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金辉
摘要:在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实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是具有较强的实际价值。笔者在研究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与学生身心变化指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或具体做法出发,通过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或数据分析等方法去手段,以教学效果与学生体质健康指标来实证教学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从而为高中体育教学提供更有效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71
引言
体育教学不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科目,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之情,对学生的综合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将体育教学也纳入到重点课程改革的内容中,使学生能够从体育课堂中产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一、体育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1)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对体育健身知识、竞技体育技能和相关身心健康理论的学习、评价和转换技巧。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学习目标就是进一步加深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感悟程度,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其中。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突出运动认知能力的培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团队协作、对抗比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让他们知道体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在今后步入社会学习和工作时就会有主动健身和保持身心健康的意识。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是对体育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学习,如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健身的作用和技巧等。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学习这部分知识,除了可以在学习、比赛和工作中保护自己之外,还能明确身心健康的标准和调节方法,避免不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对自己和身边人造成伤害。
二、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下开展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丰富体育课堂内容,提高学生体育水平
在以往的小学、初中及高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没有具体规定,多数为跑步训练或者是广播体操的学。这种单一的体育课堂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缺乏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导致高中体育教学效果没有得到提升。在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下,高中应当对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扩充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体育时由成绩驱动转变为兴趣驱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体育学习内容的增加,使学生不仅能够接受到有效的体育训练,还能使学生对体育操作及体育理论有更多的认识。同时,高中体育教师也应当渗透体育管理的知识,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将体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发挥到极致。例如,高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种自己所喜欢的体育内容进行学习。学校可以设置多种不同的学习内容,如网球、排球、篮球、足球、跆拳道、武术等,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由于高中体育教学通常为大班授课,学校可以增加一节全校统一的体育活动课,为学生提供活动时间。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学校场地的问题,可以将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设置为网球、排球、羽毛球的活动课程,第二节为篮球和足球的活动课程,这需要学校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自行设置。体育课堂内容的丰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体育素养有重要意义。
(2)师生评价相结合的构建
教师评价是体育教育工作者依据设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价则是根据他的主观想法对自己或者是对同学的学业质量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通过两者的结合,体育老师可以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同学间互相评价则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全面地补充教师评价的盲区。而学生自评,能够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能动的有效教育行为。
(3)教学活动要体现身心健康教育知识
高中体育教学是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良好习惯和掌握身心健康标准的重要教学活动。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中,是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高中体育教学除了体育项目的基本知识外,身体健康标准、健身锻炼方法和心理健康调节方法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目前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情况,列出身体健康的标准和测量方法,学生就可以联系实际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教学任务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体现。比如,在学习短距离跑步时,可以安排学生组成接力队伍进行对抗练习,教师讲解规则和技术要领,由学生组成队伍自行进行训练和比赛,在交流过程中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结束语
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社会及家长三者之间的共同努力,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革新体育教学体制。
参考文献
[1]闫斌杰.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9(36):136.
[2]吴杨.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75-76.
[3]罗伟.试论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田径,2018(12):18-19.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高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