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研究

2021-09-10 07:12杨子华
高考·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

杨子华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步入到“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中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教育,应注重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授课工作。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校园当中,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并传承和认识我国的优良传统。所以,为了促进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积极融合各平台,落实多方合作交流,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因此,本文将围绕“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和方法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了解“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价值和作用,再提出促进“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路径和方法

引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各讲话中都显露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的重视、推崇。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接班者有责任和义务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同时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治国理政的主要特点之一,所以在这一背景下应当落实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采用各种新的教育手段和模式。而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采用也优化了传统文化教育形式,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供了发展契机。在校园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丰富其学习和日常生活,而“互联网+”技术的采用会让学生更加直接、高效地获得和深入接触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

一、针对于“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价值和关键的探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学工作正在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了实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应关注的重点是要先寻找到文化内容和当前课程融合的契合点[1]。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落实引入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将会升华授课,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更加热爱,以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理念,注重采用合理化的手段渗透具有价值性的内容,迎合新课改提出的各项要求,并系统研究是否能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要落实从网络为出发点,积极寻找和宣传教育的契合点,实现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发挥出网络技术应用优势,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全面掌握学生基本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的背景下来把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代入到校园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中,确保各项授课工作有序开展。所以说,要想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进入校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还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和价值,落实对课上教学延伸,教学空间拓展,将学校和社会相互连接。在当前社会中手机和电脑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工具,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中也应利用各app来为学生传送学习资源,实现让学生在利用各种软件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讨论和研究,激发学习热情和主动性[2]。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要体现出网络优势,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并利用线上和线下传播渠道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学习环境,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有着认同感、自豪感,并主动地融入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当中[3]。

二、针对于促进“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可行性对策的探究

(一)落实注重整合各方力量

为了促进“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应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不仅要体现出学校的中心地位,让学校当作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阵地,同时还要加强和家庭、社會的联系和沟通,实现三方共同协作配合,推动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有序开展。在“互联网+”时代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掌握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权,同时也要主动和家庭、社会密切沟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各学校要想在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工作当中具备主导权,要注重考虑各方面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传统文化教育策略,要求学校以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校本化发展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地融合本校情况,关注本校学生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学习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开发能促进学生发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校本课程或者课外资源,再落实在实践中优化改进;第二,学校要定期和家庭、社会等力量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力量的教育潜能,实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形式。而“互联网+”技术在该教学模式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对于“互联网+”来说,其最为显著的性能就是社交性,合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以及社交软件会给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主体的交流提供便利化条件和方式[4]。

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要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因为当地的文化特色对学生或对老师来说都较为熟悉,能感受到亲切感,把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带入到校园中,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跟上教师授课节奏,达到理想引入效果。但是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对当地文化特色理解不够深入,而在这时就要利用网络工具,最大限度的缩短其和当地文化特色的距离,更加全面直观地掌握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内容。乡土文化是养育学生的水源,涵养学生文化的起源,而怎样落实选取具有价值的材料,掌握特色,确保乡土文化进入到校园教学工作中,让学生自觉弘扬和保护乡土文化是当前有待处理的主要问题。例如,欣赏影视剧是学生都较为熟悉、喜欢的娱乐手段,其能够把影视剧当中所包含的地域文化底蕴、风俗,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上的触动,而这些内容都是能利用“互联网+”落实进行的,实现让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并看到材料。

与此同时,还应始终关注本土经典传统文化进校园,所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就是要把各种丰富的历史内容融入到教学各环节中,并采用便捷的互联网工具,适当延伸以及深入开发现有课程,确保传统文化在各课程教学工作中体现出魅力和价值,促使学生在常规课程当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优美,受到精神上的熏陶。要求在校园建筑、休息场所、娱乐场所上依据实际情况来配备具有民族特色、乡土特色的设备,以此来展现出家乡风土人情,利用手机终端app或者网站加强宣传乡土特色文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都能浏览,以此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覆盖率[5]。

(二)积极采用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键载体,其会为文化交流以及广泛分享提供在线平台,促进文化互动,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会让教学工作更加丰富,而且在“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背景下会利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来把传统教学内容转换成为数字形态,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文化需求,让学生始终具备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广泛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具备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地拓展和延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并利用“互联网+”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校各教育工作中,促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三观”以及道德品质。

“互联网+”能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进行带来各机遇和发展空间,其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的改变上。作为合格的教育者应当要深刻了解“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渗透性能,“互联网+”技术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创设学习空间,其具备着无处不在的特性。像在线学习平台以及新媒体上所形成的学习圈,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都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于在线学习平台来说,和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有着较大相似性。而以新媒体为基础所形成的学习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较为接近。所以,学生将会在“互联网+”所营造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加广泛的传统文化内容,提升学习效率,体现出教育所具备的渗透性[6]。

“互联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注重体现出其所具备的翻转性能,为了实现优化创新传统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就应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正确处理“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教育所存在的关系,“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会抛弃传统“灌输型”、“讲授式”模式,落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接受教育中把各具有价值的资源共享,并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和教师以及其他同学交流沟通,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身主动性。“互联网+”会给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让师生在“互联网+”环境背景下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加强互动探究,为显著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效果以及更加广泛融入到校园教学中提供便利条件[7]。

结束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互联网+”背景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各种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虽然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注重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单纯只是把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语文和政治等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持续教育。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将会改变学生学习和生活形式,同时也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互联网+”技术会为中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要合理利用各种现代化传播工具,发挥出“互联网+”技术利用价值,提升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动性、专业性,为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琼.“牵手”互联网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起来[J].中小学管理,2017(11):28.

[2]刘建华、斯琴格日乐.网络文化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冲突与虚实结合[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20.

[3]袁婷.论传统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浸润[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113.

[4]蒋海军.网络时代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5):86.

[5]肖鹏.“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神州,2017(33:院52).

[6]韩翠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12).

[7]黄发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途径研究[J].成才之路,2018(29).

本论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的路径与方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号:XJK015CZXX029

猜你喜欢
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