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芳 潘萧羽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应用本科院校的必须课程之一。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责任和使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合实践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总结,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课程思政;中国传统文化
1、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了本科人才培养的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生力军。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功能。新一代大学英语是针对全国普通高校的一套立体化通用教材,本文将以新一代大学英语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授过程中实践课程思政走进英语教学的路径。
2、应用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连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之间的桥梁,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
3、应用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从高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新一代教程设定了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实用性的交际场景,主题丰富,既涵盖了校园生活,情感发展,人生规划等话题,又涉及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主题内容体现了思想性原则,依托新一代大学英语,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的文化视角全面,注重中国文化。
3.1课前阶段—产出任务先导阶段。外语课程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高等教育的人文性目标,其中包括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等。教师在授课之前,首要任务要明确教学任务,要深入挖掘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思政要素,结合单元主题,扩展文化要素。在布置课前任务要有具体体现出思政要素。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五单元为例,其主题是 a taste of culture,主题聚焦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根据本单元的课程学习目标:通过使用所学新的英语词汇探讨中国文化,理解特定文化现象蕴含的实际意义,并且为外国友人介绍家乡美食,学生可以自信地介绍中国文化。为了激发学生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为学生提前选取布置三张图片,即杭州西湖,敦煌莫高窟,中国特色美食—北京烤鸭。学生需要思考完成如何用英语描述和介绍,并且要求学生完成下面两个问题:三张图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哪些方面?作为中国学生,你对这三张图片感受是什么?通过确定的问题,使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学习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组内成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单元导入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3.2课中任务—完成阶段。首先,课堂教学任务阶段的前10分钟检测反馈小组的课前预习任务完成情况。小组代表可以进行PPT展示,讲解图片描述任务及相关引出的两个问题。其次,教师通过视频短片介绍本课主题,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产出任务,从而引导学生从内容、技能和输出活动三方面理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视频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学生注意视频当中涉及的中外文化的不同。第五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以外国人的视角,学生通过完成课后相关阅读理解题,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指出的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的阴阳哲学,完成阅读理解的任务后,教师除讲解难点句子,复杂句式,写作修辞手法、语言点等语言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单元产出任务为向导,提炼和总结相关的语言表达,语篇结构和内容观点。最后,要进一步探讨中国美食文化,此过程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3.3课后学习—输出反馈阶段。以新一代第五单元产出任务为例。本课主题探讨中国美食,选取相关如下三个话题: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茶叶,中国京剧,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话题,小组成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料,提示学生注意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拟定选择话题的提纲,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主题,小组内成员注意任务分配明确,角色过渡自然流畅。同时提示完成小组任务。小组课后任务教师需要及时反馈总结。教师对小组输出任务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组成员是否详细阐述中国文化?内容是否以合理的方式有效进行组织表达?词汇的表达是否准确?此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输出成果,进行过程性评价。
4、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教学,将中国文化纳入学习内容的范畴,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对本民族文化进行英语表达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教学,除了对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阶段加强文化因素与语言知识的融入。正确引导学生广泛课文阅读获取文化知识。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的敏感和洞察力。
参考文献:
[1]崔永光,韩春侠.英语专业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与实践研究———以专业核心课程“英语精读Ⅲ”为例[J].外语教育研究,2019,(2):19-21.
[2]王今,杨国华.混合式教学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英语专业《英文报刊选读》课程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2):127-130.
[3]王安華.英语专业视听说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8,(2):87-91.
作者简介:青岛黄海学院英语教师魏芳芳,1976.0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