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永鑫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一条是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此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面临两重困境,即理论课与实践课多分离、思政教育育人机制共同体难构建。北京大学党委于2019年6月组织建设思政实践课程,追求亮红色、守底色,接地氣、聚人气,看成效、有实效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
引言:一直以来,育人机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能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兼具教育价值和哲学价值,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在实施实践的过程中,会对应地出现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教育和实践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但思政教育与育人机制如何有机融合、发挥最好的育人效果也面临着一定困境。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育人机制的现状以及困难
(一)思政理论课与育人机制的分离现状
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理论课的特点是传播国家意识形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树立三观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增进感情,实现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有观看视频、参观考察等,多在课程中期配合理论课进行,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形式的限制,学生在这些实践中常是作为观众而非实践主体,缺乏真正的实践和体验。有些高校和老师探索以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但多因缺乏组织性和持续性致使效果不理想。大学生常在寒暑假集中进行长时间的主题社会实践,但总体来看,由于缺乏思政课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可能忽视价值情感教育,不能正确清醒认识参与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无法将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实事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特点升华为稳定的理性认识,更有甚者,学生将社会实践看作一次旅游观光。
学期中理论课与实践课难协同,寒暑假社会实践中思政教师缺位等现象引发思政理论课与育人机制的分离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效性的发挥,导致育人作用发挥不足。
(二)思政教育育人机制共同体的构建难题
思政教育实践共同体的构建需兼顾顶层设计、平台搭建、要素互动三方面。顶层设计应在把握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学校、政府、社会、企业、家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机制的价值需求,统筹各方资源,明确权责边界,运用合力优势,营造共同体的构建氛围;平台搭建应整合并有效配置资源,打造、应用多元实践平台,用社区、企业、基层、红色基地等不同的场域强化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的自我存在感和主体意识;要素互动应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践地与参与人之间多维的主体、客体、介体互动,筑牢学生价值认同的思想根基。
在实际工作中,受顶层设计不足、平台搭建不够、要素互动不强三个难题限制,思政育人机制共同体的整体价值结构发挥功效受到一定影响。
二、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的措施
(一)总体规划
据学校各基层院系开展思政实践课程的实际经验,高校思政教育与育人机制创新融合、有效育人需做好指导、配备、保障三方面的工作。党委有力指导是思政教育与育人机制融合的核心所在,抓好思政教育、实现育人机制,关键在党。基层党委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有效扛起政治责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人员配备齐全、组织建设明确是关键路径。
在人员配备上,大学党委建设的思政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派出专任教师,请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建议院系安排带队老师,三方共同商定思政实践主题,制定实践方案。
在组织建设上,在学校和各基层院系层面均成立领导小组,党政领导和学生工作负责人直接指导,建议各实践团队行前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夯实党团组织建设。在技能培训、基地对接、效果反馈三方面提供充分支持是实现最优育人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创新做法
抓紧最小单元,组织建设到位。思政实践团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团支部、临时学习小组,以党团支部为抓手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开展主题党团日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等。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思政实践团采访扎根乡镇一线的大学生村官,调研入党初心,记录感人故事,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单位新兴镇与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座谈,并重温入党、入团誓词。全程将“做扎实的志愿服务”的理念融入调研,在既定行程之外,党员带头到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送温暖,受到实践地的热烈好评。
把准思政要点,全程加强指导。高校将往年出发前举行的培训动员会前置至学期中段,连续举办多场培训交流会,邀请有经验的学长学姐传授立项、调研、访谈、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在行前动员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老师、系内专业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同学们作培训动员。每支团队均有专业老师、专职辅导员带队,部分团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担任助教。赴松阳实践团每晚召开评议交流会,师生成员共谈感受,在融洽的交流中增强价值认同;赴温州实践团每天汇总成员感想,记录即时心情和感悟,为领队老师谈心谈话提供参考。
结束语:
大学思政育人体系构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新时期,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由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人文社科通识课程、社会实践、网络课程等构成的教育教学体系,推动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在立德铸魂、聚力树人方面有更多更大作为,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雪燕, 张强, 谢昌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径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000(027):48-49.
[2] 曾平, 梁满艳.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 470(05):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