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样的文字消息能获得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在新闻网站、移动新媒体作品被纳入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评选的当下,研究新闻界最高奖的获奖作品,不仅能在示范和标杆中找到新闻发展方向,还能指导地方媒体扬长避短,把握争创中国新闻奖的机遇。本文以近三年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获奖作品为例,从获奖作品的趋势和特点出发,浅析其对地方媒体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地方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46-02
一、趋势与机遇
(一)移动传播
纵观近三年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获奖作品,不仅文字内容充满贴近性与创新性,传播渠道也充分适应了全媒体时代的移动化特征,极具示范意义。比如,获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一等奖的作品《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刊播平台为人民网官方微信公众号,时间为2019年3月24日14点05分,这是精心选择的结果。该文首发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时间为2019年3月24日8点34分,后用人民网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报送平台,标志着它成为首个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移动新媒体文字消息,该文将“顺应融合报道新趋势、契合移动传播新业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地方特色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一等奖作品,分别来自新华社《习近平首次沙场阅兵 号令解放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和珠江晚报《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一等奖作品,分别来自福建日报《23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和浙江日报《浙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 审议通过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一等奖作品,分别来自人民网《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和羊城晚报《告别“同命不同价”!》。六件作品中两件为中央媒体,两件为省级党报,两件为都市类媒体。若再看历届二、三等奖获得者,省级媒体的比例就更多了。
从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看,省级媒体获奖频率比较高,一些地市级媒体和县级媒体也有获奖。一方面,这体现了新闻界最高奖的“指挥棒”作用,积极引导地方媒体关注重大主题,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传播主张、记录时代、推动进步、守望正义;另一方面,这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地方媒体记者几乎无缘见证重大时政事件,同时还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特别是消息文体,更考验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这提示我们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立足地方特色,追求重大主题,推出独家角度,获得专业肯定。
二、特点与借鉴
(一)还原现场
好的文字消息,离不开好的新闻现场。
作品《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反映的是习近平2019年3月22日访问欧洲时与意大利众议长菲科的精彩对话。“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同意大利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临近结束时,“70后”的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临近结束时”,表明这段对话的发生不是既定议程的内容。身为大国领袖,其一言一行受世界瞩目,临场反应更是新闻价值之所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充满力量的这8个字,饱含着人民情怀,诚挚且感人。这一重大历史瞬间被在场记者敏锐抓住,将“小插曲”变成了好新闻。419字的现场短新闻中,“全场目光注视着他”“听到众人的笑声”“稍作停顿,他继续讲道”等表述生动活泼,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配合使用,行文简洁,重点突出,读来身临其境,充满感染力[1]。
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是记者与广东省高院有关负责人聊天时,提前获知广东将试行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即告别“同命不同价”的重大消息,并提前与省高院对接、采访,最终实现“两个首发”。
作品《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是记者在体验采访时偶然获知,被称为交通界“珠穆朗玛峰”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其关键性控制工程“最终接头”被建设者们二次“精调”了,将对接精度由15厘米缩小到毫米级。
以上作品,都是记者在现场听到、看到,迅速调整采访思路完成的“短平快”稿件,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效果。在信息媒介层出不穷的今天,记者采访的技巧和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但“到现场去”仍是应该坚守的基本方式。到现场去,不能听之任之,做个看热闹的观众,而是要竖起耳朵听、睁大眼睛看,尽力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让“小插曲”产生大影响。
(二)捕捉由头
时效性是消息的生命。全媒体时代,更要体现时度效要求。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获奖作品看,除考虑题材本身重要及记者采写速度外,选择一个适合移动传播的由头至关重要。《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对消息类作品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首发时间在前的作品,优先考虑短、实、新作品。因此,对于地方媒体而言,更要发挥贴近新闻一线的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
