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摘要: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考虑的主题写作教学,读写结合,以主题阅读带动主题写作,有效解决初中生的作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
关键词:单元;主题;写作;教学;策略
新课程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必要的写作知识、良好的写作习惯、敏锐的观察本领、清晰的思辨能力、美好的生活情感、熟练的写作技能等核心素养。[1]当前初中生的作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这和学生阅历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较少有关,但也和教师的写作指导缺失或不得法有关。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考虑的主题写作教学或许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统帅全篇的总纲,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为主题服务。主题是组织文章的依据,即选择题材、安排结构、运用表现手法、确定标题的依据。主题不明确,影响选材,行文往往偏题、跑题,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主题意识,十分必要,。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遵循“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原则,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每个单元的课文在人文内容上有相同或相关联之处,可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统一起来,以“主题阅读”带动“主题写作”,也就是运用阅读课上学会的写作方法,进行同主题写作。学生可以在选材、表现手法、语言运用上借鉴课文,先模仿,能写出有内容有中心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创新。
首先,解读单元阅读主题。学生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结合单元导读材料,对整个单元各篇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解读,找到相同点或关联点,归结出本单元的内容主题,确定为本单元作文训练要表现的内容主题。比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三篇小说,《故乡》写到“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凸显了和闰土、和故乡人的关系变化,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父母的对待于勒态度的变化为线索,批判“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孤独之旅》写杜小康失学后被迫离开同学,离开熟悉的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在经历难耐的孤独后成长起来。三篇小说都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据此,可以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定为”成长心语”,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
第二步,对各篇文章的选材特点进行分析,深入理解材料和主题的关系。指导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材料,学会围绕中心,选取恰当的材料,并学会对材料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故乡》选取二十多年前后“我”和闰土、“我”家和杨二嫂交往的变化,揭示了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严重隔膜,深刻而多方面的揭示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写出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我的叔叔于勒》选取菲利浦夫妇一家在船上躲避于勒一事,揭示“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孤独之旅》重点叙述杜小康和父亲到油麻地放鸭,历经孤独,最后战胜孤独这个事件,凸显“少年成长”的主题。三篇小说,都围绕“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这个中心选取重点事件,通过对重点事件的详细叙述表现中心。由此,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要紧扣主题选取事件,其它跟主题无关或表述不清的内容则要摒弃或一笔带过。
第三步,对各篇文章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归纳。作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表現手法。通过分析整合,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单元写作时必须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因此,本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成长的感悟。
第四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仔细品析,让学生确实领略到其妙处,借用或模仿课文的语言,提高语言表现力。《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描写景物的语言,各具特色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用词准确简洁,寥寥几笔就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并在写景中融入了人物的情感或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布置学生先进行片段练习,再结合主题表达需要,安排到主题写作中。
第五步,学生将本单元的文章做了这样的分析归纳总结后,按照“解读主题---分析选材——归纳写作手法---品析语言”的方法,自主阅读同类主题的文章,认真做批注,就某一方面写读后感,分小组交流阅读所得,教师根据课堂生成,适时点拨。
第六步,在学生明确写作主题,体会了课文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布置学生进行同主题写作,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要求用本单元学到的一种或两种表现手法,鼓励学生探索同一主题的多写法,模仿课文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尝试创造性运用语言表达主题。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主题写作训练,核心是读写结合,以课文为范例,在深入解读整个课文的基础上,获得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模仿借鉴课文进行进行创作的过程。虽然说还处在模仿借鉴阶段,但可以有效解决初中学生作文中心不明确、偏题、跑题的问题,为创造性写作奠定基础,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洪玲主编.语文课程标准[M](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18
广西来宾市第六中学 54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