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红楼梦》的四次阅读

2021-09-12 08:27赵云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判词丫鬟刘姥姥

赵云

读懂《红楼梦》看来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指不定我还要重买古本书籍,读第五遍、第六遍……不过也乐在其中,用一生读一部书,不仅自己读,还把这些融进教学中,融进课堂里,与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深入。

对《红楼梦》的偏爱,源于父亲的戏曲爱好。还记得七八岁时,每天下午六点钟,父亲会在收音机准时收听越剧《红楼梦》,街坊邻居中的戏曲爱好者总是围坐在堂屋,品着母亲沏的茉莉花茶,随着唱腔摇头晃脑,不时附和哼唱,偶尔小声低语,俨然一个戏曲小茶馆。懵懵懂懂中我也耳濡目染,最喜欢的是其颇具文采的唱词。后又跟着父亲一起多次听黄梅戏《红楼梦》,让我印象更加深刻,甚是神往。所以刚一参加工作,马上花12元买了一套,那时我的工资只有62.5元。

读《红楼梦》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记得当初读第一遍时,里面生僻字太多,人物繁杂,关系错综复杂,几次都读不下去甚至想放弃。不过儿时戏曲的熏陶、四大名著的光环效应、宝玉黛玉动人而又注定悲剧的愛情纠葛却又深深地吸引着我,只好耐着性子,连猜带蒙的和着生僻字囫囵吞枣地读完。还深深记得:读完后,脑袋一片空白,我根本没有读懂。除了原来已经知晓的几个典型人物外,仍只知晓那几个人物,不过还是小有收获:喜欢上了林黛玉写的灵气、聪慧、别致、迷人的绝世才情的诗词。

喜欢它,在第一次晃读的基础上决定读第二遍。由于白天在学校忙碌得基本没时间,偶尔晚上偷来半点空闲捧起读一读,但都是断断续续的,所以往往读完后再读时就要努力回忆上次读的内容。不过,这次读稍微用心了些,不认识的字马上查字典,并将读音标注上,然后再有意识地按正确读音读一下。拉拉杂杂地,历时一年多才将《红楼梦》读完。不过,在收获《红楼梦》斐然文采时,又有了新的收获:知道了更多的人物姓名,了解了小说大体的结构布局。如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知道了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还知道了在薄命司警幻情榜上的“金陵十二钗正册、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知道十二正钗不但有判词,还有判曲,更是知道了一些重要情节,典型人物的命运结局。

喜欢阅读文质兼美的文章,总神往穿越时空,与慧师隔空对话;更喜欢有才情且纯粹的人,所以总想走进《红楼梦》,遨游其文海中,于是粗读后决定再次走进《红楼梦》。为了更好地了解这部巅峰之作,我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定,再忙每天必须读半小时。坦率地说,这次读不再是冲着故事情节去读了,而是冲着人物去读。细读判词、判曲去了解人物的思想、命运、最终结局。边读边勾画,结合判词、判曲及人物的生活细节,人际关系思考其人性。可惜由于资质浅俗,终是没能跨越的。宁、荣二府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我边读边描绘人物关系图,包括每位典型人物身边的丫鬟姓名,我都有批注圈点。因为掌握了解各路人员,才更有助于顺畅地读懂,包括刘姥姥到底进了几次荣府。如刘姥姥第一次打秋风进荣府,第二次进大观园,第三次贾府被抄探视凤姐,勇救巧姐儿。《红楼梦》中每个人物都性格鲜明、丰满,如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取名艺术是《红楼梦》的一大艺术特色。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人名字别致优雅,委婉清新,其实这四个字连起来恰是作者无限感慨之词“原应叹息”的谐音;甄英莲,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薄命女子,谐音是“真应怜”,抱英莲出去玩耍而丢失英莲的霍启,而真的是“祸起”呀;甄士隐喻“真事隐”;娇杏何等“侥幸”等等。这些人物独特的取名不仅与其身份、作为、性格、命运相一致,而且还成为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阅读渐入佳境,意犹未尽,总觉贾府渐渐衰败,由贾元春在宫廷政治斗争中失败引起的,那么贾府查抄的导火线又是什么呢?感觉第三遍初读读得还是很不够。恰偶然一次收听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欢喜之至忙不迭购买一套。我想如果结合刘心武的分析,不就对《红楼梦》了解会更深入些?不就让我对《红楼梦》更了解了吗?于是,决定读第四遍。坦率地说,一往情深地坚持阅读并作好记录,让前后之间的人物、情节联系,我真的收获颇丰。至少让我通过人物、情节懂得了人性,哪怕是肤浅的认识。

