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帅君 林灿灿 叶荣桢 庞洁
摘要: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治理社会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和趋势,而互联网对社会治理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现实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以此为契机,本文深入分析我国疫情背景下“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现状,理清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进而研究如何优化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并对未来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展望。
关键词:新冠疫情;互联网;社会治理
1.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形势下运用“互联网+”治理社会的必要性及趋势
1.1新冠疫情爆发与发展的大背景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疫情仍在全球不断蔓延,这既是一场严峻的公共安全挑战,同时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抗“疫”过程中,不同程度暴露出社会治理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如何创新社会治理,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類问题?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而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1.2“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对疫情传播的有效控制
推进治理现代化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核心,此次疫情让社会治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疫情使云服务产业加速发展,在这一次疫情冲击中,由于全社会都担心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病毒,不得不寻求非直接接触方式完成相关工作。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技术的“无接触”效应,提升了防控的全流程、多角色、多场景协同效率,在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等关键时刻支撑了社会稳定运行与政府公共治理,令人印象深刻。
2.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互联网+”模式治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优势
2.1电子商务促进经济发展
疫情让更多传统产业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字化转型对平抑风险、提质增效的重要性。对农业来说,受交通封锁、线下交易暂停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的农产品出现滞销困境,而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可整合匹配农户、总包商、分销商、物流配送等多种资源,快速打通产销两端,为各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生活必需品提供保障[1]。对工业来说,口罩、防护服等关键疫情应急物资严重短缺,推动制造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关键物资供需信息,从而提高关键物资产量。
2.2线上授课确保教学进度
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很多学校不能正常开学,学生只能在家里学习。“停课不停教不停学”让云学习模式加速推开,截至2020年2月10日,广东、江苏、河南等30多个省份、300多个城市的学校加入阿里钉钉“在家上课”计划,预计覆盖全国5000万学生[2]。随着AI等技术在语音、图像、视频等领域的成熟落地,线上教育缺乏个性和交互性的难题将被逐渐破解,线上教育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3远程医疗隔绝病毒传播
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政府倡议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的引导下,全国191家医疗机构100多家企业针对疫情开通免费在线问诊服务。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可帮助慢性病患者取药并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就诊引导,以缓解线下实体医院诊疗压力,降低物理空间交叉传染风险。另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可普及疫情防护相关知识,开展防护药品配送,快速实现规模化用户服务需求,缓解公众恐慌情绪,避免疫情大规模扩散。截至2020年2月5日,丁香医生线上问诊用户数达8300万,问诊量超60万,在线医生数为1.5万人,问诊环比增幅134.91% ,用户环比增幅215.32%。一定程度上讲,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互联网在线医疗的认识,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将成为推动在线医疗加快发展的助推器。
3.优化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与对策
3.1目前运用互联网+模式进行社会治理的局限性
3.1.1"互联网+"意识与思维的相对缺乏
树立“互联网”意识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前提[3]。但是,从我国新冠疫情的某些应对措施来看,“互联网”社会治理意识仍然比较低。有些街道社区的通知传达、防控知识普及,依然靠嘴、靠腿、靠手动,还有的依然是使用大声公的广播系统广播;一些部门想掌握病患数字变化情况,居然还要靠打电话;床位的数量与疑似患者、确诊患者、收容患者、死亡案例都是等到人工汇整后才用纸张文书作业层层上报。部分高铁站登记乘客行程和身份信息,仍采用纸笔方式,徒增乘务人员工作量和感染风险;部分地区在关键时刻,对紧迫物资的收发、分配仍在用“手写计数”,未能及时缓解一线主力医院物资匮乏难题等等。
3.1.2体制机制与"互联网+"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匹配度低
构建与之要求相匹配的治理体制机制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基础。目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正处于改革和不断完善的阶段,政府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整体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有些地方在“互联网与大数据”建设中投资动辄以数十亿元资金投入,却连“在线预订口罩”、“线上收治登记”、“疫情病例人数”等基本数据资料都无法实现;一些宣称“互联网与大数据发展建设领先”的地区,网上政务系统崩溃停摆,无法为民所用;很多官宣讯息无法及时传达到民众手中,反而是虚假、谣言充斥在互联网上,无法达到稳定民心的效果;在关键物资就是生命的时刻,依然存在着"关系"模式在发放物资,这些都与地方数以亿计的“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投入”不成正比。
3.1.3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局限性依然存在
全面推广“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是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关键。从整体上看,虽然我国在疫情防控中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我国部分基层社会治理仍然面临着体制困境、机制困境和策略困境。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尚不健全,治理理念亟待转变,治理方式尚待更新。一些基层在疫情防控中,体温上报、申报疫情线索、相关文件签字、信息填报等,用的仍是几十年前的人工处理方式,路口封路还用水泥浇灌派驻人员把守的方式。
3.1.4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整合仍不到位
