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 肖猛 孙海航 张晋玮
1 引言
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体适能训练的是与特殊幼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训练。身体素质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等。运动能力包括爬行、翻滚、行走、跳跃和跑等。本研究把学障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体适能训练能否对学障幼儿体质健康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对实验组25名学障幼儿开展一个学期的体适能训练,而对照组25名特殊幼儿不参与体适能训练。学期结束后,按照国家体育总觉颁布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的标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50名学障幼儿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然后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体适能训练对学障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
2.2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A校50名学障幼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25名幼儿。全体学障幼儿年龄为5岁。实验组男生15名,女生10名;对照组男生13名,女生12名。全体学障幼儿在运动能力方面都普遍表现出:动作迟缓、不灵巧;走、跑时候动作不自然;全身运动协调困难等。
2.3 体适能训练方法
在实验组25名学障幼儿日常教学中开设体适能训练课程,每周两堂课,每堂课时长30分钟,对每堂课的体适能训练情况进行记录,学期结束后,共获得30份训练纪录。
训练严格贯彻安全性原则、规范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早期去专项化原则。训练目标为测试并发展学障幼儿的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等,改善与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训练课的结构包括准备部分、热身——基础体适能部分、主体——技能体适能部分、整理与放松四个环节。
准备部分是教练和特殊幼儿打招呼,讲解一些运动的小知识,同时活泼的运动气氛,调动特殊幼儿的参与热情。
热身——基础体适能部分是教练组织学障幼儿进行体适能训练的过程,训练以游戏形式开展。教练向学障幼儿讲解游戏名称和规则,指导他们进行游戏。例如组织名称为“抢龙尾”的热身练习。游戏目标:改善与提高学障幼儿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让他们快速进入运动状态。游戏规则:在一名幼儿腰间系上一条长纱巾,然后让其他幼儿追赶该名幼儿夺取他(她)的纱巾。
主体——技能体适能部分是教练组织学障幼儿做爬、跳、走、跑、投等动作,以发展他们的心肺能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例如组织名称为“跳跃”的技能训练。技术要求:准别起跳时要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要自然站直,手臂上举。屈膝下蹲,身体前倾,手臂经体前向后用力摆臂。起跳时要伸髋、伸膝,用力向下蹬地,手臂用力上摆动带动身体垂直上跳。落地时,屈膝、屈髋,手臂向前摆动保持身体平衡。练习初期可以只做一次跳跃,待肌肉拉伸后再做连续跳跃。练习时,教练运用好示范法、分解法和完整法,同时做好对幼儿的保护与帮助。
整理与放松部分是教练引导学障幼儿做一些拉伸练习,使他们的心率回到正常值。该部分,教练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和特殊幼儿一起做一些身体的拉伸练习,降低他们的身体温度,使他们的心率回到正常值。
2.4 测试工具和过程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为主要测试工具,主要对50名学障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10米折返跑、立定跳遠、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每个测试指标有1分、2分、3分、4分和5分五个分值。男女测试指标相同,分值标准有所差异。每周的周一和周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50名学障幼儿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实验前测试获得32份测试记录,实验后测试获得46份测试记录。
3 研究过程与结果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25名学障幼儿的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测试前后成绩(分值)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5,说明实验组25名学障幼儿经过体适能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性有显著改善和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经体质健康测试前后测P>0.05,说明对照组25名学障幼儿没有参与体适能训练,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运动协调性无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4 结论与讨论
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体适能训练对学障幼儿的体质健康发展有正面的影响。经过一个学期的体适能训练,实验组的50名学障幼儿在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方面有显著改善和提高,同时在爬行、翻滚、行走、跳跃和跑等运动能力方面也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学障幼儿只是特殊幼儿中的一类群体,加之体适能训练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有关体适能训练对特殊幼儿体质健康影响还需进一步拓展研究。单就学障幼儿而言,为了确保训练质量,在体适能训练之前,教练需要全面、详细地调查了解学障幼儿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运动能力发展情况,然后有针对地设计训练目标、安排训练内容与方法。教练要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计体适能训练内容与方法,提高学障幼儿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同时,教练要做好对幼儿的保护与帮助。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