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及路径选择

2021-09-10 07:22李娅娜
时代商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中华民族

李娅娜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夏商周三代时期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部落群体不断融合汇聚、成长壮大,逐渐形成了多民族共同发展的统一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出绚烂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重视民族意识的培养,对于协调民族关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优化路径,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于2014年5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由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展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树立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旗帜,对于民族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方针。根据新中国成立70余年民族团结事业的成就经验来看,高度的文化认同对中华民族团结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维护民族文化认同感,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中华民族“根”与“魂”的重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需要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因时而进,顺势发展,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及发展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脉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我国多民族共处的特定生活环境下,在多民族和谐共处、相互合作、繁衍发展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相互沟通与磨合、冲突与交融中共同缔造出的精神、物质和文化的统一体。在我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中,曾经多次出现过大規模的民族冲突与战争,中华民族儿女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交流、交往、交融,使得中华儿女在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自夏商周起,统治阶级便意识到要以德治国,谋求国家和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中更是主张“四海之内皆兄弟”,清朝时期,统治阶级更加重视“五族大同”,聘请汉人为帝师。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更是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筑牢了全国人民思想上的团结意识,先人保家卫国的强烈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来源。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其内容也不断被丰富,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

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数千年的文明进步,逐渐形成了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整合凝聚、繁荣昌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是集国民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思想方式的全面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共同体意识也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国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因此我国国民要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互相包容,并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其他国家文化之长处,取其精华,为中国发展助力。高度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能够有效抵制外国敌对势力和分裂主义对我国民族团结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激发中华各民族儿女的民族团结意识,团结协作共创美好的未来。

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族人民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够有效的增强我国民族地区的稳定性,我国民族的和谐稳定需要制度与思想意识双管齐下,共同影响,增强各民族人民的意识认同感,共同维护国家利益,深厚的国家认同感具有强大的政治号召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国家政治力量凝聚,有利于各族人民形成政治共识,化解政治认同中出现的危机。

(二)增强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增强国民爱国意识,维护各民族团结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安全生命线,关乎着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关乎着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只有关注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才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国家着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好民众最关心的现实生产问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愈发繁荣。

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文化的流入对于我国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都产生了冲击,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应提升国家凝聚力,在外部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当前我国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迎来了新的挑战。第一,西方多元主义文化对我国文化价值观造成的冲击。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和互联网的普及,西方的大量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化以及观点对我国文化进行了渗透及影响,导致部分民众缺乏文化自信,甚至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不利于民族团结。第二,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民众心理落差,不利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历史、资源、条件、政策及地形等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内贫富差距较大,且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因资源落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这就导致部分少数民族人民产生心理落差和孤立感,可能会弱化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路径

(一)文化认知:传承中华一体的文化观念

价值观是隐藏在文化事实和文化现象背后的隐性文化存在,是影响人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此要增强民众文化认同培育工作力度,提升人民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层面上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同,提升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一体的文化观念。加强文化认同需要提升人民两方面的文化认同意识,一方面是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是民族一家亲的文化观念。这两方面的文化意识培育,有利于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格局。

(二)依法治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法律是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保障,我国法律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的法律条文,充分维护了各民族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坚实落实依法治国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区域自治执法督查工作,保证法律权威和人民利益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国家富强。依法治国制度的严格实施是实现各族人民当家作主与各个民族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严重影响我国民族团结问题的“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进行严厉打击,杜绝这三种严重威胁国家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的恶势力毒瘤对我国社会稳定产生危害。同时严格执行宗教不得干预国家政治、司法、行政、教育的法律措施,以及通过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宣传和线下知识普及等文化措施,能够强化信息管控,为民众幸福、和谐、稳定的生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情感认同:达成多元一体的文化共识

新時期,从党和国家发展以及人民利益的角度考虑,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远的意义,民族共同体意识包括深刻的文化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等等内容。其中情感认同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是人民思想、行动知行合一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将人民思想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力,将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到实处,让人民产生稳定且持久的价值认同感,并且情感认同能够增加各民族人民的文化自信,让国民为自己的“中国公民”“中华儿女”的身份而骄傲,激发各族人民的强烈归属感和文化自觉,使其自觉维护国家多元一体的价值观念,自觉维护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五、结束语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新时期历史形势下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程,遵循党中央的战略规划,按政策、法律办事,维护民族关系,以此来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统一之大业,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张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与培育机制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01):29-36.

[2]罗高峰,姚上海.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推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20(08):159.

[3]徐丽曼.民族院校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的价值、内容与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04):87-92.

[4]张淑娟.新中国70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回溯[J].学术界,2019 (09):162-169.

[5]陈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9(05):95-98.

[6]张淑娟.建构与解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民族主义因素[J].广西民族研究,2018(06):1-8.

[7]陈玉斌,王露,刘友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29(05):64-69.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热热闹闹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