有效配置整合资源要素是實现“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居住密集度非常高。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社会治理难度更大,对于城市管理、水电能源和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也是巨大挑战。在发生疫情的时候,治理的难度就更大了。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是庞大而多元的,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在疫情防控期间,社会治理既需要中央的统一指挥、全国资源的统一调配,又需要各个地方协同行动,还需要社区、小区每一个居民的积极参与。
3.2对疫情形势下“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提出的改善方案
3.2.1在理念层面: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改善现有的社会治理模式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认知观念以及教育的差异导致部分老年患者难以接受新型互联网医疗方式。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习惯于线下就医的公众开始接触互联网医疗服务。据《新冠肺炎背景下“互联网+医疗”效用报告》显示,仅2020年1月23-31日,台州医院互联网医学中心提供线上咨询5351例,与基层卫生院远程会诊6例,随访接诊病人5307人次,累计服务18749人次。京东大药房面向湖北地区的“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阿里健康的“配药不出门”服务,也极大缓解了慢性病患者买药难题。此次疫情让公众开始习惯互联网医疗,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其方便、快捷。据鹰眼速读网调查,83%的网民对互联网医疗持正面的情感倾向,显示出互联网医疗前所未有的市场接受度。疫情的到来,强行把用户集中到线上,也借此契机改变了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群体固有的思维方式,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逐渐接受极富创新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
3.2.2在体制机制层面:通过深层次改革建立起与“互联网+社会治理”相适应的制度环境
社会治理能力是指运用社会治理制度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社会治理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运用社会治理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特别是应对各种突发重大事件的效能。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系列有关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政策法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 40号)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从项层设计上对互联网医疗建设进行谋篇布局,《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份文件(国卫医发[2018] 25号)规范了互联网医疗服务新业态的准入和监管[4]。这一系列互联网医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都表明我国有关“互联网+”政策制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3.2.3在技术层面:充分运用 “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形成高效、便捷、精准的智慧化治理模式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兴科技推进社会治理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和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而“互联网+”新兴技术的运用是多维度的,在医疗方面,“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医疗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禁锢。不仅解决了传统医疗存在的看病难等问题,而且不断提高的医疗技术使疑难杂症的破解成为可能。而有些健康网站及手机app联合医院推出了线上义诊的行动,有效控制和缓解了医疗卫生资源紧缺、院内交叉感染等问题。在教育教学方面,互联网线上平台可以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教育没有地域限制,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没法进行开学开课,互联网线上教学则可以不受到影响,可以按时按需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互联网教学可以让高校的教育资源对所有学生全部开放,体现出了教育的公平性,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其信息化技术将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分析,让学生能更加简单直接地在互联网上学习知识……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各领域成效显著。
3.2.4在要素层面:持续优化与“互联网+”时代相匹配的机构、人才等各类资源配置
发挥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将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在于制度的落实,而制度形成于一定的机构体系,需要人来落实和执行。除此之外,仍需多种要素用以持续优化“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因此,想要实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更加完好地结合,应针对这些要素,从各方面入手。一是要以提升现代化服务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以网络服务为专业的人才职业能力建设、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基层教育与互联网研究人才培养引进、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壮大和提升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专业力量和能力。二要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从组织体系、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将迅速提高监测新发传染病的能力。我国已建立和完善了全球联动的防控信息平台,该监测系统可与世界各国及时沟通新发传染病疫情,共享防控经验,防范疫情的大面积扩散。
4.结语
新冠疫情爆发对我国乃至全世界公共卫生事业造成历史性打击,但也为“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人们探索、开发、适应新兴技术的步伐也得以加快,互联网技术将成为重要的治理手段,但意识的进步与思想的更新与技术推广应用的局限性依然存在。总之,这次疫情为社会学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们重新思考、验证、修正和完善那些我们已有的关于基层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创新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形成一种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既能够抵御非常态现代社会风险又能够适应常态经济社会生活、既有社会秩序又有社会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王伟玲,吴志刚.新冠肺炎疫情驱动数字经济逆势爆发[N].中国计算机报,2020-04-27(012).
[2]张占仓.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产业发展的新热点[J].区域经济评论,2020(02):11-13+2.
[3]刘雅静.“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现实之困与推进之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21(02):108-112.
[4]程辉,周琼,刘小莉,袁柏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互联网+医疗”的机遇及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6):38-40.
基金项目: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冠疫情形势下“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201154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