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芳
摘要: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即满足了企业用人的需求,也加快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职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便要做好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
关键词:产教融合、焊接专业、人才培养、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297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内,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属于重要且特色的内容,在具体实施中,需要中职学校对接产业发展及教育工作,以企业及学校的密切合作,让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发展的优质环境。为确保中职人才培养的效果,中职学校需要及时做好人才培养的策略优化。为提高中职焊接教育的效果,本文从五点出发,分析产教融合下,优化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1、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确定核心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应该做好企业调研,掌握企业对焊接人才的真实需求,将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当做主线,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确定。学校要结合企业生产进行教学,参考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机制及产品生产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的具体内容进行确定。学校可以在教学内,做好效率控制、质量控制等机制引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确保其和焊接生产需要相适应。掌握对应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科学模式。
2、基于焊接结构生产,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中,职业能力的科学培养是核心。学生的职业能力增长,需要学习不同课程,由此可见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在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应该重视企业需求,将目标定位为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和焊接生产需求适应的技能及技术人才。为此,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时,需要将职业性、应用性突出。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做好企业调研,确保设置的课程满足岗位对不同知识结构提出的要求,基于职业能力、岗位职业做好专业课程的内容确定,对课程标准重新制定。
3、基于双师型需求,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在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要实现培养目标,需要由教师落实科学的教学方式。为此,中职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其可以胜任教学。在焊接专业的课程中,其课程内容需要基于生产岗位进行确定。因此,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全面的前提下,对焊接操作训练及相关的技术技能也要必须熟练掌握,具备“双师型”特征,确保在具体教学中,拥有指导学生掌握技能及知识的能力。而在该类教师的培养中,学校应该和企业做好合作,教师下企业锻炼、挂职等,从技术人员处不断学习焊接技术、新型技术,确保教师增长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教学。
4、基于学生实训要求,重视建设实训基地
在焊接教學中,学生的实践操作十分关键,发展其操作技能,需要借助实训基地的条件。中职学校必须拥有焊接专业实训基地,其中设备相对齐全,可以和相关企业有签署合作的长期协议,各届毕业生可以借助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教学。在产教融合下,在建设实训基地也有了更高要求,需要在对教学任务承担的同时,对企业生产进行参与,或由学生实习,尝试进行产品生产。此时,中职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学生能更好地结合实践及理论,实现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中职学校可以尝试完成内部生产车间的设立,或由企业在其内部做好教师设立,让中职学校及企业互相联合,为实训教学提供优质环境,助力于人才培养效果的增长。
5、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对其学业水平的全面检查,都属于重要的教学环节,可以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检查,掌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了解状况,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最终起到督促学生巩固复习技能及知识的目标。在产教融合下,为确保人才培养的模式更为科学,中职学校可以参考人才培养的实际目标,构建对应的评价机制,将职业标准当做导向,构建以发展职业能力为关键目标的有效评价机制,借助企业、学校及社会的共同力量,评估学生实际的专业技能,让中职学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力量,对学生做好职业能力的有效评价,让职业能力、学业成绩的评价能够有效融合。
在产教融合的大环境下,中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教学挑战。焊接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实践,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提高焊接专业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应该从人才培养的模式优化出发,基于焊接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人才培养优化策略,让焊接专业教学获得更为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确保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参考文献
[1]丹刘,佳王.中职院校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现状及问题分析[J].现代教育论坛,2020,3(6):131.
[2]程登武,朱海峰.中职学校焊接专业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盐化工,2019,v.46;No.188(04):146-147.
[3]王广山.职业院校焊接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探索[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9(2):78-80.
宁乡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