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被贯彻落实与发展。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全面改革,教师应当积极投身到教育改革的事业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以此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一、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需要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且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可以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改革的发展工作。
同时,当前教学形势下所提倡的学生减负与学校强调的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目标形成冲突,为了有效地缓解这种局面,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破局之举,从而促使学生爱上学习过程,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1、构建知识体系
由于数学的知识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有关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整合,在课后复习中无法对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忆,促使学生的成绩不断下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定期为其整理知识体系,为其构建数学的知识构架,有利于学生依据框架结构展开学习,能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为其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把握整体的内容,并根据细节展开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增强其学习的效率。
例如,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教师对该章讲解完成后,应当进行总结,带领学生建立该章的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如,在该章的整体内容中,包含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其中二元一次方程组又包含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将具体的公式再进行划分,针对每一项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道典型的例题。通过对知识框架的整理,有利于学生对该章整体内容的掌握,使其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不断突破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及掌握,使学生掌握知识体系构建的学习方法,可将其应用在任意学科中,均对学生有着良好的帮助。
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致,使其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利用情境教学有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在欢乐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内容不再枯燥,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对于题干的内容不够了解,造成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困难。而情境教学的方式,有效为学生解决相应的困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题干内容的实际含义,便于学生对问题的充分掌握,并快速的计算出相应答案。通过该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使其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可提高其解题的速度,为学生争取较多的解题时间。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中,就需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其创设有关情境。
例如,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内容,向学生建立相应场景,如,“两名学生A和B騎车从甲、乙两地出发并相向行驶,其中两人约定A先出发,一小时后B出发。在经过3个小时后,两名学生在丙地相遇,之后又按照自己的方向继续骑行。在该途中,B由于车链掉了,停留15分钟,结果还是B先到达甲地并提前30分钟,题干已知B比A的速度快4千米/时,问两名学生各自的速度”教师根据问题,找两名学生进行演示,分别扮演题中的A和B。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进行有效指导,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了解题目具体的含义,为学生的解题带来较大的帮助。
3、加强小组合作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研究问题的解题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为此,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按照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组,并通过学生的数学能力设置组长,小组的组长可定期调换。根据学生的成绩,决定组长的人选,有效提高小组内的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在竞争交流中学习,并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力与作用,带动小组全体成员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例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教师在知识点讲解完成后,可为学生设置实际的问题,例如,8x<20、3(2x+5)>2(4x+3)等,让小组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为其提供指导,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解决问题中。在小组交流中,让数学较好的学生为数学较差的学生进行再次讲解,促使所有学生均能对知识有效的掌握。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可随机在每组中挑选一名学生对问题进行作答。若有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对其所在的小组进行惩罚,为该小组设置有关的题目,让其加以练习,并互相督促,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下节课中进行抽查,直到所有学生都掌握为止,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充分增加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4、优化教学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体系较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对学生的考试情况和日常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但是这种教学评价方式有时不利于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教学进度来构建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实施评价,而且要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纳入课程评价体系中,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多元化个性,对不同内容的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制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魅力。所以,教师要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认知模式不断地进行完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需不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使其在课堂中有更多的精力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效率,最终提升数学知识学习能力,为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鄢晓波. 浅议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 南北桥,2019(24):72.
[2] 党长江. 探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新课程·中旬,20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