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新 徐雪利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教师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严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且在学科教育中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是通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渗透在现代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中。教育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章对教育现代化中培养的人才应达成的目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培养目标、落实目标
教育现代化内含丰富,是一个渐进、不断改革创新、复杂又系统的过程。有三个层面:办学、技术的现代化;制度、人才培养理念方面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现代化等。在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历来将谦让视为美德,而在现代社会,人们更为崇尚的是竞争观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地理学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可以从多种维度去落实教育的现代化。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手段、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现代化。
一、加强地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经济发达地区,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发展程度已经超前,教师在理论和教育观念方面也进行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的学校对教育现代化进行了大力推广。进人2l世纪的社会,随着物质、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对事物的看法、对一切价值的估计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价值观念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价值观念不相符合,甚至是相抵触的。例如在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民主与集中、创新与求实、个人价值与集体主义等的关系中。现代社会更为强调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以及开拓创新意识:在提倡集体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强调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意识。所以地理教育现代化,成为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口号。地理的学习可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地理素材,特别是乡土地理在教学中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大局意识,也要大胆改变课堂学会使用先进的设备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好地辅助教学,进行有效的尝试。更要认真探讨与研究教育现代化,进行严谨理论学习和学术交流的活动。
二、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科书中,推动新课程改革
地理教育现代化发展迅速,教师应该紧跟形势,甚至要有超前意识,增加生态、环保等可以体现时代发展特色的教学内容,引进发达国家的典型案例,体现新时代的特色,满足新时代国家建设人才培养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不可能离开知识,也就不可能离开一定的教育。但是传统经济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却是以知识为基础,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知识资本,教育成为知识经济生成发展的资本。对教材的结构、选材做出适当调整,也可把地理教育现代化的探讨和研究落实到教科书中。想要实现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科书中,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用现代化的知识、理念来充实课程内容,制定完好的课程目标。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课程内容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地理课堂上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呢?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公转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从二十四节气入手适当拓展,谈谈我国古老的历法并由此延伸到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传统节日原来暗含奥妙的天文知识,知道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且经久不衰的精髓在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
三、加强对师资培训,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制度
如今知识呈爆发式的增长,想要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具备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地理也是一门非常具有开放性的学科,地理课堂教学资源不能单单局限于学校教材的课程内容,还可源自自然界和社会。教师在充分利用地理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探索自己身边的地理现象。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也应多体现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当今社会,知识的创造、传播和技术性转化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越来越高。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多方面确保教师培训能高效化、常态化、多途径地开展。教师的培训应该由教师来做主,要按照教师的实际需求来设计课程。培训的形式也要进行改革,不能只是看视频,完成任务了事。高校应该承担起教师培训的任务,把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传递给中小学教师,促进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学校须加大投入,从硬件上保障教育现代化的实现
自然地理部分知识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能力有限。教师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降低教学的难度,以便更好、更快捷的幫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们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发展观,使其以后可以更好、更科学地参加国家建设,应对地球的环境变迁,维护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教师们在地理课中可以进行地球公转的演示,还可以在立体的地形模型图前组织中国地形的教学,也可以做探索和研究水土流失原因的小实验等。硬件上的保障与新颖也可以提升学生们对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地理教师们也需要开阔国际视野。在全球化、合作共赢的大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的公民要有分析国际环境并寻求发展机遇的能力。地理教育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会更加清晰,教学质量也会更加完善。地理教师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必将实现地理教育现代化目标,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结束语:鉴如此,在地理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下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课程中时,应遵循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则。强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课程教育上,改变过去重科技技能和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加强文学、历史、哲学和道德知识的教学,在各门功课中渗透人文精神,以使学生体味人文精神,熏陶人文素质,培育其人文关怀和人文追求。
潍坊市奎文区实验小学 26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