以法规、文件出台为由头。浙江日报《浙江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立法 审议通过全国“放管服”改革领域首部综合性地方法规》和羊城晚报《告别“同命不同价”!》,均为地方司法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的重大改革。在全国众多改革中,地方司法探索历来引人关注,蕴藏着巨大的新闻价值,应当借助法规出台的由头精心打磨。
以记者体验、观察为由头。福建日报《23年圆梦,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以本部记者和驻台记者联合采访的方式,一路奔赴泉州晋江,一路前往金门,见证两岸通水的历史性时刻;珠江晚报《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以海底隧道工程安装成功可以步行穿越为新闻由头,记者前往采访获悉二次精调将对接精度从15厘米降至毫米级这一惊人成果,追述该桥建设者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以数据更新、对比为由头。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的浙江日报作品《丽水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 1.6亿元!这个村的绿水青山“有价”》是记者得知线索后,邀请浙江大学的GEP核算团队负责人一起实地走访,全方位了解村级GEP核算的背景、原理、方法、作用以及未来前景,并在报告正式通过专家评审当天发稿。
以现象澄清、监督为由头。获得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的海南日报作品《海文大桥没路灯照明?省交建局解释:避免灯光太亮导致候鸟撞灯杆 赞!这座桥为保护越冬候鸟装矮灯》及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二等奖的浙江日报作品《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均聚焦了生态环境现象,从正面引导了舆论。
需要注意的是,浙江及廣东的司法改革、福建晋江水流进金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历程都是漫长的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节点事件,这对地方媒体选择反映事实的由头,也就是新闻报道的契机提出了挑战。在媒体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切入口选择不好,重磅新闻的先机就会错失。作为地方媒体的采编人员,必须自觉适应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思维,提高新闻敏感性,从用户需求出发,捕捉由头,快速反应,拔得头筹。
(三)本地资源
在中国新闻奖“指挥棒”指引下,近年来,地方媒体逐渐成为评选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随着争创中国新闻奖的意识不断增强,不少地方媒体发挥自身特点,抓住本地新闻资源,打造精品IP,并因此而受益。
抓住本地常有的新闻资源,提高新闻敏锐度。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各类试点和改革成效往往具有全国意义,这是该地区争创中国新闻奖所具有的天然优势。从近三年中国新闻奖文字消息评选来看,浙江分别凭“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获得一等奖;广东分别凭港珠澳大桥“精调”、告别“同命不同价”获得一等奖。
抓住本地独有的新闻资源,打造精品IP。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十八洞村。此后几年,湖南抓住“十八洞村”这一独有新闻资源,深耕本地,发掘推出一批新闻报道,先后有《十八洞的19张笑脸》《新闻特稿:十八洞村这五年》《十八洞村龙金彪的Vlog丨脱贫之后》获得中国新闻奖。同样占据独有新闻资源并因此受益的,还有重庆。比如,重庆华龙网先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穿越直播 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均是对英雄之城厚重历史的现实意义发掘。
(四)改进文风
好的文字消息离不开好的线索,更离不开好的呈现。行百里者半九十,历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不乏作品因为写作基本功的欠缺而不能获得一等奖,造成“意难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创作之初就要有意识地按照中国新闻奖的标准来执行,用最贴切、最生动的方式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让受众愿意阅读并主动传播。
仍以《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例,在419字短消息中,没有往日领导活动报道的“强调”“指出”,取而代之的是接地气、带露珠的流畅行文,文章切口小、格局大,篇幅短、韵味长,文风清新、立意深远,是一篇微中见大的新闻佳作。特别是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句话作为题目,主题突出、观点鲜明,人民领袖的大情怀、大担当跃然纸上[2]。
同样,《告别“同命不同价”!》也没有将“首个试行人身损害赔偿统一按城镇居民标准计算”这一“硬”新闻作为标题,而是从更具人文情怀、更具宪法意义的“生命”角度出发,重新制作标题,从而升华了稿件主旨。和简单粗暴地在标题中点明“首个”“率先”“第一”相比,若能从新闻事实的社会价值、传播价值、历史价值出发,把好选题用好文字表现出来,就离新闻奖不远了。
三、结语
无论是奖项评选还是工作日常,好的文字消息总是占据着中国新闻奖的塔尖。消息是新闻的常态,采写消息是记者的基本功。从近几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文字消息来看,需要记者对社会、对新闻事实有准确的把握与思考,肩负起新闻人的担当和责任,沉下心来淬炼文字、打磨稿件,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 丁浩宇.总编辑手记:短文发出霹雳声[DB/OL].新闻前哨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 My-kANChrYkDR3hg-UUFOA,2020-11-24.
[2] 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EB/OL].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cn/2020-10/12/c_139433878. htm,2020-10-12.
作者简介:黄宇(1992—),男,湖北宜昌人,本科,助理记者,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