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海
摘要:在当前边远山村小学数学教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的把握课堂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全面培育,学生能够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和主要的计算技巧,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扩展学生当前的学习思维,解决学生在日常计算时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要点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技能,还有助于降低学生对计算的厌恶以及恐惧的情绪,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的思维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明确主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每个同学参与到计算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能够配合教师完成计算任务,并且降低学生难度,使学生不会再产生对计算的恐惧感。在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完成相关数值的计算,从而产生对计算学习的亲切感,不断的增强学生当前的求知欲望,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1]。
(一)生活情境的构建
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人们在购买东西时也离不开计算,所以为了提高提升当前的计算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构建相对应的生活情境,通过生活情境让婴幼儿认识到生活中的计算方法,以此来降低学生当前的学习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2]。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到超市中进行各个商品价格的调查,以此来进行汇总,之后教师要在班级中让学生通过超市情境来联系小数的加减法,通过模拟性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精准性的计算。之后教师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以50元金额来思考一下,如何利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当前的计算能力,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能够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逐渐的感受到计算的乐趣,在互帮互助中掌握更多的计算技巧。
(二)虚拟情境的构建
在构建虚拟情境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逐渐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全面的激发成当前的学习兴趣,获得全新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计算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探究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如果现在将一个长方体削成最大的圆柱体,那么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占据了圆柱体的多少倍呢?”为了多方位地扩展学生当前的学习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精准性的操作,利用求知的眼光来探索问题的答案[3]。在学生探索时,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巡视,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具的动手思考找到不同物体之间的规律,从而加深对各个物体的理解以及认识,通过想象思维来培养学生当前的操作水平。
(三)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能够完成计算过程的积极互动,并且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所以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游戏教学的重视程度,创造更加生动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外语中的内容讲解加减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某个班级学生为40人,男生有19个,那么女生人数是多少呢?如果女生人数是22个,那么男生人数是多少?”在学生完成预热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布置不同的计算题之后,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按照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研究,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计算教学氛围。
二、自主性的探究
在當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全面培育,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形成不同的学习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这样的题目“145×8.5”,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探索出问题的最终答案,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的结果。教师要不断开阔学生当前的学习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好计算的主要规律,并且结合以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利用,找到简便的算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扩散学生当前的学习思维,还有助于提高后续的计算效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享者的身份向其他同学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当前的计算探究能力。
结束语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优化计算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新要求,贯彻落实新型的教学理念,更加贴近于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的创新计算教学模式,全面的激发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以此来达到更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7):53-54.
[2]朱海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研究[J].小学生,2019(4):114-116.
[3]高兰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