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乡的童年》透视中日学前教育差异

2021-09-11 16:59姚晶晶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

姚晶晶

内容摘要: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篇和中国篇通过直观的记录访谈,视觉呈现了当代社会与传统文化观念下中日学前教育的人文精神关怀与教育核心理念。纪录片以实景拍摄和采访等手段折射出两国学前教育中文化差异与价值取向,本文结合中日学前教育交流歷史和现状对比分析来充分认识现实生活中日本学前教育情况的迥异及各种不同表现,促进对两国学前教育观念异同的合理认知,并透过真实情感下的纪录片来理性思考中日学前教育传统内涵。

关键词:《他乡的童年》 学前教育 观念差异

学前教育作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对孩子们茁壮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儿童阶段是人生成长的早期阶段,儿童的认知与话语以及社会对儿童的界定与对待,可以作为理解把握时代风貌、社会结构、家庭形态的基本路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当代世界各国的家长们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2019年,由我国战地记者出身的周轶君执导纪录片《他乡的童年》上线网络平台播放收获热议。本文以《他乡的童年》日本篇为例,结合纪录片中国篇和中日童蒙教育社会背景,探讨中日学前教育的现状,分析并归纳出两国学前教育观念差异,期望能获得更真切的体察。

一.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关于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及观念问题,曾有研究指出不同于国外的三个明显特征:注重知识灌输,弱化想象力的激发;注重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幼儿心理需求的关注;呵护多于引导,幼儿自理能力较弱[1]。不过,新时期随着我们国家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还有家长们对幼儿学前教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机构品牌课程、高科技智能学习用品等成为未来学前教育市场发展趋势之一。《他乡的童年》中国篇为我们呈现“传统便是现代的童年”,通过选择我国天津、西安和香港地区等学前教育机构典型,展示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如诗词、绘画、习字等对当今学前教育的有益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史艺术等十分注重通识教育,学以致用。比之邻国日本,关于上述我国学前教育观念问题在记录片中侧面给出了供以思考的实例借鉴。

《他乡的童年》日本篇的镜头切入采访了大阪普通家庭,展示该户幼儿在莲花幼儿园的一系列日常活动。在纪录片中日本幼儿园教师组织晨练,带领小朋友们奔跑嬉戏,唤醒幼小的生命燃烧体能;幼教一边让孩子们进行腹式呼吸,一边要求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剑道并一起喊出洪亮的声音。日本传统社会教育观念很注重集体主义或团体意识,记录片中莲花幼儿园锻炼幼儿的意志力和集体意识,通过练习声音集体共振,同时又在产生回响中理解和包容差异。日本社会的学前教育极为重视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学前教育机构从业人员会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所在地区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日本幼儿身心发展状况的教育课程,主要在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对幼儿进行综合指导。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著名的藤幼儿园,以无终端、无墙壁、无阻隔的环形建筑为特色,孩子们在房顶上自由奔跑,在百年大树下尽情嬉戏。该幼儿园设计理念专注于从细节方面教育孩子,比如,在卫生间门口摆放拖鞋的地方画好印记使小朋友整齐摆放物品,能够培养自立意识并自觉遵守规则;操场边的水池没有水槽的遮挡,持续流淌的水会溅到小朋友的脚和腿上,这样他们会下意识关闭水龙头以培养节约水资源意识;园内建设了“微笑农场”,由孩子与老师们共同种植蔬菜,既能真实接触自然农作物,又能通过劳动更加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等。镜头下的日本幼儿园不仅注重锻炼孩子们的日本社会传统集体观念,还强调逐渐培养幼儿的坚持意识和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更关注到幼儿学前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也是教育家长,“子どもは大人の親である(孩子是大人的父母)”。纪录片出表现日本幼儿学前教育观念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或社会意识,“為さざるなり、能わざるに非ざるなり(‘不为也,非不能也。语出《孟子》)。”可见中日两国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学前教育亦被视为“童蒙教育”组成部分,至今仍对日本的学前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二.渊源:童蒙教育的历史背景

