甚至可以邀请每个学生都成为群众演员,形成模仿模式。

三、表演式教学的运用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通过声音、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立体式表演外,教师还应像多角色的演员一般,有时是一个声情并茂的演说家。如,朗读课文时,学生朗读不到位,语气不够强烈,停顿不够准确,老师就应该做示范,这时老师的读需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有时,老师又得充当一个画家,在黑板上寥寥几笔勾画出人物,景物的大概样貌,增强课堂的直观性,如《赵州桥》一课,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赵州桥的结构图。这比说教更直观,更明了。有时,还得扮演一个歌手,适当地唱上几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如教学低段的《汉语拼音字母表》《歌唱二小放牛郎》《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等,则可以以唱代读,更易于记忆和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故事情节生动形象,有很大一部分课文内容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乐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来编写的,便于表演。可以将其改为剧本来表演。当然教师的表演不能唱独角戏,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可以老师扮演一个角色,让学生演别的角色,共同完成。如,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我表演西门豹,一位男生扮演官绅头子,一位女生扮演巫婆,还有几位男生演众官绅。在台上绘声绘色,语言逼真,动作夸张,同学们热情高涨。表演中,学生发挥想象。演巫婆的那个女孩带着哭腔说:“西门大官人,饶了我吧,我知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我也顺势回答:“那怎么行?万一河伯再想发大水,还得给他再准备几个更漂亮的媳妇呢。”那“官绅头子”在“巫婆”的启示下也连连磕头,不断求饶说:“西门大官人呀,小的今后一定都听你的,我家的金银珠宝都给你吧,就饶了小的吧!”瞧,在表演中,大家创造性地表演课文内容,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孩子记忆犹新,长期训练,还有不喜欢语文课的吗?

表演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连平时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要走上讲台来表现自己。在众多接近生活的对话场面中,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融合在一起,提高了他们对课文重难点的把握理解程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表演式教学服务教学工作,对执行新课程标准,提升新的教学理念,落实新的教学策略大有益处。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张姝.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20):124-125.

[2]曾白杨. 例谈微课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7(33):109-110.

[3]吴海燕. 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中华少年,2015(21):97.

[4]張依帆. 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8):50-5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