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心使命源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决定了为人民谋利益是永恒初心,决定了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初心使命源于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决定了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而高校的初心使命又从根本上规定了做好大学生“政治引路人”,坚定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核心使命。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中国高校;高校辅导员;初心使命
“作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1]这是由于人的社会本质所决定和要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高校辅导员(以下全部简称为“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定、使命。这是决定辅导员何以存在、为何存在的根本依据,是现实工作中辅导员找准自身定位,明确主责主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标准。尤其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迫切需要下,准确把握、牢记辅导员的初心使命,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一)因人民而生,坚持代表人民、为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永恒的初心
任何政党都有阶级性,都是一定阶级利益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样具有阶级性,而且更旗帜鲜明强调自己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述,“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明确指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是在无产阶级运动中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而生。因此,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也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3],它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集中体现和表达无产阶级的意志、致力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是代表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一切共产主义者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来自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为实现中国绝大多数人独立解放而成立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人民”鲜明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一以贯之的体现到全部事业当中去。党成立之初,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就已经提出“劳工万岁”、“劳工神圣”口号,明确指出工人是替世界上谋幸福的人。1921年党的一大将党的名称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1922年党的二大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分子所组成的政党”,要求“党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4]。1945年党的七大提出修改党章,旗帜鲜明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入党章;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进一步凸显人民标识,毛泽东同志还特别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5]。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把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一切政策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6],“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实根基,根本所在,必须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7]。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开宗明义将这一初心表达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首次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所有的目的都在于提醒中国共产党人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要时刻牢记、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二)繼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共产党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纲领,明确宣示夺取政权、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虽然基于时代化和国别化会有差异,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以贯之的使命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为这一使命存在。而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在于价值观上的先进性即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和理论上的先进性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正因为此,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出生”就具有了自觉地历史使命意识、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坚毅的使命履行意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刻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为前提,坚持人民为中心,明确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列为自身历史使命,把实现世界大同、共产主义、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最高和最终使命。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和人民抗争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每一个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它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凤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期盼。[8]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自觉担负起这一伟大使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期盼和要求。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历经百年依然充满生机活力、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并取得显著成就,其根本之要就在于党初心不改、时刻牢记使命、勇担使命、积极作为。可以说,这一历史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依托和目标指向,是灵魂和内核,离开了这一历史使命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昨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今后的成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奋斗,继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正因为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开宗明义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全党始终同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前进。
二、新时代中国高校的初心使命
(一)因党而生,坚持“四个服务”是中国高校永恒初心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和学校的性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不是由教育和学校本身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生活条件”。从教育的发生来看,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源自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深深根植于国家和社会的客观要求,自诞生起就是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而服务。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9]也就是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性,绝不存在脱离一定生产关系、一定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教育和学校,任何教育和学校无论看起来多么“价值无涉”和“政治中立”,实质上都是为以培养服务于巩固政权、治理国家人才为目标。所谓“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10]。毛泽东也曾指出,只要帝国主义还存在,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必然反映一定的阶级关系,所谓学校教育或者文学艺术等等,必然具有意识形态性或阶级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领导一切,这就决定了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决定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高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要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中国高校所以为之的根本和创设初心。所以,从第一所大学创建开始,这个初心就已经牢牢根植其中、不断传承。从1933年中共中央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后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到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新办的中国人民大学等,都明确提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就教育的根本问题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面向“四个服务”,其意就在于提醒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初心和宗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因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1],决不能出错,一旦错了,就好比一颗歪脖子树,再怎么长也长不成参天大树。如果淡化、甚至故意忽视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那就相当于将社会主义大学等同于资本主义大学,解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存在的根基,这样就会出现方向性的原则性错误,那我们培养出来的就可能不是接班人而是掘墓人。
