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在研学实践中的学习方法探究

2021-09-10 00:52孙美萍
红豆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语文教学小学

孙美萍

【摘要】研学实践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主张依托课文走出课堂,通过对环境以及实景的了解增进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已被教育部门大力倡导。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研学实践的分析,把握两者间的关联,定位研学实践的宗旨,,而后从研学实践的开展方式层面提出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研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前言: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研学实践,教师更应该注重沟通课本与实践,引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体验体会书本课堂之外的内涵。同时,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研究探索能力。这样,既丰富语文教学,又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研学实践概述

1.研学实践的含义

研学实践是现代开发多元思想下产生的主张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研学实践注重启发学生创造力,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事物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探索力与学习欲,在回归课本结合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引领学生发现知识的魅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也被称为“研学后教”。

在研学后践教学方式的开展中,需要厘清两种关系:一是定位教师的引领职能,二是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研学实践旨在启发学生思想,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表现空间和思考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自发地去探索新事物从而在探索中收获新知,开拓视野;而教师的职能定位在引领方面,需要负责的应当是教学实践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策划活动,组建团队,布置任务,更重要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培养并形成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学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辅以一定的朗诵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训练,客观评价,这一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想束缚在了课堂之内,仅通过文字方面的学习学生是难以领悟到万事万物的美丽更难以领略课本选材的美妙之处。单从诗词方面来说,小学语文的诗词选择都是一些平淡语言而内涵丰富的经典诗词,如《春晓》《游子吟》《咏鹅》,这些诗歌或是取材生活场景,或是歌咏父母之爱家国情怀,对于学生而言,阅读背诵或许可以,单其中内涵精髓的把握却还很遥远,单从书本层面而言是远远不夠的。新兴的研学实践活动就是为了打破藩篱,带领学生走入实景走入自然,去领略课文中的意境,去知晓何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去长江领略“滚滚东逝水”的浩荡,去劳作中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研学实践的目的在于放飞学生思想,打破课堂束缚,培育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探究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密切关注生活,实现语文和生活的沟通

小学语文的选材多是贴近生活,身边常见,而且基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社会阅历缺乏,所以小学阶段的研学活动应当立足于身边生活,引领学生去发现、探索乃至品读生活万象,以实现语文教材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设涉及内容简单而又丰富,在开展研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以便更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师在选择方向时,可以考虑从生活常见现象切入,季节轮转、草木山河、物候节令与劳作父母家庭等等,皆可取材。同时,依据不同情况的家庭背景、经济水平、条件允许等情况,做到合理区分,选择普遍标准,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

在研学活动中,需要明确的宗旨应有两项:一是保证学生安全,注意研学地点的选择,可以集中在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地,去往江河山地时需要保障天气、人力、交通、时间等各方面的保障,去往外地时可以适当争取学生家长的陪同。二是研学活动宗旨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启发新知,,同时培育学生的思维与思考能力,引领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去更加全面地分析、研究乃至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小学课文中有选入了《落花生》《保护家乡河》等题材的课文,这就是很好的范例,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以亲自组织学生前往花生地,让学生实地参观、亲自参与花生的收获,可以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劳作幸苦也可以收获关于花生的诸多知识,甚至教师可以组织吃花生,品尝花生美味,畅谈人生未来,这也是很好的交流与教育方式[1]。

2.丰富实践方式,塑造多元话教育场景

语文研学旅行的开展是依托于课本知识,也是新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它的开展形式也可以依托现有技术与环境,与丰富资源相结合,开拓不同方向不同方式的学习方式。

合理利用现代视听资源。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愈加多元,在语文教学中,受客观条件约束,诸多场景是无法实地参与的,这时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加以补充。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师可以搜集相关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现昔日圆明园的富饶,以及今日的荒凉,在倒塌的建筑,晚风的凄冷中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除此外,多媒体技术、VR虚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都已卓有成果,教师应当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经典影像、图片资料等等来领略山河之美,人文万象。

注重实地探寻。诸多产地是需要亲身参与才能领略内涵的,依据不同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展开方式。如山河情怀的抒发需要登山临江才能有一定体会,教师可以组织春游秋游等形式;文化内涵则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主体公园等来领略;其它的诸如劳作,社会现象,动植物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制作视频影视标本等,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其内涵。

结语:客观而言,研学实践是一项开拓性的创举,虽然打破了传统教学的规范,但对于学生素质培育,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在展开研学活动的同时,应当依托教材,结合生活中的丰富示例,引领学生走出课堂,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活实践的沟通。

参考文献:

[1]谢秋蓉.浅谈研学旅行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J].学周刊,2018,376(28):115-1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一中)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语文教学小学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