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三篇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为例,探讨民间故事的审美特点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民间故事;审美特点;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口头文学作品,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民间故事以生活为蓝本,但也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民间故事一般都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了解和学习民间故事,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民间故事”教学单元,教材入选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这三篇民间故事。其中,前两篇为精读课文,第三篇为略读课文。“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弘扬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及爱国主义情感。
以下,以五上第三单元的三篇民间故事为例,探讨民间故事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一、民间故事的审美特点
1.时代久远,背景模糊化
例如,课文《猎人海力布》第二段,“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开篇,“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过日子......”;《牛郎织女(二)》开篇,“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
2.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充满神奇的、浪漫的想象
如,《猎人海力布》中,被救的小白蛇会报恩;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动物的语言;带头的鸟儿可以提前预警;海力布为拯救乡亲变成大石头等。《牛郎织女(一)》中,老牛开口说话,道破天机并给牛郎指点机会等。《牛郎织女(二)》中,牛郎披上牛皮飞上天空;王母把拔下玉簪划出一道天河;喜鹊天河搭桥等。
3.朴素的口语化的语言表达特点,像拉家常,便于人们口耳相传。如《牛郎织女(一)》第三段,“一来是牛跟他挺亲密;二来呢,他想......牛舒服,自己也舒服”等。
4.人物典型化,主人公多为普通劳动者,并且赞美了其美好的品质。如,猎人海力布他是救助弱小的好心人,能够在危难关头救下被老鹰捉住的小白蛇;他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善良人,愿意无私地把猎物分享给大家;他更是一位舍己为人的英雄,不惜牺牲自己,也要把大山崩塌、洪水来袭的消息告诉乡亲。牛郎织女故事中,赞美了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的勇敢倔强、勇于反压迫、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美好品质。
5.反映了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寄托了美好朴素的愿望。
无论是海力布还是牛郎和织女身上,展现的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虽然故事距离我们年代遥远,但是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发展,人类对真、善、美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是亘古不变的。
二、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
1.关注单元导读,结合语文要素,把握教学目标
五上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代代老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内容逐渐丰富,每个人既是听众,又可以是创作者。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创造性地复述”就是“有所创新地把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这两项语文要素,一个是由简变繁,一个是由繁到简。无论是“创造性复述”还是“缩写”,都需要学生准确把握主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添油加醋”或提取、概括。
2.关注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围绕“语文要素”而设计,与“语文要素”一脉相承,是“语文要素”的具体实施。如,《猎人海力布》的课后“小练笔”要求,“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是由繁到简,直指语文要素中“提取主要信息”和“缩写”。再如,《牛郎织女(一)》课后第二题要求,“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则是由简变繁,直指“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
3.关注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直指“创造性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是对创造性复述这一基本方法的概括和梳理。
4.利用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语言表达特点,便于人们口耳相传特点,以“讲述”为核心展开教学。即在了解课文内容,厘清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凭借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
(1)以不同的口吻进行创造性复述。即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某个角色,以他的口吻来讲。如,《猎人海力布》课后第二题要求,“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来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不管是以海力布还是乡亲们的口吻进行讲述,评价主要落脚点在于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转换人称,表达是否通顺、清楚。
(2)增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课本中有许多情节存在着“空白”,便给学生留下了放飞想象的空间。在尊重故事基本内容、价值取向和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增加故事情节,也可以丰富故事细节,细致描绘人物形象(即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如,海力布在劝乡亲们搬家时,他是怎么想的,最后的怎么决定说出实情的?再如,织女下凡的消息,老牛是如何得知的?老牛有着一段怎样的离奇身世?又如,下凡抓织女的王母的外貌如何,有哪些心理活动和语言?
(3)改变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可按照故事顺序完整地复述故事,也可以调整顺序,先讲故事結局,设置悬念。如,学生可以先讲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这块石头的来历,交代海力布故事的来龙去脉。
5.准确把握缩写尺度
(1)人物对话要转述。转述不仅是简单地改变人称,更应整合对话内容,提取核心信息。
(2)具体描写的部分要概括。即在保留主要情节,确保故事完整、情节连贯的基础上删除文中次要人物和次要内容,即保留主干,删除枝叶的原则。
(3)主人公的基本情况等信息不遗漏。
6.感知人物品质,进行情感升华。
7.体会寄托的美好愿景,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人生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1
作者简介:冯晓宁(1990.6~),女,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单位:遵义市新区文化小学,职称:小学语文 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