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2021-09-10 07:22周雨婷
时代商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周雨婷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认识,生态意识逐渐走出专业范畴,进入公共舞台,被赋予了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在大学生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而且对帮助大学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概念,接着从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中,分析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道德教育

民法典第9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了一条新的基本原则,或称为“绿色原则”,这一原则充分反映了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兴则文明兴,文明兴也蕴含着道德兴。党的十九大也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这些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高校实际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而且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平台,帮助在校大学生们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明确人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注生态安全,培养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1]。

一、生态道德教育内涵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指的是在人类各种社会形态的演变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为了防止人类采用破坏性的方式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与能源,对受教育对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对自然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增强其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意识,自觉遵守相应的道德习惯。最终从知到行,以生态审美意识引导科学技术和人类实践,创造出自然美与人造美融为一体的生态环境。

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压力的缓解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特别重要的是如何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生态道德教育求得实效。高校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一)对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视不够

当前,美丽中国成为新时代建设的重点,生态道德教育中理应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并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然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与其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不相符合,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校缺少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教材,也并未对生态道德教育做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特别对于大多数非生态环境类专业而言,由于有关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并非考试内容,学生自然也不会重视生态道德。思政教师只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里面涉及生态道德的内容,才会在课堂上进行分析,但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课时很少。在教学中对生态道德教育的认知和认同不够,使得生态道德教育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位置,影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二)生态道德教育形式单一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输送知识,学生在下面生硬的接受知识,这种毫无生气的授课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有些教师想要通过多种科学的方法来展开生态道德教育,但是由于缺乏支持和必要的条件,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回归到这种简单的、省心省力的教学方法中去。生态道德教育本质上应该是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但现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实践严重脱节,因而大多数学生对生态道德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更不能将生態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开展生态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是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的关键,但是我国生态道德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相关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道德教育的领域更为广泛,内容也在日益更新,这对教育者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只是精通于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少有涉及,特别是关于生态道德的知识知之甚少。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涉及生态文明知识,但章节内容较少、不够系统深入,教师很难全面的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知识,不少老师还缺乏将本专业知识和生态道德教育知识融合在一起的探索精神。

三、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改善路径

(一)搭建生态道德教育的“微”平台。

网络作为新的生活元素已经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有着直接的影响。微信、微博、直播等都是大学生非常熟悉和善于使用的新媒体工具。将传统的生态道德教育课堂搬到线上,搭建生态道德教育“微”平台,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包括:一是开设生态文明教育微信公众号,拓宽师生沟通交流的渠道。教师通过申请微信公众号,学生扫码关注,打造一个独立的生态道德教育微信交流平台。教师可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各种形式的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比如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生态文明相关的最新政策新闻、时事热点等,学生可以在后台进行提问,教师直接回复,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地点的局限。二是建立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官方微博。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平台,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具有关注、转发、评论、回复、私信多种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提供了保证,是一种新型且简单快捷的大众沟通方式。由于微博内容短小精悍,发言环境相对自由,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因此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大学生群体的欢迎,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调查发现,90%以上的大学生拥有微博,他们通过微博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生活,表达对社会和时事的看法;83.2%的大学生表示每天至少登录一次微博,可见,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微博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

(二)深入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生态道德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里面都有关于生态道德的内容,但是篇幅较少,很多老师往往会忽视这部分内容,或者只是点到为止,这对于生态道德教育来说效果有限,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和拓展。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社会公德要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遵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生态道德也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比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正是阻碍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阻碍。在这一背景下,自然为本的生态道德教育意涵必将纳入教学体系中。

(三)多方联动,形成“生态网络效应”

以“生态道德”的价值观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否达到应有效果,并非取决于某一环节或因素(例如教师),而是取决于这一网络的整体的效用,即“生态网络效应”,而使其稳定发展的前提就是要进行多方联动。

1.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脱节现状,形成教学合力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行政部门、教学单位都是泾渭分明、各司其职的状态,随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求的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根据学生专业特色和学情设计教学环节,专业课教师如何在专业课授课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因素至关重要。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促进生态道德观念深入学生内心,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师一己之力效果有限,需要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专业课、部门相脱节的现象,实现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各教学部门之间的融合,合力打造“生态道德教育网”。

2.整合生态道德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方法

目前,大学生群体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存在着明显的高认同、低认知、低践行的特点。生态环境保护如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因此必须打破围墙限制,打破思维限制,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结合。一是整合校内资源。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剖析,在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逻辑体系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生态道德因素,对生态道德因素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生态道德教育课程内容。学生生态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校园环境到学习环境都蕴含着生态道德教育元素,比如学校的展示栏里的宣传标语,食堂里面的光盘行动,教室里面的文明标语,生活区的垃圾分类等都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生态文明重要性的教育。二是整合校外资源,生态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由“知”到“行”,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生活中的體验、实践中的感悟会让学生的认知更深刻。所以在校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校外基地参观、志愿活动、问卷调查等方式增强生活体验,切身体会生态道德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恩格斯曾经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我们不仅要对当前生态文明现状有清醒的了解,准确定位生态文明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实现从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到生态文明保护行为的升华,通过生态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主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静,秦名连.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主要路径探析-基于贵州绿色发展的视角[J].环境教育,2018(09):6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