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校本课程内容的研发

2021-09-10 01:12于勇沈丹杨慧仪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校本课程

于勇 沈丹 杨慧仪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自主研发、管理、实施与评价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且具有多样性、本土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它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更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他们在真正意义上各贤其贤,以期孩子们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能够高度达成。在我们看来,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化阅读,不仅可以培塑人格、陶冶情操,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阅读打开数学文化,启迪学生对数学的深度思考。我们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数学阅读的内容远不止阅读课本、阅读题目情境、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而应当去阅读一切蕴含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号、图表,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眼前的。

一、摘读传统文化。古文、诗词、乐曲、经典著作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方法等数学要素,要予以深入挖掘与整理,注重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让传统文化与数学阅读相遇。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其间就蕴涵着丰富的数与形信息。在不同的阶段,对此古诗就有不同的阅读取向,表示数的汉字有几个、整首诗歌共有多少个汉字、诗中的几何元素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数学阅读思考的重点。其中高年级阅读取向可定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笔下的《绝句》只有28个汉字,却把数学中的点、线、面、体刻画得入细入微、淋漓尽致。其中“两个黄鹂鸣翠柳”写的是两个点,其余三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这极其需要学生通过阅读透过自然美景和勃勃生机的画面,然后借助丰富的想象,体会到点线面体共同营造的几何之美及孕育其中的哲思理趣。

二、阅读数学史话。小学数学呈现给学生的是经过数学化、系统化后的结果性知识或思想,然而学生对其背后的探索过程、知识渊源知之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学生学习的链条性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數学深度学习意识的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事件、数学名著、数学历史、数学思想等也融入了数学阅读校本课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依托数学著作《算法统宗》,引导学生阅读学习“铺地锦”利用方格进行乘法计算的方法。如,计算24×36,先把两个因数分别写在方格的上方和右面,然后用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各位上的数相乘,积写在相应的方格里。3条斜线把整个图形分为4部分,从右下开始,把每一部分图形内的数相加的和写在相应位置即可,和大于10向上进位,积是864。(如图所示)

请你运用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三题。

通过“铺地锦”向学生介绍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新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学生要想获得正确的答案,就必须用心阅读理解方格计算方法,方法的获得自然也就成为了学生认真细致阅读资料的驱动力量。

通过数学史话阅读,在进一步拓宽学生数学知识、开阔思维视野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提升了学生的数学、人文、科学、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阅读现代信息。在数学阅读校本课程内容研发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时代信息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发展的规划及趋势,引导他们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与呼吸气息。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知识后,笔者设提供这样一则阅读材料:“两个一百年”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奋斗目标,即: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2021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请根据阅读到的信息,你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年,( )年我国将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此阅读内容构思精巧、格调清新,具有较为强烈的德育功能,更可引导学生在立足数学的视角分析相关问题的同时,第一时间关注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提高他们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责任感。

再如,学习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后,笔者据实设计这样的阅读内容:《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于2020年6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行。条例中严格指出苏州市不进行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将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处罚、对本人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处罚。我市某单位对这一条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生产垃圾没有予以正确分类,相关执法部门对其处以30000元的处罚。3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万。以上阅读以出现在学生身边或耳边且具有浓郁数学信息的时代性信息文化为情境,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及设计需要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让学生感受数学真实与学习真实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控制和社会教化文化。进而在长期的数学阅读过程中,逐步实现学生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规范,在数学学习中嵌入理性思考和洞见,逐步建立起学生健康的心灵秩序。

四、阅读整本数学课外书籍。摘读传统文化、阅读数学史话、阅读现代信息三种数学阅读主要局限于点的阅读和学生步调一致的阅读,阅读内容大多也是数学各年级组团队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共同精心研发的。而整本书的阅读主要是以学校图书室数学阅读资料为依托,不再要求学生阅读内容同样、步调同轨,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情况,通过阅读教师撰写的书评和推荐词,从教师和学生家长共同推荐的书目中做出选择,利用数学阅读课在学校图书室阅读即可。《数学帮帮忙》系列、《我是数学迷》系列等阅读书目备受学生喜爱。

“数学阅读”仅是小学数学校本课程中的一种样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以打造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旨归,进一步提升眼界、放大格局,去研发出更多让学生为之着迷的校本课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江苏苏州 215200)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校本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