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碧莹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需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能力,采取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小学生读懂数学问题,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多个层面具体阐述有效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教学策略
小学生处于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知识储备少,认知能力弱,数学思维能力有待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即便知识基础扎实,但解题过程中往往对数学问题一知半解,没有清晰、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导致解题出错。审题能力是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只有学会审题、读懂数学问题,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一、培养认真读题的习惯
小学生读不懂数学问题,首要原因在审题不认真、不仔细,存在跳读等疏忽问题。小学生性格活泼,比较贪玩好动,有些学生对于枯燥的数学问题缺乏探究兴趣,思想麻痹,不愿主动思考,审题时疏忽大意,看到数学问题中复杂的描述就失去耐心。有的学生做不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题,而是一目十行,常常会遗漏关键信息。有些学生可能会存在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没有看清题目表达什么意思,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理解。虽然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解题效率,但会大幅增加学生的错误率,很难解决复杂的問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挖一个底面半径是2米,深3米的圆柱形水池。在水池的侧面和底面贴上瓷砖,求贴瓷砖的面积。很多学生出错在于没有认真分析问题,这里求的是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而不是求圆柱的表面积。只有学生认真读题,一个字一个词语地分析,才能从题目中找出关键词,确保对题目理解清晰、准确,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读题能力。引导学生将文字信息转化为数学问题,采用圈画的方式找出关键字词,明确关键字词表达的涵义,再运用数学知识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解决数学问题。在审题训练中,可以结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建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提升理解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养成认真读题的好习惯,还要学会分析题目中的内容,避免理解错误导致解题思路出错。在数学问题的描述中,普遍会埋下很多文字陷阱,或是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误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审题的重视程度,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小明、小红和小伟三人参加采摘活动,小明采摘了20个苹果,比小红少采摘5个苹果,比小伟多采摘了5个梨,小红采摘了15个梨,比小伟少采摘5个,问三人一共采摘多少个梨。这个题目的计算难度不大,但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且埋设了许多陷阱。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多和少的含义,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少就是减少的意思,对“谁比谁少、谁比谁多”没有准确理解。另外一个难题在于题目中出现苹果和梨两个信息,而问题是三人一共采摘多少个梨,没有问苹果,但问题一开始给出的是苹果的信息,让很多学生被误导利用苹果的信息去求解。因此,求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谁比谁少、谁比谁多”,并排除苹果的干扰,已知小红采摘15个梨,小伟采摘梨的数量是15+5=20(个),而小明采摘梨的数量是20+5=25(个),从而利用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得出三人共采摘60个梨的结果。
传统试题往往只给出明确单一的信息,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数学试题中增加了数学问题的信息量,需要学生在大量复杂的信息中准确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并合理分析题目信息中的数学关系。在面对大量信息内容的数学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把审题重点放在问题上,再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数学分析,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准确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方式,简化数学关系,使题目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数学问题中含有的数学信息较多,数学关系复杂,单纯依靠学生动脑思考可能存在不小的难度,而且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相互关系写出来、画出来,不仅可以避免审题不仔细的问题,还可以简化审题的分析过程。例如,超市中的1个面包3元、1包花生5元、1盒饼干6元,小明购买4个面包、3包花生、2盒饼干,求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本身不难,正常方式学生也可以顺利求解,但如果画出4个面包、3包花生、2盒饼干,再进行加减运算,可以让解题思路更加简单明了。再如在求解车辆行驶问题时,题目中的信息量较多,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可以利用线段图画出车辆的运行情况,包括运行方向、行驶速度,可以明晰不同车辆的关系,使审题化繁为简,方便学生解题。数学问题包含的信息量越多,不同要素之间的数学关系越复杂,越需要依靠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简化,将文字提示和细节信息直观展示出来,再进行综合思考,对数学问题的信息进行整合利用,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三、强化学生纠错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新知,并纠正错误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挖掘错题资源的价值,强化训练学生的审题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读懂数学问题,快速、准确求解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审题过程中的错误,可以将错误习题作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纠错解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针对圆周长的习题中,已知圆周长,求半圆周长。很多学生错误地用已知周长除以2得出结果,没有读懂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习题本上画出相同直径的圆和半圆,让学生思考半圆周长与圆周长存在怎样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认识到半圆周长不仅包括圆周长的一半,还需要考虑直径,半圆周长是圆周长二分之一与直径的和,从而认识到审题中的错误。
通过错题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数学审题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日常教学中的各种错题进行整合利用,将同一类型、条件相似、问法不同的数学题目放到一起,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考虑不同条件、不同问题下解题思路的不同,认识到数学问题表述的差异和区别,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严谨认真的做题态度。
综上所述,读懂数学问题是小学生准确解题的基础条件,也是关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端正严谨认真的做题态度,养成认真读题的良好习惯,通过圈画关键词、写画数学关系等方式准确理解数学问题,并充分发挥错题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琴.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14):95-96.
[2]朱启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3):20-21.
[3]马文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21(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