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经皮扩张(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应用体会

2021-09-10 07:22:44涂朗陈培铭
医学前沿 2021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并发症临床疗效

涂朗 陈培铭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在治疗重症医学科患者时采取经皮扩张(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是2018.06-2020.12来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危重症患者82例,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展开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2组。常规组中34例患者行常规气管切开术,实验组中48例患者行经皮扩张(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统计并分析2组干预效果。结果:经实施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较优,t=12.334、13.859、19.549、11.060(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x2=6.968(P<0.05)。结论:通过实施经皮扩张(牛角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可有效降低重症医学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够缩短其治疗时间,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建议在临床上深入展开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ICU病房;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重症医学科(即ICU)内大多数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有时需实施气管切开术来开放患者气道,故而在ICU患者治疗中,切管切开术是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1-2]。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属于新型的一种治疗技术,可于患者旁边实施操作,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操作便捷等特点[3]。鉴于此,本次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疗效,现汇总本研究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研究入选对象是82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2组。常规组34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在(27-78)岁区间值内,均龄值是(52.1±13.2)岁,男性与女性患者各15例、19例;在实验组中的48例患者,其年龄值在(24-80)岁范围内,年龄是(51.9±13.5)岁,男女患者占比为20:28。以统计学软件对2组基础病例资料展开分析与比较,差异较小(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1)患者和(或)患者家属在经过医师讲解,同意加入到研究中,且在知情书上签字;(2)需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或长期留置气管插管者,符合手术要求;(3)昏迷且吞咽困难者;(4)呼吸衰竭者。

1.2.2排除标准

(1)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2)气管切开区存在感染者;(3)既往有过器官切开术或者颈部手术史者;(4)甲状腺肿大者;(5)无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

1.3方法

在2组患手术前,经静脉应用镇痛、镇静类药物,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调整。将患者体位调整成仰卧位,让患者头部处于正中后仰状态,充分将其颈部部位暴露出来;在完成常规的消毒与铺巾工作后,以利多卡因(2%)在患者切口处实施局麻处理。

1.3.1常规组

以传统气管切开术实施治疗,待触摸到环状软骨后,在下方1cm位置取直切口,长度为4cm-5cm左右,下到胸骨上窝的上缘位置,将皮下组织切开,以血管钳将颈前组织切除,充分暴露出手术视野;操作者以手对气管与软骨环进行探查,将气管切开后放置气管套管,借助吸引器吸尽气管内的分泌物后,查看切口部位是否有出血、渗血现象出现,若无则实施缝合固定处理,在無菌敷料上剪出“Y”字进行切口包扎。

1.3.2实验组

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选择一次性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包,以单极扩张器(牛角)型实施手术,(若患者已经插入了普通的口鼻型气管插管,需将其球囊放气,并拔出3cm-4cm,促使插管的尖端处在声门下,将气囊充起后,继续向患者供氧,指导切开气管成功置管后,才能将普通的气管插管全部拔出),在q前正中线的2-3气管环状软骨间皮下实施局麻,将少量的麻醉试剂注入至正中位子后,于局麻部位取1个横切口,长度为1-2cm;以钝性手术将切口处的肌肉组织分离至气管前壁,以带鞘管穿刺针实施垂直穿刺,待存在突破感后进行回抽,当看见有气泡涌出时,即表示穿刺成功可将穿刺针管芯退出;将注射器与鞘管连接并回抽,待见有气泡涌出后,即表示鞘管的深度适宜。顺着鞘管将导丝推入后将鞘管退出,先使用14Fr的硬质短扩张管沿着导丝将穿刺口扩张,并将退扩张管退出;之后再沿着导丝将细长白色导引导管至标识位置,顺着导引导管将牛角型的单极扩张器置入,以扩张器扩张气管切口至标记位置,将单极扩张器退出后,将引导管套管切开,沿着导引导管将气管插管退出,以此来确定患者呼吸系统是否自主呼吸,然后再使用吸引器将管腔内的分泌物吸尽,查看切口处是否有出血、渗血情况,若无则实施固定。

1.4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观察并统计2组各项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伤口愈合时间;(2)观察并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气胸、切口感染、切口出血、低氧合及心律失常等。

1.5数据处理

数据应用SPSS18.0展开分析与处理,对于计数资料(并发症)使用%百分数来表示,检验应用卡方值x2;计量资料(手术指标)则使用t值来表示,检验应用(x±s),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观察并统计2组各项手术指标

表1得出,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各项手术指标情况均较优(P<0.05)。

2.2观察并统计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2得出,术后2组均有患者出现并发症,但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总发生例数较少(P<0.05)。

3讨论

大多数ICU患者病情都较为危重,在需要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其气道大多都存在着保护性反射较差的问题,或者需长期以机械通气,故而如何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气道处于通畅状态,且具备良好氧合则尤为重要[4-5]。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属于新型的一种气管切开术,是基于经皮穿刺静脉置管基础上所得,可在患者床旁进行气道开放操作,具有安全、快速、高效等临床特点,再加上该治疗手段具有易于掌握,在操作期间不需要特殊光源与缝合,且穿刺成功率比较高,故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6]。本次研究中,通过分析传统气管切开术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实施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0.43±2.95)min、(6.05±3.54)mL、(1.69±0.35)cm、(3.11±1.02)d,显著优于常规组(20.04±4.11)min、(18.57±4.64)mL、(4.28±0.82)cm、(6.04±1.38)d,并且术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例数比常规组低,分别为4.2%、23.5%,可见以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治疗,疗效更显著。这主要是由于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简易,不需要多人操作、特殊光源及手术器械的辅助;②该手术方式所取切口相对较小,并不会对患者机体带来较大损伤的同时,还不需要展开缝合,属于微创手术;③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对于操作熟练者而言,在实施手术时,可在3min内完成切开皮肤到将气管导管置入的过程,可为危重症患者争取抢救时间的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之内改善其低氧血症;④因分离的软组织比较少,因此在拔管后患者切口愈合速度较快,不易发生并发症;⑤气囊中的高容低压能够减少患者气管壁受到压迫,进而降低其气道黏膜受损情况。

综上所述,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有着安全性高、操作视野小、治疗费用低、机体损伤小、简单便捷等特点,将其应用在ICU危重症患者治疗中,可将其作为替代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有效治疗手段,值得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梁峻.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危重症病房中的临床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11):1622-1623.

[2]江勇, 郑奇峰, 黄冠宇,等.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重症脑出血患者抢救中应用价值分析[J]. 黑龙江中医药, 2019, 308(06):35-36.

[3]陈红梅, 赵静. 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006(022):237.

[4]宋崇明, 董晓红, 孙晓兵,等.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06):39-41.

[5]梁利民.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的价值[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9, 14(10):12-13.

[6]朱晓霞. 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护理措施[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6):166+168.

(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 四川射洪 629200)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并发症临床疗效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8:3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