从世界历史范围上来看日本的学前教育起步晚于我国,有研究表明“与中国相比,日本幼儿教育的发展大致有过三阶段”“第一阶段向中国学习时期”“第二阶段是向西方学习时期”“第三阶段是自我改造时期”[2]。中国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祖先们创造了汉字,凭借着汉字儒家思想影响着朝鲜半岛、日本等国,形成古代东亚文化圈。我国古代的先进文化及理念自然而然内涵于社会教育中,蒙学也不例外。历代精英学者亦多有编撰蒙学读物,极为重视社会教化中的幼童教育,汉简《苍颉篇》首章劝学韵文“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风诵,昼夜勿置”,而“童子入学,勤字为勉”[3]。当时的蒙学老师教授幼童读书识字,或明理以期达到典籍中所记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的。

随着遣隋、唐使交流频繁,中日两国古代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达到鼎峰。我国这一时期科举制逐渐成立和完善,日本使团中以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为中心的有识之士或多或少将我国科举制度下学前教育的蒙学方法带回日本。然而,日本其时国力无法比拟隋唐帝国,因此在所谓“第一阶段时期”的日本社会尚无法有效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毋庸说幼儿阶段的童蒙教育。不过,1868年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向西方学习实施“文明开化”的教育方针,包括学前教育在内,全方面改革国民教育。日本近代学前儿童教育逐渐发展,吸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同时也摸索出适合其本国教育发展的道路,奠定了日本当代幼儿学前教育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认为,“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4]。“一国之强,基于教育”,张謇先生积极投身“教育救国”,其先进的儿童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为我国近现代儿童教育贡献卓越,对当今我国幼儿学前教育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5]。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从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篇中可以直观感受到幼儿园及学前机构是幼儿走进社会的第一站,儿童时期是决定和影响人生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形成的关键期。

三.现状:两国学前教育机制分析

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实行国家幼儿教育指南《保育大纲》。从教育机构设置上看,在日本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保育所机构和幼儿园机构系统组成。从法律意义上讲,前者进行保育,1947年日本厚生省颁布的《儿童福利法》主要收托0-5岁的儿童,针对照顾双职工家庭或者困难家庭儿童(如无法在家养育幼儿或幼儿有残疾等),实施幼儿保育并参与社会福利的机构;后者主要是教育,1948年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学前教育法》设立收托3-5岁学龄前儿童实施正规幼儿教育的机构[6]。不过,随着20、21世纪之交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日本保育所机构和幼儿园机构的教育内容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特别是21世纪以来,日本作政府制定和修订计划以扩大托幼服务福利。例如,2015年出台《儿童及育儿援助新制度》,增加兼具幼儿园和保育园优点的“认定儿童园”,面向0-5岁儿童。除此以外,日本政府针对0-3岁幼儿还增设其他保育事业并注重发展地区型保育。地区型保育专门接收对象为0-2岁幼儿,主要开设在0-2岁等待入托儿童人数较多但又缺少新的保育设施场所的地区。2013-2017年,日本政府在全国提供了约53万个保育园“位子”,2018-2019年,再次提供22万个“位子”以解决入园需求,并在2020年全面解决日本的“待机儿童”问题[7]。记录片《他乡的童年》日本篇真实选择了大阪和东京等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幼儿园,并在其录制片尾花絮字幕呈现“日本将于(2019年)十月实行幼儿园无偿进入,惠及所有0-5岁儿童。”

