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日活动工作开展是党建工作建设的基础依据,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开展党日活动能够提升党江工作水平。文章通过对高校党组织建设进行分析,探讨党建工作开展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党建工作;高校党建;党组织建设;党建内涵
高校党的制度建设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具象表征,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居于首位,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当前,高校党的制度建设存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现代大学制度之间的效力发挥界限不清晰、高校党组织民主集中制的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之间衔接不畅、高校党的干部选拔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我国高校党的制度建设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分析问题存在的深层次根源所在,推动高校党的各方面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1新时代赋予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坚持政治引领,坚守育人使命,进而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和落实标准化制度化建设等,以新举措、新方式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进一步增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习近平强调,强国必先强党。面对新形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挑战性问题。基于新时代的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加强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校党委必须充分发挥“火车头”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另外,高校立德树人是根本。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站在立德树人这一历史使命的根基上,发展创新,提质增效。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关键脉搏所在,通过加强党支部建设,切实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高校必须坚守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将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化、系统化,将发展党员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打通高校立德树人“最后一公里”。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也要把握新脉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
2以党日活动促高校党建内涵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创新挖掘党建工作数字化内容
融媒体既是技术媒体和智能媒体,又是内容媒体。“渠道制胜、内容为王”的法则同样在推动着高校党建工作的数字化进程。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建设应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拓视野、敞开襟怀,加紧出台鼓励促进政策、积极打造合力传播机制、统筹形成资源整合态势,广泛动员机关单位、基层院系、群团代表、学生组织等各方力量,从高校党建宣传、教学科研、师资师德、学生群团等多维角度提供适合数字化呈现的实践素材。在此过程中,传统内容的数字再加工、传媒再包装和文化再升级需要永不枯竭的创意和勇攀高峰的坚持。可依托党委宣传部组建“中央厨房”式“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高校融媒体宣传矩阵”,实现党建内容的集约化产出与分发,推动党员大数据智能分析、党支部及党员分层分类指导,把政治的坚定性和融媒体的时代性统一于党建融媒体平台上。
2.2明确以新媒体为创新载体的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目标
将新媒体作为创新载体,在开展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了解与掌握工作目标,兼顾大局,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彼此协作,采取逐级管理方式。每一项党建工作都需要将为人民服务作为终极目标,统筹全局,在促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精神文明发展,以高校学生为对象,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网络信息化业务水平,构建系统、完善的网络党建工作体系,确保其中心明确、具有过硬执行力等。创设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新格局,将此项工作拓展至高校每个角落,为所有学生提供服务,促使该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2]。
2.3完善意识形态治理机制
构建高校党建引领意识形态治理机制,核心是构建党建对意识形态治理多维度、全方位的嵌入机制。一是构建主体嵌入机制。建立健全党组织对意识形态治理的领导体系,将党对意识形态治理的领导延伸到最基层、拓展到各方面、贯穿到全过程,实现全覆盖。二是构建行动嵌入机制。健全和完善各层级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激发各级党组织的内生动力,驱使其在意识形态治理中主动履职、有所作为。三是构建工具嵌入机制。把党的意识形态治理理念和相关政策以及有效治理措施作为工具性治理手段,嵌入具体治理过程之中,确保治理取得实效。
2.4强化党建品牌的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制度化建设是提高党建品牌建设实践的关键环节,萃取先前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升华为实用性、规范性和制度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些基层组织存在着“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高校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需要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弄清症结,结合先前的经验总结,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标准的规范服务体系,同时实时动态管理,将制度化的刚性要求转化为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实践的实际效能。对于高校基层组织来说,健全配套制度,嵌入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和实施细则,顺应新时代革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给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实践提供鞭策性、规范性和高标准的服务体系,使之形成制度化、常态化[3]。
2.5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
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治理主体起着引导、支配、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功能作用。党的建设建工作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治理组织和治理者作为协同治理的主体,需要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在共建共治共理的诱导下,职能部门、政工干部、基层党小组、社团群体、学科团队等积极参与治理协同,提升治理水平和效能,强化党的建设工作在协同治理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多元治理主体潜力,创新组织形式,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引导和促进相关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其次,实现二者治理客体的现代化。现代治理主客体始终处于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中。党建工作和学生思政工作治理客体现代化,不只是治理主体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更是治理客体自觉回应治理主体的现当代要求,自发提升自身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诉求。
综上所述,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细致入微又着力整体的战略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的组织特性,发挥高校日常活動优势,丰富党建思政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党建作用,推动高校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禹宏.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9,11(01).
[2]黄小军.新时代下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方向与路径[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5).
[3]高虹.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党建的困境及其完善思路[J].改革与开放,2019(15).
作者简介:刘月(1984.9-),女,满族,辽宁抚顺人,研究生,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