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阳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除了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反思之外,也需要借鉴学习其他优秀的方法建议,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高效。《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这本书是由著名教育专家于春祥老师编纂,对高效课堂的内涵和建构方法提出了全面而详细的阐释。文章充满强烈的人本思想,进行了跨越学科的共性解读,浓厚的文化思辨对具体教学活动产生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初中道德与法治;读书心得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4-294
一、学习先进理论,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成的,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不断动态变化的生成过程。想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于老师在书中关于“重建师德观”相关阐述,其中“德”者“得”也。“得”什么?“得道”。道就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明确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明确学科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师德,就是指教师掌握的教学之道。这样才能将众多的教学元素条分缕析地整理出来,重新组合进行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这就强调了教师专业提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关键在于思想认知的认同,进而指导生活实践。传统课堂的理论灌输模式和死记硬背模式只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和厌倦,难以发挥实效性的教育价值。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更新换代,不断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思想,参考高效的教学方法,掌握高效课堂的密码,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
二、坚持实践思考,打造高效课堂
实践出真知,于老师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内到课外都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指导。读有所感,读有所用,才是真正实现读书价值的表现。于老师经常深入课堂,在观察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总结出这些教学方法和理论,绝不只是埋头理论研究而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每一堂课程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特定的教学情境。教育的本质规律是一定的,但是具体的课堂活动是动态的,这就决定了教无定法的客观事实。就如同于老师在“课堂规律有几多”的章节中,详细列举并解释了十种教学规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这些教学规律,则考验教师对实际情况的把握程度。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实践总结和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反映生活,指导生活的学科。学生们都是具有独立思维意识的个体,不同的生活经验会让他们对道德法规产生不同的认知感受。而且现在的初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怀疑态度和质疑精神,并不随便认可和接受所谓的权威性意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尊严的活着!”是于老师重要的经典语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分析他们的背后动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方案。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实现有效互动,成功构建高效课堂。
三、注重合作互助,打造高效课堂
在于老师的教学规律阐述中,“二八定律”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有少数内容超出他们的能力基础,大部分内容都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同时,这里学生的自学活动和教师的科学指导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的自学可以是个体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是发展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过渡阶段。
具体联系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这虽然是指导生活实践的德育学科,但是教学内容多是理论性的思想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文字表达,而且表达过程中的遣词造句特别的严谨而深刻。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深刻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对文字的解读能力也相对有限,经常会出现看得懂文字,不明白含义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去进行生活实践调查,一起就文本解读展开分析探讨,从而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学习效果。
四、激发生命活力,打造高效课堂
“学习知识的过程,理应是温暖生命的过程、快乐生命的过程。”这句话尤其让人难以忘怀。它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态度,也强调了教师的细致呵护。教育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生命成长的本质。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自主、自信、快乐的,才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产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在,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被动接受到自主认可,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观念,最终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落实。这样,才能彰显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除此之外,教育的本质就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自身的教学状态也应该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用热情洋溢的态度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总之,《发现高效课堂的密码》是于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总结,对高效教学活动的发现和审视,从高效课堂的内涵到具体的实施策略都给出了一定的建议。这里面的很多观念和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启示效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尝试。
参考文献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 沈世春.当代家庭教育.2019(23)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