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文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逻辑意蕴及实践路径

2021-09-10 07:22刘柯兰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核心素养

刘柯兰

摘  要:民族文化是国家发展、社会前进的“根”与“魂”,继承民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不断向前的内生动力。核心素养是我国在迈向新时代的新实践中提出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厘清民族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定义,发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助共生的逻辑关系,继而从顶层设计视角出发,从整合民族文化与核心素养的目标、筛选民族文化的内容、构建多元主体的联动参与三方面,阐释如何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民族文化;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77-02

2016年,由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建全国专家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从不同的视角全面概括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今后人才培育提供了方向。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也提出,要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将爱国主义情怀植根于教育中,加强品德修养,从各方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我国对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学、学生成长的重视。有学者提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融入核心素养中的文化资源,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核心素养架构中的重要基石 [1]。另有学者从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角度入手,分别探究了文化竞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意义 [2], 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视为对文化的创新,认为其具有独特的文化逻辑,由此提出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化表现 [3]。但是,纵观学者对民族文化与核心素养的思考,不难发现学者们并未对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释。基于此,本文通过厘清民族文化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明确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互助共生的逻辑关系:民族文化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根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提出传承民族文化是促进全体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实践路径,能够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民族文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民族文化内涵的演变

“民族文化”最早出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中,指的是各个民族在其历史推进过程中创造和产生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4],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等;而语言、文学、科学、艺术、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学者何琼除了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阐释民族文化,还提出法律条文、规范和约束机制等制度文化也属于民族文化,她所阐释的民族文化与广义的文化的定义相似 [5]。上述内涵主要是从文化的普遍性出发,分别从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对民族文化进行阐释,但并未根据中国多民族的实际情况描述民族文化内涵。纵观民族教育研究领域,研究者们大多视其为少数民族的文化,这是抛掉了主流文化的狭义的民族文化。广义上的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主流的文化和非主流的文化,它代表的是整个民族群体在历史推进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性特质的文化 [6]。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民族文化不仅局限于某个民族或某几个民族的文化,而是包含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内。本文沿用上述这一概念。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的新兴词汇。辛涛等学者综合了发布核心素养的国家的不同情况,而后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境和实践,认为其是指学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需要增强和具备的品质与能力 [7],同时,我国相关课题组根据教育政策细化核心素养的内涵,提出其总体框架是:以培养人才为基本点,从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培养自主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三方面搭建总体的框架,根据要求从生活、实践、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力、责任感、自主力等 [8]。在此基础上,林崇德从历史研究中发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始终扎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品格与能力的养成,能够树立学生对我国各民族的优质传统文化的自尊心与自豪感,构建出适合我国改革和社会不断进步需要的具有本土的学生核心素养 [9]。从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及相关定义可以看出:本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是根据我国的政策方向和教育方针,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品格与能力,从而培育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凸显我国民族底色的人才。

二、民族文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逻辑意蕴

(一)民族文化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根基

“核心素养”作为舶来品,对国家学生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但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培育本土化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民族文化教育的耦合研究,借鉴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而不断探索与创新。民族文化是核心素质素养的文化根基,主要体现在:一,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转换使用助力各民族学生理解核心素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民族学校积极响应着号召,在继承与发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有助于民族区域学生学习核心素质素养的内容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二,民族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渗透助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民族风俗与习惯是民族的底色和优势,是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核心部分。费孝通先生曾说过:区别民族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正是因为这两点的差别,才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异同 [10],这不仅能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能促进各民族区域的学生之间的互助与沟通。

(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核心素养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实际情况以及民族文化所提出的,就个体而言,它的培养强调的是品格、品质和各项能力的养成,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就教育改革而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新一轮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对民族文化的承传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核心素养形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高素质人才。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每个民族成员传递与延存文化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再生产过程,这种生产主要是民族群体通过筛选、整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向新时代青年转达。核心素养这一要求是国家提出培育人才的目标,能够帮助各族学生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学校通过培育,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同时也是为传承民族文化培育高素質的传承人才。二是核心素养形成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其不仅能让各族学生群体理解本民族文化,还能提高他们接受各类文化的能力,有效改善各民族文化间交流不畅的问题,推动我国各个民族间的互动。

三、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

(一)整合民族文化传承与核心素养的目标

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向导和指南,要想落实行动,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目标。如今,民族地区学校的学生核心素养实质上并没有与文化传承紧密联系,导致各民族区域学生的素养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学校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应先整合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相关院校一是要在民族文化的依托下,让不同民族的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方式发展本土化的学生核心素养,改变学校课程目标过于强调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非此即彼的情况,解决民族学生在发展核心素养过程中的问题;二是要让学生牢记将传承与发展的目标融入实践活动中,从而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核心素养同时进行。

(二)筛选组织民族文化与核心素养的内容

核心素质素养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各民族区域学校只有对民族文化和核心素质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不断的筛选与组织,才能择选出适合各民族区域学生发展的内容,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对核心素质素养进行学习和发扬。因此,筛选并整合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民族文化资源,融入我们国家统一的课程教材和教学中,丰富学校课程内容,改变课程更多关注以现代主流文化为主的内容体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各民族区域的发展。

(三)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动机制

核心素养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力资源,也为民族文化培育高素质的传承主体。加强家校社会之间的协同合作,营造出融合、融通的合作大环境,一方面,需要明确学校教育作为主导、家庭教育作为辅助、社会教育作为补充的三者的定位,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衔接, 促进三者的融合连通,切实解决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的疏离,逐渐形成家-校-社会之间的高效互动机制;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沟通的桥梁,更需明确民族文化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通过学校教育激励家庭和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培育全面发展人才、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为文化继承和素养融合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6(06):23-28.

[2] 刘启迪. 打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J]. 当代教育科学,2017(05):3-6.

[3] 张聪.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文化逻辑[J]. 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9):42-47.

[4]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C].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5] 何琼. 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概论[M]. 民族出版社,2009:03.

[6] 袁凤琴,胡美玲,李欢. 民族文化进校园40年:政策回溯与问题前瞻[J]. 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6):25-31.

[7] 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 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8]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9] 林崇德.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6-73.

[10] 费孝通. 关于民族识别问题[M]. 中国社会科学,1980:01.

(薦稿人:韦文华,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核心素养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