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毅
【摘要】功利文化和物欲时代的冲击让学生的德育教育产生“校我分离”,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德育教育思维的程式化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传统化。而在德育教育严重缺位的当下,“成大器”这一源于德育课堂而进入实践学科的教育目标似乎已经沦为现代社会功利化的工具和枷锁,教育理念的返璞归真——以儒家思想诠释为人处世与生活之道,反而成为德育教育最急需做出的教学转变。本文将以儒家思想在初中德育教育的应用与意义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其在德育教育中的多重价值,力求为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升级提出思路和想法。
【关键词】德育教育;儒家思想;初中教学;教育创新
引言:从严格意义进行分析,儒家思想在德育教学的应用中是一个追本溯源的问题。教育始于儒家,大部分中学生写作引经据典之时最长应用的必定是《论语》十则,熟悉度如此之高也说明儒家思想的教育在初中教育中从未被忘记,但初中生德育教育水平却出现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归根结底在于多年的应试教育与功利浮躁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迫使学生不能停下脚步用心思考所谓论语十则带来的生活心得与人生价值。因此,在德育教育中返璞归真,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课堂体系;旧题新用,放慢步伐发掘儒家思想为初中学生人格构建和道德养成带来的启示,才是儒家思想在德育教育中真正的价值。下面本文将从三个角度论证这一观点。
一、对教师开展德育教育的价值
教育工作者在真正开展教育活动尤其是课堂活动前,应当对其自身专业水平和思想涵养是否达到可以育人之高度有系统的测评与认知,这一点对德育教育工作者更为重要。儒家思想对生而为人的道德层面要求甚高,而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对所授和所为做到知行合一是师者的基本要求,儒家名言“德者事业之基”就是其中论证。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流传千年留下的精粹,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想將其作为教学宗旨与题材,使初中学生深入了解璞玉之内涵,首先就要对儒家思想这一博大文化进行针对教学生活的导向性学习,在自身学习中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动力一以贯之。在有一定深度的知识储备后,再挑选更加适合初中学生思想动态发育水平和理解能力层级的儒家经典名言名篇,按照儒家思想的体系和初中德育的教学宗旨进行分类教学,深入浅出的以更加生动化和现代化的方式展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这样的“自我提升—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反复循环下,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将会有质的飞跃,从而有利于带动德育教育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转型升级。
二、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价值
儒家思想对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养成的价值是儒家思想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核心价值。儒家强调“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以此说明不论是文化知识抑或是道德修养层面都需要扎实恳切的学习才能够成真正意义之大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叛逆生长萌芽期,在此时若不能打好思政教育的基础,引好德育教育的道路,很可能就会导致初中学生产生“双幅面孔”:在校是学生,出门变成小小“社会人”。产生这样的“校我分离”固然有时代超速发展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德育教育工作的低效开展也难辞其咎。让德育教育返璞归真,让初中学生去除浮躁就是儒家思想在德育教育中以学生为本位的最大意义与价值所在。
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分为九大板块,依照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层级和理解能力的考量,在初中阶段宜从其中筛选五大板块进行讲授和品读,即“礼”“智”“信”“勇”“恕”。仁、义、孝、悌四大板块是小学《三字经》《弟子规》所反复强调与学习的,在初中阶段,上述五个板块则更能对应初中生在不同年级和阶段所应具备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
举例来说,作为将儒家思想正式作为初中德育教育体裁的第一步,礼和智对初中一年级的孩子降低顽劣习性、奠定初中课程学习基础有着极高的价值。“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是对初中学生在礼仪学习方面的要求与箴言:教师授课、同学帮助,应以投桃报李之心予以感恩;施以援手、乐于助人,应以细雨滋润般不计得失。智学方面,“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是对新生的谆谆导诫:徒有智而忘勤,则不论早晚,逝去的时光都难以追赶。
信与勇对初中二年级养成学生为人处世、独当一面的能力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不信则无以为人,无勇则难以成事,礼智信勇兼达,孺子可教也。恕则教会初中三年级学生宽己恕人,在初中三年级这一学习压力和离别情绪并存的特殊时刻,学会以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生活琐事,放平心态以向未来,才是这一阶段的唯一任务。儒家思想的每一核心思想都对应着人的思想成长和个体变化,通过上述阐释可以发现,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初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质量养成,还在于对其生活过程的参与和成长心态的保持,其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可谓是全方面、高立意、高前瞻的。
三、对德育教育创新升级的价值
德育教育在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都处于一个低存在、少创新的尴尬境地,这反向作用于教师和学生,让德育教育难以主动创新以实现其在学科教育中的能动性。
儒家思想强调“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德育教育工作融合儒家思想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改革创新,其成效将体现于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反馈于课堂教学的受喜爱程度和教育教学氛围中,必定能够使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通过创新达到转型升级,以提升教育资源。
结束语:儒家思想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价值是从由微观促宏观的,这符合儒家思想对教育春风化雨的态度和日积月累以成大事的思想,也高度契合初中学生的思想风貌和成长历程。不论是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德育教育体系转型升级的价值还是对学生思想养成的价值,其本源都符合儒家思想在德育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智慧与理念,而儒家思想入德育教育的价值在现实应用层面还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以待实现。
参考文献:
[1]梁志奋.儒家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与研究[J].科普童话,2020(03):162.
[2]苟平芳.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浅析[J].高考,2019(27):2.
[3]王娟莉.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四川省南充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