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好华
摘 要: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呈两极化,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究其原因,大多学困生的问题是受到环境影响和个性造成。因此,班主任应树立科学育才观,加强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高中学困生;心理特征;班主任帮扶策略
教育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大难题。这几年,我所担任的班级都是普通班,学困生特别多,以下是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的高中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成因,以及我是怎样有针对性和策略性地开展教育帮扶。
一、高中学困生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意志力薄弱
學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上进心而又缺乏恒心,好胜而又不能取胜,是非不清,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战胜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思想行为。每次犯错误后都有所懊悔,但当惩罚结束又旧病复发。因此,他们成绩差又经常犯错误,往往遭到冷落。长期如此,学困生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
(二)自负,畸形发展意志力
学困生自尊心强而又难以得到尊重,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常与师长对抗,表现自己有“能耐”,并配有一套歪理。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无意中的一句话都会引起他们的冲动与憎恨。如果谁“触犯”了他们,他们就会采取粗暴无礼的行动,把打架、破坏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作为资本炫耀自己,以达到矛盾心理的平衡。
(三)自我封闭
学困生主观认为别人厌恶自己,从而疏远教师、同学,对家庭、学校无依恋感,他们常常错误地认为老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通常采取疏远、回避、警惕的态度。
(四)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
学困生对所佩服的人很讲义气,一旦有人给他们爱护、帮助和支持,便会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但常因分不清是非而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他们对教育的态度是服软不服硬。
(五)渴望感情补偿
学困生常参与气味相投的非正式团体活动以获得感情补偿,追求吃喝玩乐,寻求游戏等感官刺激。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遭到指责和冷遇,他们渴求被爱。如果师长体察不到,在失落和失望情绪的笼罩下,他们往往会走进虚拟世界,加入不良群体,以打架或游戏等来麻醉自己。
二、高中学困生形成上述心理特征的成因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自媒体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媒体信息。高中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处于道德观形成期,面临着区分主流与支流、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确立正确方向与道路的严峻考验,易受环境、他人和不良思想影响。在欲望与道德信念发生矛盾时,道德信念往往不能战胜欲望。
一些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尖子,对学困生持有厌弃、歧视的教育态度。冷淡敷衍或严峻对立的师生关系使学困生丧失信心,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家庭结构不健全、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素质不高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外因。某地对118名学困生家庭所做的调查显示,7%是父母婚变、得不到家庭温暖,11%因父母(或其中一人)常年在外地打工、经商而缺教育,父母亲本人生活作风不良的占12.7%,父母亲中有犯罪、违法行为的占9.2%,家长常打骂孩子或教育内容方式不当的有60%。这些学生正是在畸形家庭环境影响下,变成了学困生。
三、班主任对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一)树立科学育才观和全面素质观
同一领域水平不同,不同个体特长不同,班主任应摈弃只看成绩的标准,要从多方面去评价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学生既可成为大专院校毕业专门人才,也可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班主任须排除对学困生的错误认知,尊重学生,做长期、耐心、细致的转化工作。
人的成长,先天禀赋是前提,环境是条件,后天教育和社会实践是关键。学生学习优劣成因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占70%,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控制、强化作用,以提高学习效果。
秋君,是一个很勤奋学习的女孩,但由于智力因素影响,她的成绩一直停留在班级倒数,为此,她平时总是愁眉苦脸,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我观察到她做事认真,安排她做卫生委员,果然,在她的带领下,我班的卫生每次都拿第一。我经常表扬她做事认真、负责,同学们也很喜欢她,她渐渐地对自己有了自信,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高考的时候,她没有考上本科,只上了大专,但她选择了她喜欢的专业。
(二)用诚心对待学生
要真心关爱学困生,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放下架子,充分了解他们,真正和他们交朋友,取得他们的信任。班主任的谆谆教诲只有激起学生情感认知的共鸣,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思想行为准则。
