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和转型期。本文选取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普洱学院为研究对象,力求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发展“转型”研究为基点和结点,阐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意义,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转型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意义
继续教育是继学校教育之后,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础。高校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与行业、企业、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窗口和纽带,是学校主动、直接、有效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形式,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还是民族教育的有机组成,不仅关系到边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更事关边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我国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而且关系到祖国边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边防安危,关系到我国在国际上的声誉。所以,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边疆民族地区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需要人口素质的提高,这就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继续教育,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传统教育观念等的影响,继续教育供给结构失衡、质量不高、创新乏力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导致继续教育发展速度降缓、需求侧乏力,为适应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要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尽快作转型发展,应该像我国经济转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样,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侧推动”的改变,高校继续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供需要求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在需求不足和发展速度变慢的情况下,不断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是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重要战略[1]。通过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构建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多元化教育体系,扩大需求覆盖面,适应继续教育个性化、多样化发展,满足社会各类人群的学校后教育和学校后学习需要,让“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二、云南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是党和国家继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契机。就云南而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尤其是普洱学院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市拥有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前沿,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是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新征程。新时代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继续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继续教育转型升级,以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普洱学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立足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立德树人,扎根西南边疆办学,情系云岭大地,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着力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边疆民族地区继续教育,因受历史、自然的局限,以及受地方经济落后,人才总量不足,劳动者素质偏低等影响,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体制机制不合理、资源短缺、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难题。
1.办学定位不准。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认识、重视不够,观念落后。人们认为继续教育属于“边缘部门”,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地位不高,甚至是学校创收的方式,并未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一同重视、部署和安排。有的学校多年不开一次全校性继续教育工作会议,继续教育工作者认同度低,存在感不强。二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的生存空间逐渐变小,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逐渐变大,但由于没有机遇意识,没有及时的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以普洱学院为例,继续教育在主动服务和融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校继续教育规模越来越小,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目前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只有780人,今年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仅有1000余人。
2.体制机制不尽合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与大多地方高校一样,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都是采用“管办合一”的运作模式,存在办学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管理混乱,效率低下,风险频发等弊端。二是继续教育与市场联接机制不健全,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市场经济运作的经济杠杆调节,继续教育市场功能发挥不到位。
3.资源短缺。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包括资金、内容、设施、手段和师资等,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在政府供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显得十分紧张,何谈继续教育资源的补给。另一方面,继续教育办学受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原有的校内资源将消耗殆尽,同时,缺乏利用校外资源共建共享意识,没有建立起校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危机,掣肘了地方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4.人才培养质量不高。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继续教育忽视自身办学规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上,大多采取普通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存在与“普教”同质。二是质量評价单一,不成体系,缺少学习者的有效参与以及政府、市场、用人单位、行业组织等参加的评价,大多质量评价主要是高校内部组织实施,评价者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评价的效能可想而知。
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
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办学定位不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资源短缺、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难题,走出一条以提升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的转型之路。
1.对继续教育作精准定位。高校继续教育定位关系到办学初衷与价值追求,要站在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明确学校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定位。大学职能与继续教育有关,高等继续教育是为高校教育服务的重要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很多实用性的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继续教育不是高校的‘副业生产’,而是战略任务;不是分外工作,而是社会责任;不是低水平累赘,而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2-3]。所以,高校对继续教育工作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在办学定位上一定要紧紧围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依存度、结合度和贡献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契合度,在校内把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统一部署、一并落实、协调发展,进而形成一体化大教育格局,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要对继续教育作精准定位,首先,要成立继续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对继续教育近期目标、远景规划进行谋篇布局;其次,定期召开全校性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对继续教育工作作专题研究;第三,结合学历继续教育萎缩态势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市场的强劲需求,要抓住机遇,优化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结构比例及其内部结构,做到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开办“新型农民职业学院”“社区学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等,打造有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地方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就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而言,一定要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发挥高校的优势,办出继续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作“边疆性、民族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打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的“边疆牌”“民族牌”“实用牌”。
2.完善体制机制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匮乏,根源是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合理。要增强继续教育的内生动力,必须完善体制机制,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一要完善管理体制,要根据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实际,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完善学校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形成分工合理、制度有序、管理规范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4]。二要建立与市场联接的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明确办学主体,落实办学自主权,有效整合校内继续教育师资、课程、平台等资源,统一组织实施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适度运用市场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提高继续教育工作者的办学积极性,制定和完善校内外线上线下学习、学分认定和学分转换等制度。三要建立和健全“职责明确、运行规范、全程可控、督导有力”的运行机制,保证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行。
3、注重资源整合
注重资源整合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关键,只有注重继续教育资源的整合,才能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否则,就无法正常开展继续教育,更无法进行有效的转型。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包括校内和校外两大资源,整合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就是要整合校内继续教育资源和校外继续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整合校内继续教育资源,一要把校内不同形式的继续教育归口到继续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完成其内部资源有效整合;二要把学校继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整合校外继续教育资源,就是要开展多方合作。可以与其他高校合作,通过“互联网+”服务等方式,共建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共享高校继续教育优质资源;也可以与地方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机构进行“校地”“校企”等合作,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和发挥高校教学、科研优势,合作开展继续教育。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继续教育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保障的继续教育便没有生存的空间,更无发展可言。所以,在人才培养上,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要加强继续教育项目立项调研,通过调研,了解社会所需的继续教育项目,有的放矢确立合适的项目和目标。同时,也能发现继续教育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合理设置课程。设置课程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最大限度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人才需求。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要面向地方社会需求,认清地方产业布局,以当地产业集群发展为主导,坚持地方特色,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坚持以优势学科方向的突破,合理设置课程,提高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契合度,办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继续教育课程。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继续教育师资队伍的质量,所以,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保障继续教育师资质量。既要对校内专职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实践能力的提升,又要加强外聘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努力实现专兼职教师队伍优势互补。四要注重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继续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对工作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和落实,要組织实施好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各教学环节、保证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五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要对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推行学习者的有效参与以及政府、市场、用人单位、行业组织等参加的综合评价,对继续教育的质量、效益实施有效监测。
总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肩负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既面临艰巨的挑战,又面对难得的战略转型机遇,必须迎接挑战,抢抓机遇,遵循市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律,精准定位继续教育,完善体制机制,注重资源整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走出一条以提升内涵发展为目标的转型之路,满足和适应地方各类人群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多元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陈永光.新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与思路[J].成人教育,2019(6).
[2]吴学松.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策略论析[J].成人教育,2020(9).
[3]季明明.一流大学要引领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9(1).
[4]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推进本市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网站》-2017-02-27
基金项目:普洱学院2018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研究——以普洱学院为例》成果。
(普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