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飞圆
摘要:礼仪始终是支撑群体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优秀沟通文化,传递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价值取向和理念,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也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而幼儿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启蒙时期,他们对外界的好奇心是尤为强烈的。所以,教师也应当抓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将礼仪教育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当中。对此,本文也将分析礼仪教育的意义,并列举出实践的方法。
关键词:礼仪教育;幼儿教育教学;应用价值;实践方法
引言
当下,有不少幼儿都会在公共场所展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例如大声喧哗,随地大小便,任意哭闹等等,这些行为都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不良的影响,部分幼儿甚至会在游乐场里抢占游戏器材,随意夺取他人玩具,以上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幼儿急需接受礼仪教育来支撑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由此,教师也应当提高对礼仪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要让幼儿懂得与人为善,懂得基本的交往理念。
一、分析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从幼儿时期的发展来看,礼仪教育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知礼仪并懂礼仪,由此来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这一时期,有目的的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在这里,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引导幼儿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情商,让幼儿懂得与人为善,懂得正确的审美。
二、分析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方法
1.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中华民族本身就拥有了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蕴含着丰富些灿烂的社会文明,自古以来,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占比就尤为突出。尽管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摒除了许多封建社会的陋习,但你依旧可以在当代生活中发挥出明显的作用,所以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也必须尽善尽美。再加上,幼儿大多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获得的宠爱是不计其数的,所以也难免会养成乖张的性格,会出现公主病或者是王子病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当尽快让幼儿树立礼仪理念和思想,掌握文明的习惯,懂得与他人展开友好且平等的交流。同时,教师也要让幼儿懂得基本的生活礼仪,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以免给他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在就餐時要保持卫生,注意清洁,不浪费食物,做到安静用餐,尽量避免产生过大的杂音,也禁止打闹嬉戏。另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引导幼儿遵循基本的规章和纪律,尊重他人的意见,维护课堂的秩序和氛围。
2.发挥榜样和引导作用
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大多都依赖模仿,所以也对周围的人事物有着极强的依赖,能够快速接收周围的信息,并学习他人的行为。这也就说明,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其自身的行为举止都可以影响幼儿自身的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发挥出引导和组织作用,要树立良好的形象,自己也需要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要养成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也要懂得礼貌用语,在为班内学生进行示范的时候,也要严格遵守礼仪规范,真正成为幼儿模仿的表率。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穿戴整洁,塑造干净且方正的为人师表的形象,激发出幼儿学习礼仪的兴趣和好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1]。
3.结合游戏活动
尽管幼儿正处于学习礼仪的最佳时期,但他们的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也较为强烈,很容易受到游戏的吸引,而幼儿也会在游戏中积极释放自己的天性,发挥出优势和特长,尽情展现自己的想法,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也需要把礼仪教育和游戏活动交叉到一起,让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礼仪的认知和理解,并主动进行学习,与他人展开交流,取长补短。例如,教师可以把班内的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先为他们分配好玩具,让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与其他组内的成员相互交换玩具,建立轮流分享的格局,让幼儿懂得先宾后主的基本规则,这样可以让幼儿更为尊重他人的意见,懂得倾听,懂得谦让,学会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懂得爱惜来之不易的玩具。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比赛活动,可以让幼儿比赛谁的课桌最为整洁,比较谁的衣服最干净等等,激发出幼儿的斗志,推动幼儿反思自身的日常行为和仪表[2]。
4.强化故事课上的互动
虽然幼儿与游戏的连接十分紧密,但故事也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能够完全集中自己的精神和注意力,他们的思维会紧跟故事的情节而灵活跳动,对外界的感知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因此,教师就可以把礼仪教育和故事的情节充分结合到一起,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可以受到情节的感染,更为迅速的掌握简单的礼仪道理和内涵。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尊老爱幼的故事,幼儿会迅速受到情节的吸引,进而意识到,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重家里的长辈,要尽可能帮助长辈做家务。由此,教师也可以继续向他们提问:假设你们需要与长辈相处一天,你们会和他们一起做什么样的活动?部分幼儿认为要为爷爷奶奶跳舞,或者是为爷爷奶奶捶背揉腰。
5.发掘生活素材
礼仪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与他人顺利展开交往,做人也是幼儿的终生课题,幼儿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善待同学。对此,教师不应当只是把礼仪教育集中在课堂上,而是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与学生的社会经历相结合。例如,在清晨入校园,下午离校园的时候,幼儿要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向教师问好。在路上碰到熟悉的人时,也应当主动与他人进行交谈,询问一些日常信息。在课堂之上,幼儿要懂得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随意打闹,扰乱课堂秩序,而且也要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懂得谦让同学。当他人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懂得乐于助人。在接受别人恩惠时,也要感恩于心,懂得道谢。如果不小心伤害了他人,也要积极表达自己的歉意。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礼仪习惯的养成并不在一朝一夕,必须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通过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榜样力量的发挥,游戏的设计,故事的讲解,日常生活元素的提炼,这几个角度论述了礼仪教育在幼儿园活动中应用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幼儿的基本特点,尊重了幼儿的个人意愿,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要细心观察幼儿行为的差别,展开针对性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王文莉. 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及意义探讨[J]. 下一代,2020,000(004):P.1-1.
[2] 赵利沙. 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 好日子,2019,000(01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