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兵
有一位新上岗的班主任,他这样记录自己的经历——
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今年我走上了讲台,而且还担任了毕业班的班主任。怀着对孩子和善的一颗心,我面带微笑,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抱着“与学生拉近距离”的教育理念,我和学生无话不谈,交往中“掏心置腹”,课后“打成一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我也深深感觉到学生已经把我当成了朋友。
可是,好景不长。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觉到:拉近了距离,却降低了师道尊严。美术老师有事请假,作为班主任,我来替补上这节课。可是,上课没几分钟,班里就有学生交头接耳,对我视而不见。
“同学们,保持安静,不要随便说话!”我提高了嗓门,对着讲小话的同学大声说道。
短暂的安静之后,教室里又乱了起来,说话的人变多了。杀鸡儆猴,我先抓那个带头说话的。
“你带头说话,站出来!”
“班里说话的人那么多,为什么不罚他们,偏偏罚我?你算什么朋友?我就不去!”
我本以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私下关系挺好。可现在,他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几乎要让我怒火中烧了。面对又高又壮的学生,再看看弱小的自己,生拉硬扯这一点我做不到;去找校长太没面子,好像自己是无能之辈。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妥协。
后来,我更领教了这帮孩子的顽劣:课堂不听讲,作业也不做。最初的教育梦想已经不复存在,我已经彻底失去了为师的尊严,只能默默忍受。
听完这位班主任的自述,也许你会对学生的顽劣感到气愤,或者对老师的遭遇感到同情。
许多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在遭遇学生的“冰雹”之后,内心极不平衡,总在思量着:“我平时对你们这么好,你们怎么能如此呢?”殊不知,究根溯源,这大多是教师自己与学生亲密关系失去边界的苦果。
在教师和学生“推心置腹”的交往过程中,不仅教师身上的神秘感、威严感消失殆尽,学生也会慢慢忘记你的教师身份,把你當作“玩伴式朋友”。无形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无法建立起一种平衡,学生便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产生一种如上述情形中“老师真不够朋友”的失衡心态。同龄伙伴完全可能发生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而师生忘年交则需要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是非辨识能力之后才可进行,否则,师生相互之间的影响依然是单向输出,即老师影响学生。
其实,班级管理的过程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弈、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旦个别学生发现教师的方法单一,计止于此,那教师的处境就大大不妙了。朱永新教授曾提出教师的四重境界,首先是要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老师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智慧的教育方法,能将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智慧输出,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一切。
最理想的师生相处状态,是既陌生又亲切,既有距离又有温度。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尊重。我们要主动尊重学生,同时要教会学生尊重别人。
如果你是一个有心的班主任,你会发现,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在关爱学生和指导学生时仿佛切换自如,他“边界”意识比较明显,使得学生对老师尊敬而信服。新班主任一旦和学生过于亲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缺失了“边界”意识。当然,这和老师的性别、性格也有一定的关联:女教师的母性情怀与男教师的阳刚之气,也会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师和学生相处时,一定要有“边界”意识,让师生关系既陌生又亲切,使学生面对教师的教育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那么,学生在对待教师的管理行为时也会因“猜不透”而不敢轻易逾越雷池半步。
万玮老师在《班主任兵法》里说,老师和学生天生就不是一个战壕里的人。老师和学生可以是朋友,但必须让学生知道你是老师。
亲爱的同行,我的建议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也要保持作为教师的威严,更要一步步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
(插图:谭晓青)