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钰
摘 要: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体验、感悟现实世界中的地理环境。信息化时代以来,网络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各种APP助力师生的课外互动。教育信息化是地理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在时间空间有限的日常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探讨百度APP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和问题,以及对如何合理利用APP提出建议。
关键词:百度App;地理实践力;交通运输
地理实践力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地理实践活动的技能和方法;二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品质。地理实践力体现为三种能力。其中一种能力提到通过现代技术获得更多原始信息和复杂关联信息,以及从寻常事件中用地理的专业敏感嗅到“地理味”。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转换,由传统的“主唱”到现代的“伴奏”。在辅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出于对紧张的教学课时、外出考察的人身安全以及疫情防控的考虑,师生野外考察、调查始终无法真正开展。
网络世界为师生提供了新颖有趣的感知自然、体验社会的平台。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全方位、多领域掌握地理信息提供可能性。在对学生访谈后发现,他们虽然熟悉各类APP,但对它们的认识和使用也仅停留在社交软件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软件来学习地理知识、处理并判断地理信息,是地理教育信息化不断追寻的探索方向。由于百度旗下产品可使用统一账号登陆,本文以百度旗下的百度地图、百度百科、百度影音、百度網盘、百度贴吧这五种App在教学中的综合应用为载体,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探究如何合理运用APP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养成。
一、百度系列APP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百度在2000年创办,有广大的用户群体。旗下产品众多,可使用统一的账号登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百度系列App与其他APP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不同的百度产品具有各自的特色功能,通过运用不同的百度APP可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五育并举的新时代青年。
二、百度系列APP应用于地理教学的优势表现
(一)信息更新快速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新月异的城市道路建设与城市规划不断打破原有的陈旧信息。不断更新的地理位置数据更贴合学生对区位的认知诉求,帮助学生在主动建构心理地图的过程中,提升空间想象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百度地图缩放过程中,感知比例尺的大小变化给地物数量和精确程度带来的变化。在教学环节二“追溯江城交通史”中,每位学生可以用配备的平板查阅百度地图上的“百度迁徙”和“疫情分布图”,获得“湖北疫情实时分布图”以及在疫情爆发前湖北的人口流动状况图。
“百度迁徙”还可以看到全国范围内的飞机实时动态和位置。用最直观明了的方式将冷冰冰的数据转换成人口流动趋势,由此分析湖北成为中国疫情初始爆发地的原因。在教学环节三“立足华中商业圈”中,通过在百度地图中检索鄂西山区和武汉东部地区超市的分布,可以得到平原地区和山区的商业中心分布数量及密度的差异。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习得解决问题的技术办法。
(二)信息共享简便
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每位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课前的知识积累可以帮助学生储备充足的预备知识。充足的课前预备相当于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在学习“交通运输”这节课前,教师先在百度网盘中发布学案和关于“武汉及武汉疫情”的相关图片、视频。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有利于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由于百度网盘上的文件存储没有时间限制,教师在用户端上传后,学生可以在课前的任意时段下载学习。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得到最大保障。
(三)信息互动有趣
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变革,师生互动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本节课掌握到什么程度?对本节课还有什么疑问?是否还有可拓展的方面?只有在师生互动之后,才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课后互动可以通过百度贴吧进行。
发布者需要在其中一个吧里发布贴子。回复者先关注发布者贴吧号,找到对应的贴子才可以进行评论。在教学环节“火神山里藏乾坤”中,要求学生课后分析“火神山医院的交通地理位置”。教师先在“地理教学吧”中发布问题,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可以对学生回答作出评价,其他学生也可以对同伴的回复进行回评。师生、生生互动得到加强。回复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添加表情。新颖有趣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参与互动。网络给所有学生都提供了表达自我的平台,避免了课堂时间有限仅能提问部分学生的弊端。学生在线下互动中,增进了与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提升了地理实践力。除了参与课后探究活动互动,学生还可以在“地理教学吧”中找到某些问题的解答。如关于内陆湖的解释。
三、百度系列APP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性问题
由于百度系列APP注册比较简单、门槛较低。注册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各抒己见,发布言论的质量参差不齐。发布的言论也大多没有经过科学权威的审查。比如在百度贴吧中有部分言论出现科学性错误,还有大量的广告和对学习地理无价值的评论。
(二)使用体验问题
百度网盘虽然是国内存储网盘的不二之选,但由于存储空间较大。免费用户较多,就带来了广告较多以及下载限速的情况。如果存储的内容较大,可能会使学生失去下载的耐心,削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专注度,从而转向其他娱乐APP。
(三)功能分散问题
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说,如果这几种APP能集中在一个APP上,实现功能全覆盖,这样就免去了学生下载多个APP的繁琐。也避免在多个APP之间转换从而出现遗漏的状况。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教育类APP如:钉钉、雨课堂等。但并没有实现普及,功能也有待完善。
四、总结与建议
网络时代中,“互联网+”教育是追随时代脚步的新的教学形式。只有勇敢的迎接这个新的挑战,才能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发扬百度APP带来的优势,规避其中的不良信息。
(一)积极引导,加强管理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资源,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要做到不传播、不相信虚假信息。教师上传内容要符合课标要求、紧跟潮流、富有时代感和科学性,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用含金量高的、新颖有趣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高效的线上课堂。
(二)动手操作,提升素养
利用APP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搜索信息、下载信息,可以让学生从“等待投喂”变为“主动觅食”,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让教师从枯燥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成为开放课堂的引领者和见证者。教师要做好每次线上讨论的统计工作,统计每位学生的发言次数、对学生每次的发言质量做出公正评价。重点观察其中浑水摸鱼的学生。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热情。比如定期评选“学习之星”,将发言多且质量高的评论点赞转发。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APP的线上互动,归根结底还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对于学生在贴吧里留下的疑问和难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出科学应答。不能一缓再缓,甚至置之不理。只有建立双向积极的互动模式,才能为以后的长期有效沟通奠基。
(三)勤思好问,教学相长
新时代的学生从小就对各种电子产品耳濡目染,他们对于教育类APP的了解程度可能比教师还深。所以教师可以与学生定期在百度贴吧或课后沟通,以便选出最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生活实际的教育APP。孔子曰:“学而不已,阖棺而止。”教师的学习内容不仅限于教育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与时俱进的信息网络知识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知识内容。教师的学习对象不局限与比自己年长的教师,只要是某方面知识超越自身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师学习的对象。同时,学生作为“教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新奇感。这会助力学生走进探究问题的世界,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这让学生更愿意、更渴望表露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地理实践力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提升。
参考文献
[1]傅春菊、贾艳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