初读时对刘姥姥全无好感,哪怕是她倾家荡产救巧姐,还是觉得她就是个厚着脸皮去八竿子打不着的上层亲戚家讨生活,蹭吃蹭喝还要顺东西的老太太。读了四遍,才对她人性的光辉有了全新的认识:刘姥姥虽粗俗无知,但她对于自己的处境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生存智慧高于大观园中的所有人——善良质朴,虽卑微,但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贾府四位小姐的丫鬟的名字,不但预示着四位小姐兴趣爱好,擅长琴棋书画,同时预示着四个小姐的命运,还暗示着贾府在四个孙女身上分别投资不同的兴趣爱好而为家族政治命运作赌注。

例:贾元春丫鬟“抱琴”—琴—暴寝

贾迎春丫鬟“司棋”—棋—死棋

贾探春丫鬟“侍书”—书—势输

贾惜春丫鬟“入画”—画—入化(佛门)

曹公的写作手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整部小说,每一个人物的出场,每一个情节的出现都不是无故的,都是为后面的故事发生埋下伏笔。

四次阅读,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但始终有一些问题让我不能释怀:为什么《红楼梦》开篇先写甄家,而不是贾家?老太太慈眉善目,聪明睿智,她的话里话外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秦可卿、妙玉身世谜团重重,她们到底来自何方?是否是代表某个政治势力?小说中有个贾宝玉,为什么要写一个甄宝玉?有何作用?为什么贾琏称为琏二爷?贾宝玉称为宝二爷。贾宝玉称为宝二爷是因为他有一个死去的哥哥贾珠,难不成贾琏也有一个哥哥?为什么小说没有这个人出现?曹雪芹从不浪费他的笔墨,每一个人出场都有最终的结局,为什么与贾府首席丫鬟袭人、晴雯比肩的媚人、可人在后面一直不见踪迹了呢?

原自以为小有收获,感觉自己不仅是红粉,更是红迷了。但疑问、遗憾困惑着我,说明我根本没读懂,读人性、读人生还没达到一定境界。后经常查阅资料,才知我购买的两种版本的红楼梦是通行本(一种是吉林版、一种是新疆版)。要想真正了解曹公,读懂红楼,除了自身文学修养外,还真的与书的版本有很大的关系。脂本(古本)《红楼梦》与通行本不一样,它上面有批语,对每一个人、每一个情节都批注有前因后果,批注后面还有一个奇怪的署名:脂砚斋。也就是说脂本红楼梦是曹雪芹、脂砚斋合著的。脂砚斋是谁?史湘云吗?不得而知,可我希望是她。

读懂《红楼梦》看来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指不定我还要重买古本书籍,读第五遍、第六遍……不过也乐在其中,用一生读一部书,不仅自己读,还把这些融进教学中,融进课堂里,与学生们一起探究,一起深入。

猜你喜欢
判词丫鬟刘姥姥
刘姥姥
《红楼梦》中丫鬟的明争暗斗
巧妙判词
《红楼梦》中平儿的人物形象分析
明传奇中丫鬟形象的文化意义及文人的女性观
偶笑
十二钗判词的结构方略
由《洞穴奇案》引发的思考
刘姥姥的公关术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