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远
武汉市解放中学思政课教师,“解放思政”教学主张的首创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模范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政治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榮登“中国好人榜”、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荆楚好老师”、荆楚楷模、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道德模范、武汉市年度教师、教育部统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编者。2019年3月18日,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并发言。
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浅见,力图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这一切入点展开研究,在教学方式、问题设计、教学环节及课堂点评等方面做一些探究,以就教于方家。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教学方式,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教师的授课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可以通过一支笔、一本书等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愉悦学生身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概念形象化,枯燥内容趣味化,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如在讲授《文化生活》“大众文化”这一知识点时,笔者用PPT给学生观看了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启发学生思考:这一动画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什么?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得出结论: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又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时,笔者先播放音频《爱我中华》,歌曲响起时,群情振奋,学生不自觉地跟唱。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后,再利用课件展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历史,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这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就很容易理解了。
学习方式可以从学习活动对象所使用的媒介的不同来划分,主要有:符号性学习方式、感知性学习方式、交往性学习方式和学习小组学习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应对这些学习方式进行合理调整与组合,特别强调采取合作性讨论、合作性竞争、合作性游戏和合作性互助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广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问题设计的适宜性
美国教学法专家卡尔汉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问题在让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师的“问”激出学生的“问”,从而引发出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强大的教学吸引力。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是既不太浅显,又不能过于深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难易恰当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最近发展区理论表明,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才是合适的,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学生不需要跳起来就摘到桃子,太容易获得答案,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但如果教师把问题设置在超出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学生即使尽最大劲地跳,也不能摘到桃子,对学生同样也起不到激发思维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既要贴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可以将复杂问题合理分解成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小问题,再把问题序列化,形成一个个“问题链”,然后引导学生层次推进、步步深入,进而突破重难点知识。如在和学生一起探究“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时,笔者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题:(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什么比?(2)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吗?(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时间同一劳动创造的价值总量变化吗?每抛出一个问题,都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引领学生探究,一步步地接近问题实质。这样不仅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活力。
教学环节的逻辑性
教学环节的逻辑性是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清晰且过渡流畅,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性和教学环节的衔接性,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过渡自然,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就能够知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思,必然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经济生活》“多变的价格”时,首先让学生分析课题,进而提问:“为什么价格是多变的?”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播放图片,展示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的例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讨论并总结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有哪些。我又进一步设疑:“为什么这些因素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以此让学生得出结论:供求影响价格。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使得课堂教学环环相扣,让学生掌握经济运行的环节,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与供求影响价格的不同,形成辩证思维能力。这个教学思路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把一节内容零散、知识晦涩的教材进行了艺术性的处理,使之逻辑关系清晰,教学环节能够做到环环相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课堂点评的激励性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和恰当的教学方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策略。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尊重和赏识学生。对学生实行赏识和鼓励是十分必要的,但要有度,只赏识与表扬,而忽略引导与指正也是不合适的。虽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可以谅解学生的错误,但不可容忍所有的错误,遇到思想政治倾向性错误,如违背社会主义制度而发表的言论或举动,教师要当机立断地指出并更正。总的说来,评价既要有激励与欣赏,也要有真诚的、客观的、讲究策略的批评与指正,这才是更好地尊重和引导学生。我们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要放弃实事求是,肯定学生一定要具体、客观、真诚。在鼓励赞赏的同时,更要敢于对学生说:“你在这个方面还有问题,需要改正”“你再认真看看,是不是可以考虑得更周全”“你再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看是不是对自己有所启发”等话语,及时对学生给予客观的评价指正。这些激励性的点评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课堂学习的主体,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不可能长久的保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有效的方式方法来调节与激励,把握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黎俢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