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佩
摘要: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需要学习的内在知识,是推动我们国家发展的内内驱力。将其渗透于幼儿教育中,可以促进其内在文化素养,树立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加强日常训练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留下的每一份资源都包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思想和审美价值。本论文对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应用
幼儿期是儿童成长和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儿童大脑发育速度加快,对外界的各种知识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意识,容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所以在教育中,教师更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来培养幼儿的思维方式,使儿童在幼年时期能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促进幼儿文化素养养成,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将传统音乐渗透有游戏中,提升精神品味
精神品味是指幼儿在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活动中所产生的自信、自强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游戏教育是教师基于幼儿喜爱玩的天性,将传统音乐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节中,可掌握传统音乐中传递的知识,提升幼儿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利用传统音乐的鉴赏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利用游戏教学的方式,结合传统音乐教育,提升幼儿精神素质。
如:老师举办“听歌猜物”的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弹唱传统音乐的歌曲部分,让幼儿在跟着合唱的过程中判断歌曲中涉及的东西,并为能最快、最准确、并能跟随音乐独立演唱的幼儿计一分,最先累积三分的幼儿获得游戏胜利。“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孩子們,歌中提到了哪样东西?老师问了几句,然后,一位幼儿站起来唱歌,回答道:“这首歌里提到的东西是“茉莉花”,老师我说的对不对啊。老师道:孩子回答得很对,歌唱得也很动听,先得了一分”老师予以肯定鼓励孩子们继续努力。”老师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在愉快的“听歌猜歌”游戏环节中,运用欢快的旋律,简洁的歌词,让幼儿在合唱的过程中锻炼歌唱的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在音乐氛围中促进幼儿心灵成长,提升幼儿的精神力量。
二、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
节庆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同时,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也应紧抓传统节日教育的核心价值,借有关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突出传统节日中的文化精华,使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效丰富其认知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组织小朋友进行以“中秋月圆圆”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在《爷爷为我打月饼》《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声中,生动地讲述与中秋节相关的美丽传说和故事,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引导小朋友们了解古时候人们庆祝中秋佳节的方式(吃月饼、赏月亮),让小朋友们生动地讲述与中秋节有关的传说和故事,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进一步加强小朋友们的传统认知。在此期间,小朋友们也可以品尝到月饼,分享月饼的美味,了解不同的月饼种类和月饼馅……以在愉悦、温馨的气氛中有效地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知。
三、在绘本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
绘本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教师要注重幼儿绘本阅读,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思想内涵,并渗透于幼儿教育中。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绘本阅读的形式来塑造幼儿的思想意识。
比如:教师引导幼儿阅读《三字经》,通过阅读优秀传统文章,培养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教材,在各种古代传统读物中属于阅读难度不大、道理比较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读书时教师要适当地为幼儿讲解,促进幼儿的知识理解。”“性的开始是人类的本性。性近、习相远”主要是指人刚出生品性都是好的,而随着后天学习、成长形成不同的品性;“玉不琢,不成器。“不学而不知义”主要是说,玉不经雕琢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好好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通过《三字经》的阅读讲解,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文中思想导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阅读和引导,塑造幼儿正确的思想意识。
结论: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幼儿教育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传统文化保存、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让儿童从小就学习传统文化,接触传统文化,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地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应被忽视。
参考文献:
[1]王新燕.现代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运用分析[J].学术周刊,2018(27):177-178.
[2]杨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