(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中国高校主要使命
使命召唤人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勇担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要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但所有一切都依赖于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撑。没有人才,一切都是零。人才是最深厚的基础和准备,强国富民之道,要在得人。而要想获得源源不断的人才只能通过教育,因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12],“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13]所以历来各国都高度重视教育,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要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需要源源不断“走在新时代前列,具有坚定、自信、奋进、担当的精神状态,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道德品质、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14]时代新人。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主要使命是要为党培养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何以存在、为何存在的主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时刻牢记主要使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始终致力于时代新人培养。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初心使命
(一)因党而生,坚持做好大学生“政治引路人”是辅导员永恒初心
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想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加强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这是必然要求。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关键在于确保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高校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让高校成为坚强阵地关键在于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权、主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而这关键又在于强化大学生政治思想引领和价值匡导,从而争取和赢得大学生之心。基于此中国共产党缔造了辅导员,赋予了辅导员党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好助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初心定位即“政治引路人”。也就说,辅导员不是社会分工自然演化的结果,更不是“飞来峰”,而是基于党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而生、为政治而服务的政治辅导员。
从辅导员发展历史看,輔导员最早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4年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实施的“党代表制度”和“政治指导员制度”,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原为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政治指导员”被普遍认为是辅导员的前身,其创立原因在于适应革命发展需要,提高全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党首次提出在高校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并设立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95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正式提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15],这里对政治辅导处工作人员的定位就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953年清华大学率先设立“双肩挑”政治辅导员制度,旨在“加强党的领导,日益巩固和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学校中的阵地”[16]。经过系列试行,1965年教育部正式颁布《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以法规形式正式确立了辅导员制度,明确规定辅导员是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政治辅导员”。由上不难看出,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是源于党的政治工作需要、脱胎于政治指导员作为政治工作者登上历史舞台的。因党而生、为党服务是来自“娘胎”的烙印,政治性是先天基因和鲜明底色,政治功能是第一位的,“政治引路人”是初心定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版开宗明义的强调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其意也在于提醒辅导员不忘政治引领之初心,牢记政治辅导员本色。如果政治性丢失了,那也就是忘记了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尤其是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渣泛起、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更加激烈性,“讲政治”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应该更加彰显,更应该成为高校辅导员秉持的基本价值立场。
(二)坚定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核心使命
教育首先在于立德树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问题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确定的。但问题在于如何判定“合格”与“可靠”?《共产党宣言》这样描述到,“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7],深刻揭示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但自由发展的条件和基础是全面发展,这就是判断“合格”与“可靠”的标准和依据,具体来说就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新中国从成立起就始终强调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1957年,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8]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19]。随后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又相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将其丰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预见,随着发展,全面发展的内涵还会不断丰富。但不管如何变化,“德”始终处于首要位置,从未发生变化。因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德性的成长,育人首在育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也是党的十九大将“立德树人”放在“全面发展”之上的根本原因所在。这就决定了“德正”是培养人的首要和根本标准,决定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力量、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在新时代的核心使命是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就是坚定时代新人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主要使命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决定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培树目标是时代新人。明确了培养目标也就清楚了立德的基本内涵。所谓“立德”就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因为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0],在人的思想领域中,政治思想是核心和灵魂,对其他思想具有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根本的素质。所以,中国共产党缔造辅导员之初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規定辅导员是“政治工作人员”,根本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阶级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21]其意也在于此。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基于新任务新要求,党和国家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辅导员工作内容也从“政治思想工作”拓展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事务管理、发展指导和理论与实践研究”四个方面,但并不意味着辅导员的使命发生了变化,立德树人始终是核心使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8—32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1.
[5]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35.
[6]习近平.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0.
[7]习近平.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8]习近平.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
[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N].人民日报,2018-05-03(02).
[10]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3、302.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0.
[13]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02)
[14]刘建军.论“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2019(02):9.
[15]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6)[G].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71.
[16]方惠坚.蒋南翔传[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47.
[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18]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26.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3.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77.
[21]周良书等.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61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政治信仰教育机制与路径研究(2020SZ1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静(1988—),女,讲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