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红 张静 乔伟
摘 要:在军事院校组建教学团队,在团队内部通过知识共享达到知识交叉和创新,对院校教学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归纳了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的特征属性,分析知识共享在军队院校开展遇到的阻碍因素,最后从营造知识共享氛围、合理控制团队规模、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创建共享保障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知识共享的建议,为教研团队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知识共享;教学团队;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1-0028-02
当下,共享模式正在各行各业以方兴未艾之势迅速生长。共享经济,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与他人共同享用产品和服务,而无须持有商品与服务的所有权,做到使用但不拥有,分享替代私有。而作为逐渐取代资本和人力等传统资源成为影响组织发展的知识,也成为一种重要资源,可以被共享使用。研究发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对于高水平的创新具有关键性作用。军事专业院校大多以军事职业教育为主要目的,教学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系,在这种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组织体系中,加强不同组织间教学人员的横向联系,消除教学领域知识共享的障碍,促进知识共享,已经成为院校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征属性团队的含义及特征
知识团队是指为了承担某种创新性任务由具有互补知识或技能、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知识型员工构成的项目团队 [1]。知识型教员是指掌握运用理论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教学的人。军事院校教学团队是着眼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升教员教学能力,为提高学员专业素质和岗位任职能力,由一定数量的业务知识丰富,能力互补,年龄梯次配置科学,经历、职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协作精神良好,能够共同承担任职教育教学责任的专(兼)职教员组成的群体 [2]。团队的关键是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与地方大学教学团队相比,军事院校教学团队具有团队任务明确、成员结构合理、团队精神鲜明、成员流动性大等特点。
(一)团队的任务目标明确
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的建立有明确的教学建设发展目标。教学团队以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专题建设,以及教学案例、想定、战例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为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精品专题建设以及优秀战例、想定、案例建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发挥团队作用。
(二)团队精神鲜明
军事院校教学团队传承和发扬着我军优良的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对党、国家和军队都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团队成员对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打赢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学团队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感,以团队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为纽带,具有高度的合作意识,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
(三)成员流动性大
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的教员组成主要是现役军人,除了承担教学任务以外,还有训练、科研、代职等任务,并且还会面临一年一度的转业问题,这就造成了团队的稳定性无法保障。2016年实施的《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16年组织实施军队规模结构和作战力量体系、院校、武警部队改革,裁减军队现役员额,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军事院校成为此次裁减的主要对象,这就造成了以往相对稳定的军事院校教学团队在此次改革期间,不得不面对人员大批量流出的情况。
二、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的障碍
(一)激励机制缺乏影响知识共享的热情
知识是教员立足和发展的根本,知识掌握的深度与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价值的高低。团队发展需要发挥教员个体所长,将其专业知识进行共享,并且在同专业或跨专业的多名教员的协同教学过程中,可能会调整、增减乃至整合部分教学内容。个体如果选择共享和调整知识,则可能使自己处于收益或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进而引起知识共享中的社会两难选择问题 [3]。要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产出高质量、有影响的结果,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如果激励机制不合理,知识团队的知识成员付出知识得不到相应回报时,可能面临故意隐瞒知识或将知识出卖给其他组织的风险。因此,有效的知识共享必须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使个体在这个问题上抛弃专业个人成见,以协同合作为重。但身为军人的院校教员,无法采取物质激励等常见的直接激励手段,这就制约了团队知识共享的积极性 [4]。
(二)管理模式的现实矛盾影响知识共享的效率
军事教学团队的成員首先要受行政、教学的双重管理。目前,军事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是按照学院(校)、系(部)、教研室(学员队)的模式设置,教学管理也是基于这样的行政体系。因此,团队中教员除了接受团队的规范指导外,还要遵守来自行政和教学上的双重管理。特别是对组成成员涉及不同教学单位的团队来说,开展团队活动就要遵循多个单位的管理约束,想要时间和行动上保持一致,需要协调的关系较多,势必影响团队共享的效率。
(三)军队的保密机制客观上制约知识共享
由于军队事务的特殊性,一切涉及敏感工作的都要确保安全、保密,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教学团队在知识上与地方高校或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共享。目前各个军事院校都链接到了军事综合网,但考虑到信息安全与保密,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不会在军综网发布,军事院校教学人员就不能享受运用信息化网络带来的资源共享的便捷;教学科研人员之间进行教学研究、科研动态和成果的面对面交流时,也会考虑安全保密问题,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这就导致团队不能及时与外部团队进行知识共享,不能检验团队所掌握知识的先进性与实战性,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客观上制约了团队知识的更新与提高。
三、提高军事院校教学团队知识共享的建议
(一)营造知识共享氛围
知识的共享和交流为知识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而开放包容、关系融洽、相互信任和沟通顺畅的团队环境,是知识共享顺利开展的重要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在团队中形成知识共享文化。知识管理学家们的调查表明:成功的组织都有一个积极的知识文化环境。因此,军事院校管理部门应通过组织系统、沟通媒介等多种渠道,有计划、有步骤地营造知识共享的文化环境 [5]。院校教学团队要建立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教育服务,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愿景,要塑造一种“尊重知识、共享知识”的氛围,使成员发自内心地愿意分享知识,既能促使个体成长,又能实现自我价值,更对军队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
众多研究表明,个体之所以产生某一行为,可能是出于个体重视行为本身,也可能出于个体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由此,学术界提出了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的概念 [6]。而评价和奖励机制就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外在激励。军事院校对教员的激励应该依据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两者紧密结合”的原则,将对成员的评价和激励与团队收益挂钩,以衡量个人对团队的贡献。另外,团队还可通过环境熏陶、仪式激励等手段,在精神上的激发出成员的报效国家、崇尚荣誉的军人价值观。对于业绩突出、对团队贡献大的成员,在先进评比和立功受奖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倾向,来刺激团队成员的共享积极性。另外,团队在申请科研经费和考核工作量时,在成员之间尽量平衡,形成一种集体作战的意识和实际分配方案。
(三)创建共享保障条件
人員、信息和平台是知识共享三要素。人是主体,信息是客体,平台是介质是物质条件。知识共享平台包括内部的信息期刊、信息网络和交流场所等。信息期刊是用于内部浏览的知识载体,通过这一载体,使大家掌握最新的知识成果。信息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最有效工具。研究表明,IT能力能够促进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并且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效应可以更显著地促进组织创新绩效的提升。军事院校拥有校园网络、学科网站和各种学术论坛,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在不涉及敏感信息和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军事院校应以教学训练部门为核心建立一个精干的学术领导小组,以此小组为中心,为成员提供知识共享的物质保障和理论引导,及时实现知识共享,这是提高军事院校教育研究理论创新,教学组织科学规范水平,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要实现中国军事教育体制的革新,达到高质量的任职教育培训,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在知识快速更新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完成复杂工作对知识的需要,加强知识共享充分发挥团队知识共享的效能,组建精干、协同、高效的教学团队,已经成为军事院校教育团队组织持续稳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安世虎. 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5.
[2] 李安. 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 后勤学院学报,2016(01):98-101.
[3] 郭艳新,康淑瑰. 高校科研团队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综述[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20,34(06):104.
[4] 都瑞成,张进存. 军校任职教育团队教学的理论思考与模式构建[J]. 求实,2010(01):242.
[5] 陈世平,胡艳军. 高校教师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7):69-72.
[6] 杨忠,等. 激励与文化视角下的知识共享与共享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70.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