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惠
摘要: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发布加强劳动教育意见,各个学校也充分重视劳动教育,语文学科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应利用好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联系生活,从劳动意识、劳动品质、劳动情怀等方面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使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效融合。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教材;综合实践;联系生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2-268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已纳入学校课程,与德、智、体、美的教育培养同等重要。近年来,各个学校开辟出各种劳动场所,从养殖、种植、烹饪等方面进行探索。
语文课长期以来担负着育人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1]在语文课中加强劳动教育,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一、紧扣教材,提高劳动意识
1.梳理教材,寻劳动之根。通过对教材的全面把握,发现跟劳动有关的内容确实不少,有劳动与乡村田园生活的,如《四时田园杂兴》《祖父的园子》《乡村四月》等;有人与劳动的,如《朱德的扁担》《邓小平植树》《慈母情深》等;有勞动与实践的,如《胖乎乎的小手》《我学会了……》《为人民服务》等。恰当运用这些资源,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美,劳动的价值。
2.整合资源,树劳动之形。零散的资源往往起不到强化教育的作用,只有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才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刻的感受。根据学校劳动课题的需要,按照低、中、高三段分别从自己、学校、社会三个角度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如低段,主要培养学生自我劳动,确立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发现教材一年级上期教材有《小书包》,一年级下期教材安排有《文具的家》,一年级下期教材《学习园地八》中还安排了有关“卫生间”的内容,这些内容正好教会低年级孩子学会整理文具,做好个人卫生。
3.主题教育,强劳动之识。主题教育能更全面,更深入地让学生对劳动加深认识。下面以低段“整理文具”这个主题为例。在一年级上期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小书包》,下期语文教材安排了《文具的家》,这两个内容分别从整理文具的技能和爱惜文具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上完《小书包》后,就给学生提出要求,每天要坚持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教师不定期抽查,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下爱惜学习用品和不爱惜学习用品的现象。一周后,进行《文具的家》教学,把平时收集的两组照片进行对比展示,让学生明白好习惯的重要。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从整理文具延伸到整理自己的房间,强化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个意识。
二、积极实践,培养劳动品质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期教材中安排了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可以结合中段劳动教育主题“我是班级小主人”,将该内容拓展成一次非常有教育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开展辩论,明劳动之本。《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做出自己的判断。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结合自身、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等角度展开辩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级的一员,应积极为班级服务。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服务中,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2.亲身践行,起劳动之率。学生可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岗位,拟定工作计划表,按计划去落实。在实行班干部职责时,有学生认真负责,教师就抓住时机鼓励表扬。有学生方法不当,效率不高,教师要适时帮扶,从旁指导。还有的学生可能只有三分钟热情,工作起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教师就要从班级荣誉感方面来激发他,为他配备小助手,让他在和同学的相互合作中完成任务。
3.举办竞赛,评劳动之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班级服务后,可通过竞赛评比的方式找出优秀的班级服务者。竞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进行服务交流会,把好的做法进行分享。也可以拍照、拍工作短视频,还可以才艺展示等。同时,对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以此促进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联系生活,涵养劳动情怀
2019年“中华魂”征文比赛,主题正好是“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去发现生活中那些令人尊敬的劳动人民,去感受他们平凡而伟大的劳动精神。
1.留心身边,寻劳动之影。任务初期,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找自己想歌颂的劳动者,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可以是自己的邻居,还可以是当地有影响的先进人物。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身边的劳动身影比比皆是,有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有发家致富的亲朋,各种智慧的点子让生活越过越好;有勤劳勇敢的邻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原来,人人都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辛勤劳动。
2.记录典型,感劳动之美。可以写的人很多,到底该写哪一个?学生把目光聚焦到了那些最值得大家敬佩的人身上。有学生写到了自己的父母,用一双筷子一碗小面养活了一家大小,有学生写到独臂的爸爸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供姐弟两人上学,有学生写到自己的大姨家是如何吃苦耐劳,坚守本心……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感受到了劳动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发现了在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都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发现了不仅让自己幸福,也让别人幸福的高尚情怀。
3.走进生活,扬劳动之德。本次活动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对劳动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表面,他们会走进生活,心甘情愿地承担班级任务,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会到社区参加一些自愿服务,《班级拔草记》《记家务劳动一二》《我是“雷锋”》等,一个个真实发生的劳动场面会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不仅仅意味着实际能力和技巧,而且首先意味着智力的发展,意味着思维和语言的修养。” 抓好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给孩子们一个广阔无垠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健康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