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域下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研究

2021-09-10 19:24张云鹤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多模态改革策略

张云鹤

摘要:当今信息社会,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迅速发展,为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开拓了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建设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深入探讨多模态教学在英美文学课堂中的应用及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旨在为外语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探索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模态;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95-02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课程设置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情况下,英美文学教学受到了极大冲击,其内容和形式产生了较大变化。曾经,英美文学类课程是英语专业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传统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课程涉及诸多文学流派、社会思潮、多种写作风格和载体,一直是英语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然而,由于它不具备明显的实际用途和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很多高校中的地位急速下降———多被一些新兴的实践性课时内容直接压缩,英美文学教师也被边缘化。新形势下,学时的减少和课程内容的压缩会导致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基础和浅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英美文学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和习得各种语域中的词汇、句法和语篇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增强不同语境下表达方式的意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文学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愉悦功能也具有陶冶情操、引发共鸣和人格升华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减少学时的前提下有效应对来自时代发展的挑战,使之具有活力与生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英美文学课程改革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英美文学课程面临的困境与多模态教学的应用

英美文学课的困境主要源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英美文学教学自身问题的双重原因,例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等各方面都较落后,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形势和教育要求。另外,很多文学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欠缺,知识面狭窄,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长期使用应试性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对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技术相对陌生。

在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双重动力的推动下,多模态辅助教学系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理念。多模态的概念源于社会符号学与功能语法论的有機结合,将图像,颜色、动作等集合一体,集视、听、图、文等多感官刺激为一体,使学生通过图像、声音、气味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感知世界的交际模式,原则上要比教师单一的独白式讲授和纸质教材为载体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和记忆能力。目前,多模态教学已成为教学中的先进理念,然而如何有效利用PPT、音频、视频等多种感官模态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依然需要进行科学的探讨和研究。

二、多模态环境下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新媒体时代赋予多模态教学发展的各种需求

新媒体时代依靠数字技术,以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运用图片、文字、音响、动画、视频等多元素系统构建语篇,呈现出多元化与网络化的特点。它为英美文学课程提供更多的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料,学生只有具备了文学学习的潜在能力,就可以广泛地获取有效信息。文学课不仅是语言艺术的形式,更是复杂社会生活的缩影,文学知识的讲授不仅要向学生们灌输文学常识,更需要学生们相互交流、体验与参与。

(二)增强英美文学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环境下,文学的学习侧重于阅读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多模态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多模态符号来组建更多的文学语篇,凸显其文学性,将传统教学转化为倾听、诵读、讨论和仿写于一体的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设计为背景介绍、原著赏析、在线测试及文化内容,既突显重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各类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教材为主体,采取照本宣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引导,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新要求。文学文本中都会存在比较晦涩抽象的部分,仅凭单一的文字阅读,完全理解其文学内涵较为困难。例如后现代主义文学多出现意识流、多视角叙述,意象与象征等文学写作方式,在解读这部分文本时,教师可辅以音频或视频,通过图文结合来组成多模态语篇,并建立大量文学背景和文学评论的超链接,进一步完善意义构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学文本和语篇传达的深刻含义,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领悟文本多义性的能力[1]。

三、多模态环境下英美文学改革策略

(一)采用多模态化的英美文学教学内容

处于多模态环境下,教材仍然是整个教学之中的重要依托,鉴于学时不断减少、授课内容压缩,老师可不断通过丰富教材内容、延伸教学形式,将不能教授完成的内容通过网络资源库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提升英美课程知识内容的容量;同时要增强英美文学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学生带来更好的专业课程学习体验。

为了增强英美文学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提高课程的挑战度,教师需要激励和引导学生不断拓展自己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使他们开阔自己的知识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利用网络自主阅读与英美文学相关的内容,提高其英语读写水平,如此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提升了其综合文化素养。老师可以让学生选取名著改编的经典影视作品作对白和选段分析,避免了沉闷的课堂氛围,实现了不同知识点间的融合,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2]。

(二)实现多模态化教学互动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体,多模态教学则能够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实现学生之间的交际及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体验,真正体会学习的精髓和乐趣。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听说、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地接触语言和文化,知晓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其次,为保障英美文学教学的生动性、有趣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专业人士诵读的诗歌,或将文本变为对话模式,通过诉说与倾听的阅读方式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能使他们对文章内容与作者创作的艺术理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再次,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形式在完成前期的教学任务后,可以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在线进行简单的讨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学中的经典文本。

最后,多模態化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多模态思维与课堂参与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多模态语态进行交流,使他们体会到不同文学批评理论下文本解读的多义性;可以通过在线布置学习任务,随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动态,并对他们在阅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学生也可以在线与他人分享个人学习心得与经验。这些互动行为对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很有帮助[3]。

(三)改革实践平台与多元评价体系

多模态英美文学实践平台的应用,需要不断提高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水平,及时更新语言学习内容,为多模态课外学习提供坚实保障;鉴于竞争性、激励性,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其创造力、协商沟通能力,学院可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与文学相关的竞赛活动,比如名作片段表演大赛、名著电影配音大赛、诗歌朗诵大赛等,使他们从多模态课外活动中汲取读写经验[4]。

作为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对其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模态考试模式的大胆探索,部分高校改革了传统的考试方法,并且突破了单一闭卷考试模式的限制。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点,试卷可进行灵活选择文学文本及各类分析题,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文学流派、文本分析和社会思潮的掌握情况,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灵活开放式的考试模式是对传统死记硬背应试模式的有力突破,其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运用知识的考查。同时,利用计算机大数据的跟踪机制,高校可辅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语言学习者的特征和全貌,解决教师授课的针对性问题。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和网络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文学文本体现出更多的语篇多模态性。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源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欣赏和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基本功的提高;在缩短学时的情况下,通过高效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保质保量地完成文学教学目标[5]。多模态教学模式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教师如果将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即会有效解决学习者学习时间和效率的问题,使学习者在听觉、触觉以及视觉等各方面,不断提升其对文学文本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英美文学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多模态在英美文学教学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使这种新模态更好地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1-10.

[2]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04):15-20.

[3]张德禄.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设计与模态调用初探[J].中国外语,2010(03):48-53.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02):3-12.

[5]李碧云,郝嘉亮.英语课堂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学生认知研究[J].文教资料,2019(03):222-224.

(荐稿人:俞泓,扬州市职业大学副教授)(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多模态改革策略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