林成转到我班后,对我存有严重的戒心,对我“敬而远之”,我几次找他谈心,都因他保持沉默而不果而终。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还是坚持找他谈心;在“周记”中我批示要与他交朋友,我把他调到最前排,以提高他的学习效果;我主动为他补习物理,并想方设法在周日为他“加料”。我的“诚”意逐渐打消了他的顾虑,他开始跟我有话可说了。后来我了解到该同学并不如传说中那么“坏”,而是因缺少管理,缺少关心和缺少指导而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欠缺,他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愚”,除了因一些客观原因和主观上不够努力而学习成绩较差外,其实他的天资并不差。我觉得对这样的学生要辩证地看,应该主动地多关心,帮助他扬起成才的风帆。我鼓励他参加校艺术节的比赛,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果然他在比赛中一举夺得小品一等奖和歌曲演唱二等奖。我的诚心终于打动了他,他激动地说:“叶老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口气!”后来这个同学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不少老师都说他变了,“换了一个人似的”。我体会到,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
(三)偏爱学困生,让学困生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集体中,我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学困生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友谊,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大胆吸收学困生参加班级管理,让他们在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班有好几个很有个性的学困生,他们有的特别喜欢在自习课说话,有的特别爱动,搞小动作,不能安静下来学习、听课。但他们心中还有自己的大学梦,并且还有一些管理和组织能力,所以我都给他们安排了职务,平时多争取时间接触他们,督促他们改正缺点,不断在学习和生活中鼓励他们,时间证明我的做法取得很好的效果。陈厚而同学,自习课喜欢说话,她所在的小组经常因为她说话而扣分,我安排她当小组长,每周总结的时候让她来为小组做总结,与虽说是小组总结,实际是她自己的反思,总结多了,她自己都觉等不好意思,决心要改掉说话的坏习惯,在小组成员的监督下,她真的做到了。
规范化管理使学生行有所循,明确是非有依据,培养学生的集体组织纪律观和价值观。要将量化评分作为评先评优评进步的依据,赏罚分明,让每个学生都有受褒奖机会;要树立各方面榜样,让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要教育学生划清虚荣和荣誉的界限,正确对待荣誉、批评和自我批评。
学困生容易产生偏执和报复心理,是源于不善于化解内心冲突,班主任应教会他们向同学、亲友倾诉或参加活动合理宣泄情感,在挫折冲突中保持个性完整与心理平衡;并安排学优生与之交往,利用他们能力爱好上的互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困生在成功交际中体会被人接纳的喜悦;及时化解矛盾摩擦,明确宽容、开朗的性格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抑郁、孤独和妒忌心理会加深同学间的隔阂;学困生也有勇挑重担、精力旺盛的一面,在学生中开展各方面竞赛及体育锻炼等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强集体观念。
(四)与科任老师合作,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是学生进步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应紧密联系科任教师,形成教育教学合力,从学习入手培养和巩固学生自学的能力及进步的自信心。青少年求知欲强,对许多事物總想探其究竟,并出现许多幼稚“错误”,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困生正确、积极钻研的良好行为。
阮洁茹,是一个很特殊的“差生”,英语特别好,但语文、数学却双双“红灯”高照,属于严重“瘸腿”型的“差生”。我认真分析了她的情况,既然英语奇佳,说明此人天资不差,记忆力也不错,那怎么会语文、数学却都不好呢?关键还是缺乏兴趣,导致基础越来越差。我便一方面寻找机会创设条件让她发挥自己特长,一方面为她约请老师“单兵教练”,并经常关心、检查有关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安排,以取得最佳效果。后来该同学高考时英语考了115分,语文考了103分,数学考了92分,考上了湛江师范学院。
(五)家校合作,共同调教学困生
学困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对学校的配合,班主任应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的共同责任,和家长一道制定转化方案,统一教育思想,协调教育方法,督促家长了解孩子思想动态,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及效果。引导家长帮助孩子过滤社会信息,明辨是非,对孩子多进行积极评价,让孩子多一份快乐和自信。同时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其自立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卢华国,入学成绩在班级排得比较前,下学期我接手该班时,他成绩后退到倒数了。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他上课经常睡觉,不交作业。他是走读生,所以我联系了他父母,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原来他父母都是上夜班的,晚上就他一个人在家,晚上玩手机玩通宵。自从与他父母沟通后,父母没收了他的手机,晚上不再留他一个人在家了,我也积极主动关心他、鼓励他,指出他的问题,用爱心帮助他树立信心,解决他的实际困难。在期末考试中,他的成绩进步很大,又回到了前十名。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要尊重学困生的心理人格,在注重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此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有望,全民素质提高有望。
参考文献:
[1]熊永.关于高中学困生转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2015(3).
[2]王娜,魏鹏程.谈高中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 (02):60.
[3]韦会敏.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