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琼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由于和社会接触的时间较短,并不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和社会生活进行联系,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对教师的差别对待也比较明显。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从学生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基于此,对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047
引言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他们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老师分析了不同学困生的个案,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以实现让学困生逐渐向优等生转化。
一、学困生学习艰难的因素解析
(一)自身因素
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不佳是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其中内因即自身因素是决定作用,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学困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缺少求知欲,教师无论怎样教学,学生也只会当成耳边风,做作业也是,拖拖拉拉,草草应对,学生遇到难题时也不会主动思考,无法享受解题过程的快乐;第二,學困生缺少克服学习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理解就是应用,对学困生而言,即使一些小问题也成了一座翻不过的大山越不过的大河,面对这些困难,学困生的唯一态度便是退却,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更没有面对挫折的信心;第三,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学困生在学习方面并非只能落于人后,相反对学科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领悟力,只是困于学习习惯差,学生自控能力薄弱,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时常不集中,完不成作业是常事,再加上教师和家长因为种种原因监管不到位,学生长期保持不佳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形成重大影响;第四,学困生缺少学习能够取得好结果的自信心,一些学困生也渴望成功,可他们自己又学不得法,碍于自尊心和面子,他们也不敢请教老师,于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总是不如意,越不如意,越没信心,越没信心越不想学,恶性循环,最后排斥、放弃,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不注重与学困生之间的互动
班主任除了做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之外,还需要将自己所教科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还没有良好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充分发挥好自己的带头和引导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仅是自己在讲台上将专业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他们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没有因为有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和学生在课后进行沟通,也没有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得对学习本身兴趣不高的学困生更加降低学习兴趣,也会使得他们内心的叛逆心理更加浓厚。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沉闷的课堂气氛更让学生感到死水一般的让人窒息。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建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学困生的提问简单却与课程学习紧密相关,这样能使学困生在课堂上能始终跟随教师的步伐,主动思考,并且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各式各样的教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开动脑筋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
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对于他们在家里的情况,教师无法做到时刻监督。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一起监督学生的学习,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学习进步。另外,在与家长进行交流中,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三)积极鼓励学困生与他人进行合作
部分学困生的内心存在着自卑与敏感心理,他们虽然也想得到教师、同学以及他人的认可与尊重,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他们无法实现自己内心的诉求。在长时间面对偏见的眼光下,他们逐渐不敢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十分薄弱。身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充分地营造活跃氛围,让学困生在与同学一起合作当中逐渐培养合作意识,打开心扉。在课后为学生积极组织一些能够不断培养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活动,使得学困生在不断的参与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班主任在教学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将学困生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让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与其他人合作的能力。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三人四足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当中不断地打开自己的心扉,与同龄人之间开始进行交往与合作,从而使得学困生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结束语
学困生厌学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也不是单独一个因素的作用,教师在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教育中,不能急于求成,务必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耐心、细心,采用一些策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合作,使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共创孩子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闫颖.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上),2019(07):292.
[2]巩庆伟.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讨[J].中华少年,2018(12):132.
[3]陈小燕.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81.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