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现代化转型的认识与思考

2021-09-10 19:24王琦博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人工智能策略

王琦博

摘要:人工智能是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类新型先进技术,其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基础教育课程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这部分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是提升这部分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针对人工智能的具体技术与基础课程教学的融合进行研究,意在分析新的课程教学背景下基础教育的转型发展路径。研究分析可见,基于顺利完成转型的目标,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基本特征上进行辨别确认、从推动原理上进行分析,并且在融合实施阶段重视框架结构的建立、制度体系的创新、教师素质的提升,有效实现转型,为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关键词: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102-02

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课程的结合需要基础教育在组织形式和运行形式上进行全面的创新。只有找准切入点,实现各个层面的转型,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体现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价值。

一、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课程转型的准备

(一)找准基础教育课程的价值体现

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性是促使这种技术与现代基础教育领域实现融合的重要条件。但由于这种技术的先进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其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够体现出价值,关键在于对课程价值应用的选择和价值侧重点的追求,不同的课程价值需求所体现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为了找准基础课程的现代化定位,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上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进行体会和分析。人工智能作为同步追求人工功能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其与基础教育课程的融合需要教育工作者考虑人工智能与教师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定位[1]。另外,人工智能的出现从功能上突破了技术伦理的基础限制,当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逐步强大和完善后,人工作业的功能就会逐步被弱化,这是否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威胁,对教师的教育作用产生替代效果,是应当重视的问题。回归到基础课程教学的实际开展角度来,基础课程教学的转型需要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考虑其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中的人才培养问题、教育教学组织形式问题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问题。

(二)实现智能化技术相对于现代基础课程教育的工具性

从基础课程教育的状态角度上考虑,当新课程标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开始作为工具与常规的基础课程教学进行融合时,传统教育工作的开展本身在智能化程度上就有所提升,主要表现在学生主观上对课程教学的需求越来越趋于灵活化和个性化。在这种情况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重点在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更新。基于这些需求进行技术性的回溯可见,部分工作的开展可依托智能化技术和系统作为支持资源来完成,例如智能化的评价系统、包含了智能化技术的教学组织形式等。而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角度分析,由于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因此在应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能够被打破。最具整体性变化特征的表现形式为依托网络平台和系统的在线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智能化技术既是更新传统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向新的模式和状态转型的重要推动力[2]。

(三)做好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后的制度体系建设

如今,智能化技术表现出典型的先进性,同时由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的丰富性和开放性,负面信息的入侵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3]。而制度体系的建设,正是基于提升智能化技术应用质量,及时规避负面因素影响的有效措施。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的切入点包括政策上更新与制定、基于支持新型教育体系运行的制度创新以及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知识普及的课程化制度。要想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作用,从实际出发普及这一新技术的内涵、功能及特点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作。针对不同应用需求和环节的制度建设,是为此项工作提供保障的有效路径。

(四)做好智能化技术与基础课程教学组织的客观条件准备

智能化技术的先进性和基础课程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从本质上来讲,都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和资源条件的支持。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在教学融合和创新中,需要资金和资源两方面的支持。例如,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先进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要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及其对辅助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力至关重要。可见,无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自身而言,还是教学开展中的客观设备和工具的应用,再具体到实际教學开展中教学组织模式的规划,都需要在实际应用开展前期,做好各个层面和整体组织形式上的思考和规划。

二、实现课程现代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一)把握好转型后基础教育课程的特征

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背景下,基础课程教育的现代化转型需要具体的课程教学开展从课程体系内容、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课程教学的评价等多方面入手实现转变和更新[4]。从具体特征来说,课程现代化转型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当其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融合时,就会产生典型的内发性特征,即在智能化技术不断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基础课程教育的转型逐步自发地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运行状态。所谓的内发性特征,是指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课程教学的转型必然会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群,由于所处的基本环境差异和思想认知差异,其现代化转型的切入点、转型层次也存在差异,并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地区性特征,要想依托智能化技术实现现代化课程的转型,在前期就必须针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表现程度的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转型工作的重要基础。

(二)找到促进课程现代化转型的主要动力

转型工作的开展需要客观条件的支持,也需要动力的支持。具体来说,基础课程的现代化转型工作的动力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课程教学与现代化技术应用需求方面的冲突。二是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维持技术先进性与课程教学需求之间的平衡需求。三是课程教学的转型过程是对历史进程中转型工作的特征的一种体现[5]。这三方面的动力既基于客观规律,也来源于课程转型的内在动力要求。

(三)具体实现融合的路径分析

1.做好融合框架的分析与建设

融合框架的搭建是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基础教育课程融合的重要基础。只有框架本身在结构上具备科学性,在流程体系上具备完整性,才能充分发挥出两者融合的优势。从具体落实的角度来说,课程教学转型工作的开展应当首先针对实施流程做好规划设计,例如建立转型工作执行的路线图,并基于融合教学框架的构建组织专业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团队。其次,基于具体的执行落实工作环节,还需要高校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人工智能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规划,但需要强调的是,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框架具有相对固定的特征,在具体落实应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灵活把握。

2.重视制度层面的运行管理支持

智能化技术与现代技术课程的融合应用对应用方法和应用切入点的确认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制度的创新一方面是基于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观要求;另一方面是为取得更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目标,制定保障性制度。例如,教师在应用智能化技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要求、操作流程等,可以通过制度建设的方式对具体执行落实工作的开展进行适当的规范。具体到课程教学开展上,制度建设的侧重点要落在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要求方面[6]。

3.針对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提升

教师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具体教学工作落实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且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掌握对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提升也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体现智能化技术的作用,并且同时为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教师自身也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学习智能化技术,并实现这种技术在现代基础教育工作开展中的有效应用。提升和培训的具体方法包括理论知识培训教育以及在实践中参与教学,发现问题并积累经验。最后,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掌握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

三、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智能化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体现智能化技术作用的重要载体。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当认识到智能化技术与现代基础教育融合的优势,并且找到转型优化的切入点,做好充足的准备,实现两者之间最大化、最适宜性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妤,黄平林,余先德.关于人工智能时代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54-56.

[2]周娟.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之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03):30-31.

[3]周闪闪.探析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之路[J].教育进展,2020,10(03):339-345.

[4]陈杰,康雯,刘慧敏.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遥感课程教学实践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02):180-182.

[5]任增元,刘军男.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9(04):114-121.

[6]赵慧娟,冯国富,刘智翔.人工智能时代算法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189-190.

(荐稿人:王丽娜,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人工智能策略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