另一方面,我国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则是由托儿所、幼儿园及学前教育三部分构成,托儿所招收0-3岁儿童,幼儿园招收3-6岁儿童,学前教育则招收学龄前未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年龄没有严格限制。相同之处是中日两国的学前教育都没有纳入到义务教育范围,但是现状中又存在着不同。一般来说,日本的幼儿学前教育机构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国立学前教育机构经费由国家负担,公立的由地方政府支持,私立的则由设置团体或个人负责,即日本的学前教育经费分别由国家、地方和家长们承担,其中地方政府拨款补助比例较大。日本国立、公立机构所需费用相对较低,私立园所费用较高,甚至有时相差数倍。日本政府对于私立学前教育机构常有财政补贴,对幼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也进行一定数额的费用补贴。由于日本当今社会少子化现象严重,从日本学前教育经费总体投入来看还是有较大增长,国家财政和地方政府投入补贴有利于幼儿学前教育质量提高。

中国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我国学前教育公共投入经费长期存在着财政不足的问题,落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甚至于与亚洲国家(地区)幼儿学前教育投入经费总GDP百分比比较也是差强人意,明显较日本呈现弱势[8]。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处于发展状态中,仍存在着区域资源供给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等現实问题。由于幼儿教育财政分配支出不够合理,总体呈现出重视城市幼儿发展、忽视农村幼儿学前教育的状况。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特别是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国家建立学前教育专项金和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学前教育学校总数、教职工总数及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等呈增长趋势[9]。随着我国政府逐渐增加对学前教育财政总投入,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体系中的农村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思考:中日学前教育差异

中日两国在童蒙教育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有差异,无论是学前教育的机构设置与历史文化理念,还是社会精神关怀都有很大不同。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这句话犹如在纪录片中强调传统技艺文化对我国学前教育观念的完善,同样具有启示作用。片中执导最后说道,“传统并不是书本上如何写,而是今天的人仍能去感受,去生活,传统的真正面貌,可能需要我们回到本源重新认知,更需要用理性不断追问与探索,把它带入一个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纪录片《他乡的童年》真实而独特选材更多呈现“他乡”如日本学前教育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它也凸显我国古典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方面传承并非是简单要求复制粘贴传统,也能激发学前儿童们的想象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需求,提升孩子们的自理认知能力等。

事实上,纪录片所传递对于日本幼儿学前教育理念及方式异同的认知和借鉴,应该是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方式使之更加适合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10]。《他乡的童年》中国篇里记录执导周轶君与一位刚满8岁的小男孩交流后感叹“跟孩子交谈总能有所收获”,恰如日本学前教育案例中强调某种意义上孩子也教会父母或成人一些东西。这些记录片镜头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孩子们侃侃而谈的交流画面,显然是经历学前教育阶段的良好培养所塑造建立起来。只有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重视学前教育,关注幼儿心理需求,多维激发儿童想象力尊重个体,引导儿童学习锻炼基本技能,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真正为“少年强则国强”夯实好学前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峰.关于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141-142.

[2]李娅.中日幼儿教育比较研究及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1):217-218.

[3]张存良.汉简《苍颉篇》[N].光明日报,2020-04-11(11).

[4]张謇研究中心,南通市图书馆.编.张謇全集(四)第四卷 事业[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35.

[5]刘强.20世纪初张謇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与贡献[J].教育探索,2009(10):3-5.

[6]杨秀云,张莅颖,邵彩玲.日本学前教育现状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1999(02):60-61.

[7]陈臻渝,毛浩然.日本破解低生育率的多维路径[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02-22)[2021-02-26].http://www.cssn.cn/zx/bwyc/202102/t20210222_53128 49.shtml.

[8]周兢.陈思.郭良菁.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11):65-72.

[9]范明丽,洪秀敏.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40周年回眸与展望[J].教育发展研究,2019(01):22-32.

[10]马丽颖,张晓艳.纪录片在影视启蒙教育中的价值体现[J].电影文学,2021(03):33-36.

本文系南通大学横向课题“亚洲共同体的文化与思想”(欧亚财团)项目(编号:20RH045)和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日本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9RH110)研究成果。

附注:本研究论文的完成得到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本科生顾雨萱和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许璐、裴婷婷协助。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
论我国学前儿童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例谈微视频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从学前教育的前景和就业状况谈幼教学生如何提升就业竞争力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修养之初探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