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方式转变研究

2021-09-10 17:27尚超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新媒体高职

摘要:新媒体给高职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各院校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以提升思政工作育人成效。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新媒体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改变,并对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新媒体;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223-02

新媒体给高职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各院校必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新媒体传播方式,创新手段与模式,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真正使学生参与到思政工作中,以更专业、更科学的手段来改革高职教育工作方式,进而提升课程的育人成效。

一、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新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是与传统媒体形态不同的传播方式。某种意义上,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沟通方式[1],同时也冲击着传统传播方式,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才能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体验,使学生乐意学、愿意学,真正将思政学习融入现实生活。新媒体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网络手段为传播方式,在相对自由与多样的环境中运行,符合大学生个性特点与实际需求。

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互联网技术因其丰富多样的形式成为了当下使用最多、最广的传播方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获取手段。通过手机上的各种社交软件、学习软件,用户可看到时事热点、学到各种技能、评论各种观点、提升各种能力等[2]。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习惯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新媒体对思政课程提出了新要求,一旦课程形式过于呆板、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就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未与互联网技术实现融合。高职院校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形式单一,通过说教形式向学生传授各种理论知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工作未与学生实现结合。学生是课程的主体,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才具有实效性;但高职院校存在课程内容不更新、课程手段不改变等问题,造成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严重脱节,相关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影响了学习成效的发挥。

思政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若一味从理论入手,只会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厌烦程度,将其视为边缘学科,不注重相关能力提升。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和核心,必须从思政课程入手,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实践活动,为国家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时代青年[3]。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借助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相关新媒体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理论,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新媒体给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改变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思政课老师将知识借助传统讲授形式传递给学生,而忽略学生的主体价值,只是机械地进行知识传输,学生难以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很难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提升學生的信息甄别能力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升思政课堂效率,在教学基础上提升学生鉴别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种信息肆意传播,抛开信息的真假性,借助舆论的力量一味放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大学生接触的东西有限,分析和思考能力较弱,面对一些捕风捉影的信息,难以抓准其中关键,从而产生很大的认识偏差和心理落差。在此背景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学习途径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媒介,随着传播途径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已习惯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融合互联网技术,为学生筛选更多更专业、更科学的信息,减少互联网带来的弊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对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浓厚兴趣,提升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和转化能力,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三)提高学生的媒介素质

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托各种专业的机制和体制,在这基础上法律是不可或缺的。而思政教育的一种职责便在于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的作用,意识到社会发展需要依托法律,进而遵守法律和校规校纪。思政课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将法律意识融入课程,在各种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感染学生,培养具有真正独立意识的青年,使学生能对自己与社会负责,成长为一个具有社会公德的人。

四、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凭借强大的影响力和覆盖率,逐渐受到公众的欢迎。高校思政教育要想提升教育成效,必须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和模式,围绕思政课程特点形成独特的课程模式,围绕学生特点形成适合学生的课程理念,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5]。

(一)结合时事热点,通过碎片化传播理念开展教学工作

时政热点是反映社会现状的重要渠道,只有关注时政热点,才能获取一些有价值的评论,从而对学生价值观的养成起到良好的效果,还能帮助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结合时政热点开展思政教育,利用教室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片,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并及时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看法,或针对一些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提出解决措施,让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动脑。与此同时,教师还可设置相关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在小组合作中产生思维碰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相较于传统媒体形态,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特征,其内容多样,但篇幅较短,使人在较短时间内能浏览大量信息,了解更多社会事件。这就使得新媒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放在各种软件上。为此,思政课教学应对内容进行分段处理,不宜将大量信息直接传输给学生,而应从中挑出最重要、最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借助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进行传播,使学生在更轻松、更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播。

(二)搭建新媒体平台,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平台

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更新,才能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多方满足学生的需求。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忽视形式的革新,将考试作为思政课学习的首要目标,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一些不切实际的知识点,将实践摆在无关紧要的位置,导致思政课的边缘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6]。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原有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且适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感受思政课的熏陶。同时,依托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打造积极健康、适宜学习的网络生态,提升学生的价值认同。从学生入手,学校应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开展利于学生的教育。

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教材是依托,必须从教材出发,在此基础上运用新媒体技术,这样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构建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要阵地,通过外界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更积极的心态和精神对待思政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成立学校的公众号或者网站,为学生提供了解学校的机会,更有利于校领导和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一些思想不正确的学生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为全体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思想交流平台。

(三)畅通沟通渠道,做好新媒體运用的引导监督工作

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弱,因此高职教师更应认识到改革的迫切性,运用新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的态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有效运用各种社交软件,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机会,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图与学习目的,确保能做到有针对性的沟通。

做好引导和监管工作,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发展。互联网信息类型多样,教师必须做好相关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不能让学生较长时间使用手机,忽略了正常的学习,应该尽可能地借助新媒体工具寻求更多有利于学习的内容,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进而更好地提升育人成效。

五、结语

凭借自身技术优势,新媒体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教育领域来看,新媒体对思政课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促进教育手段、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变革。若高职院校能适应该变革,将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前所未有的优化。新媒体深受高职学生喜爱,高职院校在工作中应将思政教育内容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进而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 陈曦.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形式的转变[J].新闻研究导刊,2019(21):218-219.

[2] 苏立.关于新媒体视阈下高职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途径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9(13):258-259.

[3] 金祖旭.基于创业学院模式的高职创业教育改革[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3):20-23.

[4] 郑静.关于新媒体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效性提升途径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21):278-279.

[5] 孟璐.完善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1):126-128.

[6] 张欢欢.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17(44):95+107.

作者简介:尚超(1988—),男,河南许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新媒体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