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古文”有效教法的研究探索

2021-09-10 07:22陈晓清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研究探索小古文小学语文

摘 要:古文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但是古文的表达方式及内容都与现代语言表达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且小学生刚刚步入正式的学习生涯,有着学习经验不足、学习自控力较差、学习理解能力偏低、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等客观短板,这意味着古文的“教”与“学”也是师生教与学共同的重难点知识。故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小古文”的有效教法为研究主题,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小古文”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古文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有效教法;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5-0067-02

引 言

古文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学生学习古文不仅能增长见识,还对民族意识、爱国精神的形成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学习古文有着较大的学习负担与难度。并且,由于古文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难以形成情感共鸣,学习兴趣偏低。根据学生的古文学习现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古文学习,实现教学相长[1]。

“小古文”就是“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本文从部编版三年级“小古文”切入,希望通过四个方面的教学研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夯实学生的古文知识基础,从而达到“小古文”有效教学的教育目的。

一、以兴趣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驱动力。只有学生有兴趣学习,课堂教学才能高效。为此,教师应在古文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小古文”教学中,兴趣教学不仅影响着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还决定着学生对古文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态。在三年级“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先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在明确学生学习困境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小古文”教学的高效化。“小古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由于其年代久远,现代生活中运用古文的场景较少,学生一开始接触和学习古文,容易产生学习障碍,学习兴趣偏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学习喜好,以故事导入古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学习古文[2]。

为了增强故事的张力性与表现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立体化、直观化、动态化的教学情境,使教学事半功倍。小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视化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多个感官的学习与感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突破古文的学习难点。例如,在《守株待兔》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将故事与情境有机整合,为学生呈现了生动的画面和趣味的讲解,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故事、聚精会神地观看故事视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导入“比赛”的教学元素,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抢答式发言,如回答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语言激励,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在情境化、故事化、比赛化的教学过程中为一堂好课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以诵读为基础,重视诵读教学功效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小古文”教学要重视诵读的教学成效。所谓诵读,就是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读顺、读熟、反复读,进而实现背诵。诵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还能推动学生语感的发展,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含义的学习体会[3]。在诵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语感的培养主要表现在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准停连,以及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的诵读环节,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虽然有些字词标注了字音,但是有些字词没有标注字音,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如“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是多音字。

在“读准句读、读准停连”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大多属于零基础学习,教师应进行带读、范读,使学生在跟读、模仿中形成习惯性诵读。

对于“读出韵味”“读出情感”的教学要求,由于三年级学生学习古文以激发古文学习兴趣、打好古文学习基础为主要目的,教师不应为学生设定硬性学习标准,而要重视引导学生与古文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读写结合,促进语文学习能力发展

读写结合不仅是现代教育提倡的教学方式,还是“小古文”改写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改写“小古文”,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对“小古文”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促使学生将新知化为长期性、应用性知识,提高“小古文”学习质量。在“小古文”的改写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盲动地让学生进行“小古文”改写,因为没有梯度的学习只会降低学生学习“小古文”的能动性意识。以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后的“阅读链接”的改写范例“南辕北辙”的故事为例,该故事进行了短文改写,但是并没有原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原文,并指导学生改写。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改写《守株待兔》《司马缸》原文。这种由易到难的改写训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够产生更好的训练效果。二年级教材中的《亡羊补牢》《拔苗助长》等寓言故事也可以作为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仔细阅读这些故事,积累写作素材,然后在写作中内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课外拓展延伸,增加古文积累量

“小古文”在低年级部编教材中的数量较少。学生一个学期也就学习一到两篇“小古文”。因此,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小古文”来提升学生的古文学习兴趣和夯实学生的古文学习基础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从课外选择更多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的“小古文”,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学生的古文积累量。

例如,课外读物《小学生趣味小古文100篇》中“小古文”的趣味性、易读性、故事性较强,适合小学生学习,如《小儿不畏虎》《殺驼破瓮》《添字得驴》《义鹊》《盲人坠桥》《掩耳盗铃》《执竿入城》等。在课外古文教学中,教师应巧用画面激趣和故事讲述,以提升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小古文”产生丰富的感性认知,为学生日后形成对古文的理性认知做好铺垫,从而促进学生古文学习能力的良性发展。

结  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言的精华,不仅对学生的学识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学生民族意识、爱国精神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教师在“小古文”教学过程中要开展“根植性”的语言滋养,只有将学生的母语根基夯实得愈加厚重,语言文化这棵大树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高丽鹏.读写结合,轻叩小古文学习之门[J].教育视界,2019(18):67-69.

战玉芹.“玩转”小古文,传承古文之精髓[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09):20-21.

许志兰.刍议小学语文国学小古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要点[J].中国高新区,2018(11):108.

作者简介:陈晓清(1984.8-),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研究探索小古文小学语文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